周 琴(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总胆红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价值
周 琴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目的 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分析该检测指标在粥样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7例,按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冠心病组34例、脑梗死组31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2例,另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97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检测,对比各组观察指标检测值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TBIL(10.31±3.35)µmol/L;LDL(2.92±1.94)mmol/L、脑梗死组TBIL(11.34±5.37)µmol/L;LDL(3.56±1.87)mmol/L、颈动脉粥样硬化组TBIL(12.62±4.37)µmol/L;LDL(2.97±0.97)mmol/L、对照组TBIL(19.02±5.78)µmol/L;LDL(2.08±1.97)mmol/L,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组TBIL均低于对照组,而LD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显著相关性,该指标降低会加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可将其作为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动脉粥样硬化;总胆红素;临床应用价值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肪代谢异常、神经血管功能受损所致的常见血管疾病,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其在各类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诊断与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以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总胆红素含量,分析该检测指标在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冠心病组34例、脑梗死组31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2例。冠心病组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男21例,女13例,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68.0±6.3)岁。脑梗死组均经动脉造影确诊,男17例,女14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6.5±5.4)岁。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确诊,男19例,女13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7.0±4.8)岁。另选取我院的健康体检者97例为对照组,经临床检查,已排除动脉粥样硬化、全身器质性病变,男53例,女44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67.0±5.2)岁。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于专用试管内送检,并在2 h内经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并除去溶血、脂血标本的干扰,使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IL含量与LDL含量。所有检测流程均严格按照检验操作规程执行。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冠心病组TBIL(10.31±3.35)µmol/L;LDL(2.92±1.94)mmol/L、脑梗死组TBIL(11.34±5.37)µmol/L;LDL(3.56±1.87)mmol/L、颈动脉粥样硬化组TBIL(12.62±4.37)µmol/L;LDL(2.97±0.97)mmol/L、对照组TBIL(19.02±5.78)µmol/L;LDL(2.08±1.97)mmol/L,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组TBIL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LD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总胆红素浓度呈特异性降低,经Pearson相关分析,认为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与各类心脑血管事件发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性(R=-0.2392;-0.1892;-0.2174)。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代表的老年疾病发生率与日俱增[1]。动脉粥样硬化在各类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影响,加强预防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长久以来,医学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异性诊断方法[2]。胆红素是由衰老红细胞分解代谢的产物,能清除体内氧自由基,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活性,避免加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酶聚集对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形成产生影响,胆红素在阻碍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3]。动物研究结果提示,胆红素的作用机制,是采取抑制补体活性阻碍补体参与免疫反应的形式,避免胆固醇升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4]。另外,胆红素能加强血红素氧化酶活性,削弱代谢产物对细胞造成的不利影响,充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胆红素含量越高,各类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则相对越低。
本组研究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分析该检测指标在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发现冠心病组TBIL(10.31±3.35)µmol/L;LDL(2.92±1.94)mmol/L、脑梗死组TBIL(11.34±5.37)µmol/L;LDL(3.56±1.87)mmol/L、颈动脉粥样硬化组TBIL(12.62±4.37)µmol/L;LDL(2.97±0.97)mmol/L、对照组TBIL(19.02±5.78)µmol/L;LDL(2.08±1.97)mmol/L,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组TBIL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LD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总胆红素浓度呈特异性降低,故推断血清胆红素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胆红素含量降低可导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进而引起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总胆红素含量降低是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早期识别因素,因此,临床可将其作为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该研究结论与现有相关报道内容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可作为临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异性指标,医护人员可参考检测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 陈 峻,张 惜,李姣龙.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3,19(4):175-176.
[2] 王鸫霖.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5):756-759.
[3] 王虎清,吴海琴,张 磊,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及其比值的变化[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23(20):129.
[4]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29(6):379.
R543.5
B
ISSN.2095-6681.2015.13.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