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晶(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心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曹慧晶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心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在给予积极、综合性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生活起居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饮食护理,并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60例患者,经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后,显效4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 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冠心病;临床护理;体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为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而引起的管道堵塞,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疾病[1]。随着近年来我国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冠心病的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据有关研究报道,冠心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2],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由于冠心病的发病和加重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因素、生活因素等,故而需要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笔者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0.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中学学历27例,大专及以上23例,合并症情况:合并高血压病者29例,合并2型糖尿病者20例,合并高脂血症者38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例,合并慢性肾脏病者4例。全部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如心前区疼痛,伴有胸闷、心慌、气短等状,劳累后加重,情绪易激动,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恶心等。根据具体病情,给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包括吸氧、扩冠、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缓解心绞痛、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降尿酸、保护肾功能等。
1.2 护理方法
1.2.1 生活起居护理
首先应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干净而整洁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新鲜,湿度、温度、光线适宜,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和打扰,使患者能够获得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每日睡眠时间维持在8 h为最佳[3];其次,对于重症患者,注意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适当活动,而对于病情较轻者,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慢走、慢跑、做太极拳、太极剑等,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体重和促进血脂代谢[2];再次,应指导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不熬夜,早睡早起,劳逸结合,不长时间的看书、看电脑及电视等;最后,应告知患者注意定时排便,保持大便的通畅,在排便过程中,不可过度用力,以免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1.2.2 心理护理
由于冠心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体力衰退,加之急性发作时症状重、并发症多,需要坚持长期的治疗,经济负担较重,故而易于使冠心病患者出现一些负性心理情绪,具体可表现为焦虑不安、紧张、恐惧、忧虑、抑郁、多疑、盲目乐观等[4],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故而需要护士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护士注意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做到言语柔和、态度和蔼、面带微笑,使患者感受到亲切感和被关心感,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冠心病的诱因、危险因素、治疗和护理方法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正确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需要其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可请效果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并接受、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2.3 病情观察
患者入院初期,病情较重,故而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注意观察心前区疼痛、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以及心率、血压、心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详细而准确的记录,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等,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由于冠心病患者有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故而需要加强巡视病房工作,尤其是夜间,不可松懈。
1.2.4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选择科学、合理的饮食,注意饮食总体原则,以清淡、易消化、热量适中、低脂肪、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为主[5],可多摄入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饮水,有利于保持大便的通畅,对于某些食物,如咖啡、浓茶、可乐、烟、酒等应绝对禁忌[6],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注意避免摄入一些辛辣刺激、生冷腥膻、油炸油腻的食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5]
①显效: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及伴随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心电图提示T波倒置、异常的ST-T段改变均恢复至正常。②有效: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及伴随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提示T波倒置、异常的ST-T段改变较治疗前有改善。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结果较治疗前无变化,甚至加重。
本组60例患者,经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显效44例(73.33%),有效15例(25%),无效1例(1.67%),总有效率为98.33%。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可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情绪、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高脂血症、体力活动等,故而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生活起居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饮食护理等,这对于帮助患者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起居、运动及饮食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避免某些危险因素的刺激,同时又可缓解或消除患者存在的复性心理情绪,使其能够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工作,进而可提高综合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周清珍.冠心病患者56例护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B):142.
[2] 朱便英.老年冠心病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2,5(7A):166.
[3] 张 冰.冠心病的辩证施护[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4):54.
[4] 廖明凤.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4,5(3A):161-162.
[5] 姚金慧.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1):117-118.
[6] 郭可可.冠心病病患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策略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27-228.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O Hui-jing
(Jilin Provincial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Jilin Changchun 130021,China)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6.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