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英 张 薏
卵巢黄体破裂85例临床资料分析
胡小英张薏
目的 分析卵巢黄体破裂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85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78例确诊黄体破裂,发生在右侧46例、左侧32例。发生于性生活后57例。保守治疗69例,治疗后腹痛减轻或消失,盆腔积液及附件包块较前减少或缩小,1例确诊异位妊娠。手术治疗患者确诊黄体破裂9例,卵巢囊肿6例。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卵巢黄体破裂患者依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发病诱因及发病时间与月经周期的关系诊断并不困难,诊断不明确者需密切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B超检查,必要时腹腔镜探查。卵巢黄体破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者,大部分可经保守治疗治愈,若出血多不伴休克,首选腹腔镜手术。
卵巢黄体破裂 临床诊断 治疗
卵巢黄体破裂是指卵巢黄体在某些内外因素作用下引起破裂出血,属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症状因出血量而异,出血少时仅表现为一过性腹痛而被忽视,出血多时可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此病多发于生育期女性[1],由于无特殊临床表现,较易误诊为异位妊娠、卵巢囊肿扭转等疾病。本文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对85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为此类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1.1一般资料 卵巢黄体破裂患者85例,年龄20~33岁。已婚43例;未婚有性生活史31例,未婚否认性生活史11例;已育35例,未育8例;77例月经周期规则,周期28~35d不等;8例月经周期不规则,发生于月经周期前半期9例,月经周期中期12例,月经周期后半期58例,停经6例。
1.2发病诱因 有明确诱因57例,其中性生活后发病49例,大便后发病5例,剧烈劳动后腹痛3例,无明显诱因28例。
1.3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以下腹痛为主诉,下腹隐痛51例,突发性下腹痛34例。伴肛门坠胀感75例,恶心呕吐26例,头晕乏力7例,有停经史6例,所有患者均无不规则阴道流血。体格检查:不同程度腹肌紧张74例,下腹压痛84例,反跳痛69例,宫颈举痛68例,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压痛72例,附件区触及包块17例,移动性浊音13例。
1.4辅助检查 73例患者B超检查示:盆腔积液或盆腔包块及一侧附件区不均回声团或包块,其中发生在右侧附件区41例,左侧附件区32例。12例B超检查提示宫旁不均低回声团,双侧附件无殊,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31例,血红蛋白(HB)>110g/L52例、109~90g/L13例、60~90g/L20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6例。
1.5诊治 所有患者入院诊断:腹痛原因待查:黄体破裂?76例患者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同时予抗炎止血治疗,9例患者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患侧卵巢略增大,表面活动性出血破口,行卵巢黄体破裂修补术。保守治疗患者治疗后均复查B超检查,69例盆腔积液较前减少、附件包块较前缩小。6例附件区包块大小同前,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诊断为卵巢囊肿,遂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卵巢子宫内膜囊肿,与术中诊断相符。HCG 阳性患者治疗同时连续监测血HCG及孕酮,5例血清HCG倍增时间<2d,同时复查B超示:早孕,宫内妊娠,1例血清HCG倍增时间>3d,孕酮16ng/ml,复查B超检查:宫内未见明显孕囊,右附件区包块,行诊刮术,确诊异位妊娠。
69例保守治疗患者治疗后腹痛减轻或消失,盆腔积液及附件包块较前减少或缩小,64例黄体破裂诊断明确,5例诊断为早孕合并卵巢黄体破裂。15例手术患者均治愈,其中6例卵巢囊肿患者术后病理检查与术中诊断相符。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卵巢黄体破裂多发生在月经周期后半期[2],多为单侧,可分为自发性及外因性破裂,前者为盆腔慢性炎症致卵巢充血,黄体囊肿腔内液体较多导致压力增加及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破裂出血,外因性破裂即卵巢黄体张力增大、压力增高时,在某些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破裂,如性生活、腹部受到撞击、用力咳嗽、排便等。本资料中性生活为发病主要诱因,由于性生活时生殖器官扩张充血,达到性高潮时,肌肉组织可呈痉挛性收缩,致使黄体内张力升高而致黄体破裂出血。本资料中黄体破裂发生于右侧46例、左侧32例,可能因右侧卵巢动脉由腹主动脉直接分支,动脉压较高,而左侧卵巢动脉多起源于肾动脉,压力小,同时乙状结肠也起到缓冲作用。
卵巢黄体破裂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发病诱因及发病时间与月经周期的关系。黄体破裂患者常有不同程度下腹痛,出血多者可伴肛门坠胀感,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或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患侧附件区压痛,可及包块或增厚,宫颈举痛,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B超检查发现盆腔积液及附件区包块。据发病诱因及腹痛发作时间与月经周期关系,血HCG阴性患者诊断并不困难。血HCG阳性患者,应警惕异位妊娠与早孕合并黄体破裂可能,生命体征平稳者,予抗炎止血治疗同时需连续监测血HCG及孕酮变化。若血HCG倍增时间<1.4d[3]、孕酮值>25ng/ml,提示宫内妊娠。若血HCG倍增不理想、孕酮值偏低,复查B超,必要时行诊刮术。卵巢黄体破裂也易与卵巢囊肿相混淆,后穹窿穿刺及B超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
卵巢黄体破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破裂口大多可自行愈合。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腹痛不剧烈,可予抗炎止血保守治疗,卧床休息,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及时复查B超及血常规等。大多数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腹、盆腔内积血可吸收。如果出血多或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腹痛加剧、血压下降和血红蛋白下降等应及时手术探查或腹腔镜探查行有效止血。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132.
2 李清秀,何丽芬.卵巢黄体破裂25例临床诊治.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4):570~571.
3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4~55.
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