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艺术与水墨动画的结合策略
——以昆曲水墨动画《双下山》为例

2015-01-21 10:43陶蕾伃
终身教育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昆曲水墨动画

陶蕾伃

昆曲艺术与水墨动画的结合策略
——以昆曲水墨动画《双下山》为例

陶蕾伃

昆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的转变,昆曲艺术逐渐走向边缘。在非遗保护背景下,如何将昆曲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使其得到发扬和传承已成为昆曲创作、传播领域的重要课题。昆曲水墨动画《双下山》呈现了昆曲艺术与水墨动画的相通相融,二者的结合产生了全新的传播效果,创作中所采用的策略值得借鉴和推广。

昆曲艺术;水墨动画;《双下山》;结合策略

一、昆曲艺术与水墨动画结合之缘由

1.非遗保护背景下传承和发展昆曲艺术的需要

2001年,我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此昆曲艺术再次活跃在世人面前。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能被观众欣赏和认可是艺术传播和艺术创作的根本动力。追溯昆曲发展的历史长河,魏良辅改良昆曲正是契合了当时老百姓的审美趣味,并进行大胆创新,从而使昆曲走向全国,呈现繁荣态势。在当前中国社会,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功利化、文化消费的多元化、艺术欣赏的快餐化,传统戏曲正逐渐被边缘化。昆曲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也陷入了困境,扩大昆曲艺术的受众面,摆脱昆曲艺术传播和创作的困境已迫在眉睫。

2.动画艺术对传承和发展昆曲艺术的影响

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发展都是以当代人们的审美为前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非遗项目的推进,以昆曲传承和发展为目的的艺术表现形式层出不穷。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动画艺术最为人们所熟悉。随着动画技术与移动、网络媒体的发展,动画艺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泛。动画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内容精炼,时长较短,形象鲜明、新颖,视听感受更加丰富、夸张,与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相契合。动画艺术的独有特质使它成为网络、移动媒体的宠儿,人们在家中欣赏经典有趣的动画短片,在大街小巷欣赏以动画形式呈现的各类广告短片、服务性短片、艺术短片等。由于它的传播渠道多样、受众广泛,满足了现代人对快餐文化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领域与动画艺术结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传播是一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传承是保护的最终目的。”[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规定各缔约国要通过“向公众,尤其是向青年进行宣传和传播信息的教育计划”,“使非物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2]于201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动画艺术对于青少年群体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以动画为载体的昆曲艺术表现形式给年轻人了解、欣赏昆曲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强调观众意识、以观众为本固然是昆曲发展与传播的首要宗旨,然而在加强艺术作品观赏性的同时,坚守昆曲艺术本身,创新创作理念,使传统艺术精髓在新的艺术形式中得到更好地呈现,也是非常重要的。袁雪芬老师曾指出:“我们不能脱离观众,也不愿意用不好的东西迎合观众,要拉着观众一起向前跑。”[3]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相较于一般动画,发扬昆曲艺术的动画作品需要更加强调昆曲本身的艺术价值,摒弃以往在动画作品中昆曲元素的简单拼凑,转而走上将两者充分融合,突显昆曲精髓的艺术创作道路上来。昆曲水墨动画是昆曲与水墨画、动画多个领域碰撞、交融后产生的一种新艺术表现形式,其表现的新颖语汇以及对传统艺术精髓的意象表达,对昆曲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昆曲艺术与水墨动画具有共通共融的特征

绘画在动画影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部动画作品的风格往往由绘画形式所决定。水墨画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擅长以流动的线条描绘虚实之景,传神传情,“以墨的不同浓淡即黑、白、灰绘画,别有一番‘墨韵’”[4],与昆曲艺术的“曲韵”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水墨画与昆曲的艺术气质高度契合,为两者的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现今,此类的融合创作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以昆曲为主题的水墨绘画,水墨绘画风格的昆曲动画,以水墨绘画为舞台背景的昆曲艺术表演,运用昆曲人物角色通过水墨画形式表现的电子游戏等等”[5]。水墨动画是中国特有的本土动画形式,它与二维、三维动画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明显的轮廓线,强调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晕染开的感觉,这种水墨画的虚拟描绘与昆曲艺术的典雅细腻相得益彰。

昆曲水墨动画是对传统昆曲艺术表现形式的转换与创新,它以水墨动画的形式诠释昆曲艺术,使得传统艺术的内涵和特点得到完美地呈现,在体现昆曲艺术精髓的同时又不失昆曲艺术的本真。例如,昆曲水墨动画《双下山》*水墨动画《双下山》,作者周星,该片获得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最佳网络动画奖、ASIFA中国奖、2009美国红树枝动画节“最佳实验动画/可视音乐”奖。就是一部以水墨动画为载体,较全面地呈现昆曲内容的艺术作品,它打破了我们对一般戏曲动画的认识。这部作品既没有颠覆昆曲本身的面貌,也没有照搬昆曲的舞台表演内容,而是以水墨动画独特的形式体现虚实相生的意境,给观众呈现了一段原汁原味的昆曲经典,将趣味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影片“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通过贴图、描线和溢色三部分配合,实现水墨效果,”[6]故事内容围绕昆曲剧目主题,唱腔道白和伴奏音乐基本保持了昆曲的自身面貌,人物主要动作具备了昆曲程式化表演的基本特征,将昆曲艺术的虚拟化情境、意象化表达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受众营造无限的遐想空间。该片既满足了现代审美需求,也起到了传承昆曲艺术的功能,为昆曲水墨动画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中国的传统艺术大多具有形不同而神同的特质,昆曲艺术虽具有一定的程式化,但它所体现的深刻内涵、典雅气质,恰恰与水墨绘画艺术共通共融,观众通过水墨动画这一载体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昆曲艺术的魅力和韵味。

二、昆曲艺术与水墨动画的结合策略

昆曲艺术与水墨动画结合后的审美体验在水墨动画《双下山》作品中通过绘境传情的方式完成。两者的结合给昆曲艺术传播带来了新的景象,其创作中采用的策略值得借鉴和推广。

1.选择经典化剧目,抓取经典化情节,增添趣味性细节

经典需要被传承,经典更容易被大众所熟悉和认知,惟其经典才更具有代表性和传播性。为了普及、保护传统的昆曲艺术,创作新的昆曲艺术样式时必须选择经典化剧目,抓取经典化情节。《双下山》取材于昆曲《孽海记》,原剧基于封建迷信与礼教的主题,宣扬和尚“本无”与尼姑“色空”相恋的悲剧,改革开放破除封建迷信后,该剧只演绎出逃段落,赞扬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气。这段昆曲讲述了永恒的“爱情”话题,同时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因此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是昆曲的一段经典剧目。昆曲《双下山》舞台表演版本时长为45分钟,和尚本无和尼姑色空的独白唱腔非常繁杂,而水墨动画版本提炼为5分多钟,保留了剧中推动故事发展的典型性情节,故事线条清晰,画面剪辑流畅,增添的一些细节使影片更加诙谐有趣。昆曲水墨动画《双下山》情节线如下:和尚“本无”和尼姑“色空”各自从庙观逃出(增加细节:树枝上小鸟,跳跃的松鼠)——各自阐述下山缘由(增加细节:河水中游动的小鱼)——二人相撞,偷窥,互相作揖(重点描述段落,运用动画夸张、写意的手法表现二人惊讶、紧张、徘徊反侧的情绪)——回头寻觅,互有好感,表述对对方的倾慕之心——私订终身,齐下山去(增加细节:落幅画面为成双的松鼠)。通过对情节线的梳理,动画片的脉络清晰可见,影片对传统故事内容的有意摘取,简短却不模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另外,树上鸟儿、水中鱼儿和成双松鼠的细节添加,丰富了观众的视觉感受,渲染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色彩,进一步强化了幽默诙谐的影片风格。全片情节的添加、细节的处理,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及娱乐性,满足了现代年轻观众的需求。

2.提取传统角色特征,人物造型简化设计,动画夸张与水墨写意相结合

夸张的动画可以有效传递信息,增强视觉冲击力,营造幽默风趣的氛围,简化的造型可以赋予人们更多的联想。 动画天生是个超级幻想家,通过线条、色彩、运动、节奏、声音等多种夸张元素表现故事内容,夸大的展示、直白的流露,快速传递内容、情绪,将生活中任何不可能变为可能,是动画艺术成为很多青、少、幼年受众追捧的原因之一。简化的造型设计给动画夸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简化的造型中准确的线条比繁琐的造型更能传达出明确的信息。”[7]戏曲的人物造型具有程式化、写意化的特点,从服饰、道具、扮相,都凸显了复杂而严谨的装饰,其浓艳的色彩、繁冗的线条,暗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身份地位,是戏曲艺术传情达意的重要因素。基于简化设计的人物造型的动画夸张,直白地展示了人物肢体、表情。在戏曲动画中,创作者需要对戏曲人物造型进行提炼,选择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线条和色彩。那么,在昆曲水墨动画中应如何把握简化人物造型这一原则呢?笔者认为,昆曲水墨动画创作中的人物造型首先要以昆曲本身角色扮相为蓝本,展示生旦净末丑各行当的人物特征,体现昆曲艺术的深刻内涵;其次根据水墨动画风格和传统昆曲内容注入现代审美元素,运用简单的线条呈现肢体动作和夸张的面目表情,使戏剧性画面一目了然。所谓“剧戏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8]“当再现过程不再拘泥于事物本身的形状时,向简单形象生成的趋势就获得了自由创作机会”[9]。对于昆曲水墨动画创作,提取角色特征、简化人物造型设计、以虚代实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创作手段。如果恪守舞台表演的装扮相貌,复杂的装饰和浓妆艳抹只会给水墨动画创作空间带来较多的局限性。

在昆曲水墨动画《双下山》中,全片运用了动画夸张与水墨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人物造型传神、生动。首先,从面部造型看,和尚作为小丑角色强化了丑角的脸谱特征,鼻梁处的白粉覆盖面积放大,嘴巴与眼睛的化妆完全省略,五官显得小巧灵动,表现喜悦、惊讶或紧张等情绪时能够夸张的变形和位移,与昆曲故事情节相贴切。其次,从人物整体造型看,人物身体比例失调,男女身高反差大,运用夸张造型设计强化了影片诙谐幽默的风格。另外,戏服和头饰的繁琐装饰在水墨动画设计中得以省略,单色着装与和尚、尼姑的简朴形象相符,通过简单的水墨线条勾勒,动作形体清晰可见,人物表情与肢体动作成为聚焦点。“戏曲表演的水墨化恰好可以轻松地做到信息的减法,在水墨动画柔和虚幻的笔调中所有不合时宜的呈现都不见了,只留出‘临去秋波那一转’让观众细细地品味。”[10]

3.选择经典的程式化动作表演,适度简化,强化虚拟效果

昆曲是一个强调程式化和虚拟化的艺术形式,演员将舞台假设为庭院、山间等环境,通过一系列程式化的表演让观众相信舞台上所演绎的内容。“动作程式是指不需要文字或语言的辅助或说明,而靠动作自身去说明问题、传达感情,具有一种独立的传达功能 。”[12]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的角色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定位、性格特征,通过脸谱、服饰、唱腔、动作区分角色,有经验的观众对于角色行当的识别一目了然。如《双下山》中的尼姑为贴旦,抬头举足的动作幅度极小,行走小心翼翼,多呈直线,表现出娴静、端庄、稳重的性格特征。“亚里斯多德早就指出:戏剧是动作的艺术。贝克也曾引用摩尔顿的话说:戏剧是用动作表现的思想。”[12]动作程式化是昆曲不可或缺的一个特征。因此在昆曲动画作品中,必须遵循昆曲艺术的动作程式,同时由于昆曲动作太过复杂,往往表达一个情绪如彷徨、伤心等,需要演绎长达五六分钟的舞蹈动作,故完全借鉴在动画设计中,不但耗费大量动画资源,增加动画设计难度,同时在篇幅有限的动画短片中也是不实际的。因此,选择经典的程式化动作表演,对其适度简化,符合动画短片的创作理念。“戏曲动画能够把戏曲本身的艺术性表现出来已经很难,要在动作、唱腔上表现出原本的风格和特色,进而融入动画的影视元素,原则就是保持戏曲美学准则,简化有度。”[13]

在昆曲水墨动画《双下山》中,创作者删减了角色各自繁多的独白,选择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典型唱段和典型动作表演,既遵循了昆曲艺术的动作程式,又结合了水墨动画的虚幻效果,生动地描述了和尚与尼姑的下山、相遇、回眸、偷窥、再遇、相恋。小丑蹑手蹑脚的走姿、偷窥时的眼神、转念珠的个性展示等昆曲程式动作力求一种水墨画的洒脱与随意,描绘了一幅抽离现实的虚拟情境。影片的幽默风趣通过表情动作的细节累积得以强化,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欣赏了喜剧色彩的爱情故事,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昆曲艺术本身,即程式化动作表演与人物性格特征的关系。相比那些以戏曲为名,却完全颠覆戏曲内容的动画短片,《双下山》更胜一筹,既符合了现代人们的大众审美趣味,又起到了传播昆曲艺术的教育功能。

4.画面强调水墨画的意境表现,场景设计化实为虚

写意是昆曲艺术与水墨画的共通特征,善于留白的手法描述虚幻的意境,给观众营造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昆曲表演舞台上,一把椅子可以想象为一个厅堂,一个台阶可以幻化作一座高山,表演者与观众的同一认知感正体现了中国古老艺术虚而实、实而虚的特征。“老子提出过‘知白守黑是知天下式’ 这一形式法则,创作者悟到了其中的普遍意义,并利用这类表现手法来处理背景, 以简单道具或动作在空白的衬底上获得某些联想,从而达到以虚代实的目的。”[14]

昆曲水墨动画《双下山》使用空白宣纸作为底衬,这正是从水墨画的处理手法中吸取的经验;化实为虚的场景设计展现了昆曲艺术的意境之美和虚幻风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片头字幕。毛笔书法的片名呈现在白色宣纸之上,屏幕下方是延绵悠长的山野村落水墨画。古色古香的气质通过宣纸、毛笔书法、山水画一并体现,拉开了昆曲序幕,古老的音乐旋律悠然响起,将观众带入了古典优雅的画卷之中;(2)山路。山路的呈现主要通过空白的宣纸、若干个椭圆形状的淡墨,或几笔简单的山石点缀呈现,环境造型的简化而不简单,给观众呈现了广阔的想象空间;(3)河水。鱼儿在白色宣纸上游动,透过和尚的倒影,体现河水的镜面状态,接下来用一笔条形淡墨,呈现河水的边界,笔墨的似有似无,正体现了昆曲本身虚幻、雅致的韵味儿;(4)小动物。成双成对的松鼠和小鸟,丰富了画面内容,增添了故事趣味性,营造了轻松诙谐的气氛,渲染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色彩。

5.选择经典唱段,坚持民族化音乐表达

声音与画面相辅相成,是影视艺术的一大特征。在昆曲水墨动画中,视觉上采用昆曲与水墨动画结合的方式给观众带来新的审美享受,将昆曲的精髓深入人心,听觉上应如何把握呢?笔者认为以水墨动画为载体的昆曲艺术在声音方面仍须坚持遵循昆曲本身,选择经典唱段的原则,将民族化音乐表达贯穿全片。我国戏曲动画创作中运用民族音乐表现影视声音的作品有很多。如动画片《兰花花》中,所有的角色语言都是通过唢呐吹奏表现,虽然不能表达具体的字句,但是音乐腔调所呈现的情感能使观众了解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语义。再如动画片《三个和尚》中,全片通过民族音乐将角色情绪、环境状态表现出来,强调了诙谐幽默的风格,别有一番韵味。

民族化音乐表达影视声音内容已成为我国戏曲动画创作的特色。在昆曲水墨动画《双下山》中,这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化的影视声音得到延续,全片贯穿了民族化音乐元素,还原了经典唱段。为了能在有限的影片时间里尽可能完整地表达故事主题内容,音乐与画面紧密结合,两段唱词采用了男女对唱形式,通过各自的独白道出下山缘由。声音和画面互相映衬、彼此延伸,画面以音乐为剪辑点,根据男女声对唱模式进行平行蒙太奇切换,声画表达自然流畅。音效采用了音乐音效和环境声音效两种,环境声音效引用了现实生活中的推门、鸟叫、河流的声音,增强了影片的现场感。脚步声以及相遇后转身偷窥的紧张气氛采用了民族打击乐器制作音效,即板鼓和锣,通过音量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体现人物的情绪,为影片渲染气氛,增添喜剧效果。

“传承和借鉴不是简单的重复,不仅要依靠软件技术,更要尝试通过吸收和改造传统的、民间的或国外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精髓,形成创作者对审美生活的一种自我解读”[15]。总之,在动画技术创作方面,昆曲水墨动画既要保持水墨绘画的原有风格,又要不断吸收国际动画的创作技法,将昆曲艺术与古今中外的绘画、动画元素相结合,提高艺术作品的观赏性,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在昆曲内容注入方面,昆曲水墨动画要突出昆曲艺术的特点,提炼经典,在昆曲艺术本身不降格的前提下,与水墨动画相融合,体现出昆曲的经典剧目、经典语言以及经典动作等,让昆曲艺术的精髓深入人心,寻求符合现代审美需求,饱含昆曲经典的具有传统艺术个性的水墨动画视听语言。昆曲水墨动画《双下山》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展现我国的传统艺术,两者成功的融合体现了创作者对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的运用、取舍与升华,用新的艺术形式展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拉近观众与传统艺术的距离。

昆曲艺术是我国的瑰宝,在到处充斥着快餐文化的今天,如何将其传承、发扬是一个迫切、艰巨的课题。随着非遗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昆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水墨动画为载体的昆曲艺术作品筑起了古老艺术与现代人沟通的桥梁,在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传承了昆曲艺术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昆曲艺术的独特价值,对昆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2015-05-1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7ocKXOI1ouFzev-GuLLmQbpTYcZzBDjVL4I9IXdlpaoXFII-FTvGnEs-i18kxSEe41ttAf-MieTiu-FsunMy-0q_百度百科.[3] 章力挥.跟上生活前进的步伐[J].文艺研究,1981(3):78-89.

[4] 水墨画[EB/OL].[2015-05-1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8xu8Z8CgooyzJOkwm-SA2og7qkrB9PtzB0jX2roe-80l0kqCpKaxfyYIHPIAuDGH99JwPSz7h-FC2wnQtUsqCnpqokcQ_hB3s92TCRUFDFA2_百度百科.[5] 陶蕾伃.数字影像在昆曲艺术中的表现形式[J].大舞台,2015(8):98-99.

[6] 幕后制作:三维水墨动画短片《双下山》[EB/OL].[2015-05-10].http:∥dt.hxsd.com/secret/200810/114926.html.

[7] 赵黎丹.浅谈戏曲动画人物的创造[J].当代电影,2013(2):178-182.

[8] 王骥德,陈多,叶长海.曲律注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210.

[9]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76.

[11] 周斌.水墨动画与戏曲审美想象空间的拓展[J].现代传播,2010(5):155-156.

[12] 冯建民.试论戏曲动作程式结构[J].戏曲艺术,1983(3):88-91.

[13] 高琳.论戏曲动画片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换[J].装饰,2009(9):130-131.

[14] 陈晓俊.浅谈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美术风格[J].电影文学,2007(5/下):122-123.

[15] 陈晓英.运用矢量图形进行戏剧人物创作的实践和技术探索——矢量作品《游园惊梦》创作解析[J].美术大观——艺术与设计,2013(9):98-99.

责任编辑 虞晓骏

The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Kunqu Opera with Ink Animation——Take the Ink Animation Double Down in Kunqu Opera as an Example

TAOLei-yu

/JiangsuOpenUniversity

Kunqu Opera is an art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times and people's aesthetic taste changing, Kunqu Opera is gradually going to the edge. Under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how to integrate Kunqu Opera with modern art so as to carry forward and inherit the tradi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e Kunqu Opera cre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ink animation Double down presents the blending of Kunqu Opera and ink animation, which creates a brand new communicating effect, and the strategy of which is worth learning and spreading.

Kunqu Opera; ink animation; Double Down; integration strategy

J218.7

A

2095-6576(2015)05-0082-05

2015-06-12

陶蕾伃,江苏开放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音乐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31566785@qq.com)

2013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媒体技术对昆曲传播与发展的影响研究”(13YSD029)

猜你喜欢
昆曲水墨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做个动画给你看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动画发展史
水墨
我的动画梦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