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2015-10-14 02:40全桂荣尚巧荣包头市东河区长胜街第三医院门诊急诊科内蒙古包头014040
关键词:急诊科心肌梗死急性

全桂荣,尚巧荣(包头市东河区长胜街第三医院门诊急诊科,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全桂荣,尚巧荣
(包头市东河区长胜街第三医院门诊急诊科,内蒙古 包头 014040)

目的 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进出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抢救指标可知,观察组的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死亡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急救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局部供血区出现心肌细胞坏死,患者常在该病发病初期出现心脏骤停,猝死几率较大,较多患者在院外突然发病,严重危害其生命安全。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标准化的护理计划针对某类特殊患者设计的护理流程[1],是一种有序的、规范的、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本研究针对AMI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0例,女34例,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63.5岁;合并高血压75例,高血脂11例,糖尿病2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遵医嘱逐项执行各个护理流程[2];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护理部要制订AMI急救护理路径,患者入院后对其病情做出准确、迅速的评估,开始实施急救护理路径。1名护理人员通知心电图医生进行检查,并协助完成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在15~20 min内完成,并安置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患者保持绝对平卧位,避免活动;5 min内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为2~5 L/min,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建立静脉双通道,5 min内抽取心肌损伤标准物静脉血标本,确诊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0.3 g嚼服,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5~10 mg,静脉滴注,如患者胸痛症状无缓解,则遵医嘱使用镇痛剂,上述所有操作均在15 min内完成。转运护理:转运前对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充分估计,做好应急准备;维持静脉通道并进行持续药物治疗;患者保持绝对平卧,避免自行活动;送达后做好交接工作,详细患者病情及急救用药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死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记录、统计,以分析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抢救指标可知,观察组的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死亡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抢救效果评价指标比较 [n(%)]

3 讨 论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冠状动脉闭塞18 min后,心内膜下心肌细胞会发生坏死,3 h后,坏死区会覆盖全层的2/3,6 h后会导致透壁性心肌坏死。急救“时间窗”内可使冠状动脉再通,以挽救濒临坏死的缺血心肌[3]。急救护理路径是一种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模式,应用该模式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入院后各项检查、治疗有一个详细、全面的了解,准确、及时的记录护理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对护理效果做出评价。护理过程中,如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则要在严格执行医嘱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在护理记录表变异栏中将出现变化的情况、持续时间详细记录出来,以为后续查找病因留下依据,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做出科学、客观的判断。由此可见,急救护理路径大大提高了护理服务的主动性,可以从时间上预测患者下一步的救治措施[4],比如护理人员接诊后要主动询问病史,从时间上预测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建立静脉通道时将患者左侧上肢衣服直接脱去,在应用急救护理路径时,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系统培训,使其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迅速的评估,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宝贵的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而在护理管理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有效的制度保障等,也是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必要条件[5]。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措施,其抢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急救护理路径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荣秀华,黄 丽,杜建蓉,等.应用临床急救路径急救护理AMI的探讨[J].现代临床医学,2015,36(4):309-310.

[2] 熊丽丽.老年AMI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5,19(3):78-79

[3] 姚 剑.54例AMI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19(9):143-145.

[4] 叶桂芹.21例AMI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3(8):60-62.

[5] 张 明,陶 旭,王蓬波.523例AMI患者院前急救特点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38(7):1372-1373.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5.13.188.02

猜你喜欢
急诊科心肌梗死急性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