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燕
汉语字母化变异的文化环境与生态困境
韩 燕
社会文化因素是导致语言产生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来看,语言变异与文化生态环境是互相作用的。汉语现代化的文化诉求和外部英语的全球化扩张催生了字母词这种特殊的汉语语言变异。其在汉语中的进一步发展又可能反作用于汉语文化生态环境,带来积极与消极的双重生态性影响。
汉语字母词;语言变异;文化生态;困境
作为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语言处于不断变化中,并通过改变来适应变化了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与这些环境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语言变异是语言使用者为顺应环境对语言进行灵活变通的选择后果,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语言使用者、语言符号系统自身以及外部的社会文化环境。其中,社会文化因素主要通过语言使用者施加影响,并作用于具有多变性的语言结构而产生语言变异。[1]31特别是在因为语言接触而引发的语言变异中,社会文化因素更成为决定性因素。[2]687-712因为语言接触总是伴随着多个不同类型文化的共存,这些多种类型文化的接触、共存与冲突必然要影响语言形式及其内容的变化。比如,不同语言区之间人的交往及人口的迁徙往往就会引起语言的变异。
而当语言变异发生之后,它所依附的文化生态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一方面,语言变异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促进语言的繁荣与活力,进而激发整个文化生态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某些语言变体的广泛传播也会带来不同的文化因子。外部文化因子加入到特定的文化系统内,会打破系统内原本文化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状态,使系统平衡遭到破坏。以语言接触为例,伴随着语言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与变异的背后往往是一次又一次的文化变迁。新的语言元素的涌入会同时带来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对本土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
不过,某个特定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不会因为个别外部文化因子的引入而彻底打破。它可以通过调节系统内部因子来协调适应因外部因子加入引发的变化,使系统重回平衡。因为文化多样性的存在,语言变异的现象时有发生,外部文化因子也会不断地加入到文化生态系统中来。因此,整个系统就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并通过动态的调节达到动态的平衡。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生态系统因为不断地调节适应而发展得更健康。这就是语言变异对文化生态的生态性影响。但是,如果外部文化因子足够强大,以致系统内调节作用无法正常工作时,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彻底打破,整个文化的发展会呈现衰落或者被同化的趋势。这就是语言变异对文化生态的非生态性影响。因此,语言变异对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双重性的,它可以促进文化生态环境更健康地发展,也可以对之造成污染。
目前最有争议也是讨论最热的汉语语言变异现象就是字母词。历史上汉语虽曾有过多次从外部借入语言的记录,但基本都是通过音译或意译等转译成汉字形式引入的。而以拉丁字母形式(主要是词汇)存在的字母词,改变了汉语的传统语言形式,使汉语出现了汉字和拉丁字母混杂的变异现象。这一特殊语言变异现象的产生源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
1.汉语现代化的文化诉求
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出现是汉语文化面对文化现代化的一种响应。文化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更新上。就文化的内在层面而言,文化现代化包括价值理想与精神理想的现代化、知识符号生产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3]148文化现代化的态势影响了汉语本土的文化诉求,推动了汉语的现代性发展,主要表现为:
(1)科技知识的更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这些新技术新知识的开发都使用以英语为原本的字母文字,比如计算机操作系统源代码开发、编程语言基础代码等,所涉及的专业词汇也主要使用英语或拉丁字母定义。对于前者来说,几乎所有的参数都是字母加字符,短期内没有办法实现用汉语来代替。对后者,因为很多科技词汇或专业术语都以英语缩略词的形式出现,汉语中也没有现成的知识或翻译能够达到同样简洁的效果。比如,“DNA”的英文全称是“Deoxyribonucleic acid”,采用缩略形式后,语言不仅更简单也更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而它的汉语翻译“脱氧核糖核酸”则显得比较晦涩拗口,也不符合语言选用上的求简原则。这些以英语为语言标准开发出来的一系列基础技术进入我们的汉语生活语境后,对汉语的表达、使用习惯提出了诉求。要尽快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减少由于语言不兼容带来的问题,字母词的引入就显得很有必要。
(2)外语教育的普及。汉字一直有借入其他语言的历史。早在五四时期,汉字就有借入英语词汇的记录,不过由于当时国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较低,外语教育仅限于少数教会学校和私立学校,英语词汇借入多以纯音译为主,比如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出现的“梵阿玲”(violin:小提琴),鲁迅先生的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用到的“费厄泼赖”(fair play:公平竞争)等。这些纯音译外来词由于发音古怪且不具备表意功能,很快就在汉语中消失了。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外语教育的普及,纯音译词与字母词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对于大部分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年轻人来说,字母文字基本不存在语言障碍,甚至使用字母词也成了受教育水平高的一种表现。
(3)汉语拼音系统的完善。汉语拼音是我国汉字注音的拉丁化方案,它为语源学中汉语与其他语言的比较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汉语拼音的出现及完善为汉语借用其他语言形式提供了便利,使得汉语能够以译音和译形的方式借用外来语,为字母词的出现提供了语言条件。语言学家刘涌泉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强调,不是汉语不容易接受外来语,而是汉字不容易接受外来语。但如果有了合适的工具,汉语也可以像其他语言一样借用外来语。[4]87
2.英语全球化的文化压力
汉语中字母词的主要来源是英语,这与英语全球化的发展不无关系。来自英语全球化的文化压力成为汉语字母化的主要动因与推动力。
(1)英语的扩张性发展。通过外部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等非自然的人为因素,英语占据了世界语言生态体系更多的生长空间,并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
从1607年第一块北美殖民地的建立,英语就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从大西洋沿岸扩散到太平洋沿岸。进入20世纪后,借助工业革命产生的巨额财富和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机遇,英语的全球扩张转向经济文化活动领域。借助经济文化活动的扩张效应更为广泛,效果更为深刻,因为生产方式的变化改变着人类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和交流频率。在密切、频繁的交流中,语言的工具属性不断被强化。经济发展所强调的效益法则更把语言的工具属性发展到极致,使语言趋同进一步强化。在中国,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扩大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华发展并设立分支机构。为最大程度减少交流障碍,提高工作效率,英语往往成为这些机构的办公语言。中国员工在工作时,会被要求或鼓励用英语与同事交流或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他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中很容易混入一些英文单词。这就为英语进入汉语生活语境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2)英语的垄断性发展。以美国化和英语化为代表的全球化使英语在政治、军事、技术、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都占据了明显的主导地位,推动了这些领域汉语字母化用词的进一步发展。
近两百年来,由于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在技术和工业方面处于领导及垄断地位,使英语成为很多领域的主导语言。许多专业词汇仅有英语的拼写方式,并且即使在传入其他国家后,也仍然保留了原英语拼写。电子信息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不但加强了英语在科技领域的绝对支配地位,同时带动了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话语权发展。分析统计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字母词可以发现,进入汉语的字母词覆盖了汉语生活语境的大部分范围,涵盖了通信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生物医药、教育图书、军事等各方面。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科技、经济和文化生活类,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比例。[5]62这与发达国家在全球的垄断领域保持一致。
(3)英语的殖民性发展。主要英语国家通过英语教育及文化输出等推广其现代化模式,传播其价值观念,以实现英语的支配霸权,大大扩展了字母词对汉语的演变空间。
在殖民主义时代,英国就开始向世界输出其英语文化,派出大量传教士传播其语言、文化和宗教思想。殖民时代结束后,英语的殖民性发展并未减弱,反而借助其扩张和垄断的成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进入后殖民时代。因为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科学文化知识仍是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发展策略,所以英语教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仍有很大需求。
文化输出方面,西方国家电影、音乐及游戏产业深深影响了全球年轻人。受西方电影的影响,年轻人非常喜爱在日常表达中混杂一些英语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认为这是一种很酷很时尚的行为。西方流行音乐也受到很多中国年轻人的狂热追捧,他们经常会把一些歌词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现在使用频率很高几乎已经成为日常汉语用词的CD、VCD、DVD等就来自音乐产业。游戏产业的迅速发展也轻易俘获了中国的年轻一代,他们对CS反恐精英、魔兽争霸等游戏如数家珍,游戏中的“game over”“K.O.”已成为他们互相沟通时的口头禅。年轻人大多有良好的语言基础,且热爱新鲜事物,这种殖民性文化输出主要以年轻人为对象,注重把握年轻人的品位和心理进行输出,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生态表现为两种状态:“生态化(ecologization)”或“(合乎)生态的(ecological)”,即健康、和谐、协同作用的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非生态的”(unecological),即不健康、不和谐的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6]111汉语字母化变异正面临着这种生态困境:一方面是汉语文化发展的日益多样化与繁荣化;另一方面是外来强势文化的渗透性进入和可能造成的污染与破坏。
1.生态化影响
(1)促进汉语文化生态的多样化。一个健康的文化生态, 必须包含丰富多样的文化样态和文化形式, 单一的文化种类并不利于文化的总体发展。语言被认为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基本要素,它对维护、发挥文化多样性至关重要。字母词通过汉化改造进入汉语以后,为汉语增添了更多样的内容,包括:为汉语语音系统增加了新的音素和发音方式,丰富了汉语的文字表现形式,扩充了汉语的构词方式,增加了汉语本土词汇量等。汉语的丰富与繁荣为汉语文化生态注入了活力与动力,使汉语文化的表现呈现更多元的样态。
(2)调节汉语文化生态的动态平衡。汉语在吸收使用字母词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直接借用,会根据汉语自身发展规律和语言环境对字母词的成分进行自然选择并做汉化处理,把字母词改造成适应汉语语言习惯后再纳入语言体系。这种汉化改造在语音、构词和词义上都有所体现。比如“PC”这个词引入汉语后,后面加上了指类名词“机”,使该词词义更明确、更易理解。语言的本土化改造减轻了文化环境中异质文化因素带来的波动及干扰,重新协调了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使汉语文化生态保持在动态的平衡中。
(3)推动汉语文化生态的进化。汉语引入字母词后,出现汉字与字母共存的现象,同时字母词也直接参与到汉语语法中,呈现语素化倾向,实现与汉语元素的共生互利、协同进化。比如字母“K”进入汉语后就增加了表意化的倾向,衍生出“K歌”和“K金”等词。字母词词素化的态势说明汉语和汉语文化的包容性、创新精神和对外来文化的融汇能力。正因为这样,更多代表新文化新思想新技术的新词汇才能够继续进入汉语,提升汉语的知识结构,扩充汉语的文化能力。
2.非生态化影响
(1)文化同质化。语言接触使得异质文化的进入成为可能,而语言变异则更加强了异质文化的影响力。异质文化对本土文化发展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同质化方面。
随着英语字母及词汇大量进入汉语,它们背后所代表的或通过它们传递的西方模式和价值观也随之进入,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现在的年轻人穿着T恤衫,听着MP3(多媒体音视频播放器),用着IPAD(平板电脑)通过WIFI(无线网络)在网络上聊着WTO(世贸组织)和MBA(工商管理硕士),时不时还要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一下。这些字母词反映了现代年轻人所崇尚并喜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他们熟悉各类好莱坞明星,钟情西方流行音乐,对美国新潮电子产品趋之若鹜,却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知之甚少。《华夏时报》曾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占60%,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占30%,认为传统文化有用的只有20%,而认为学习英语是绝对有用的大学生却高达97%。在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调查中,7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和中秋、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同等重要。[7]64
在全球化愈演愈盛的今天,以英语为代表的大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强势输入使得文化之间的接触变成不平等的文化交流,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并认同。当我们走在北京或上海的繁华街头,看着周围充斥着各种造型的字母符号,是否有置身于纽约或伦敦街头的感觉呢?国际演艺协会主席潘传顺在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高峰论坛的发言中将这种文化同质化比喻成“就像一家国际连锁酒店的国际自助餐,色拉是用相同的调料调制的,海鲜、烤牛肉、羊排、鱼虾等食材也无二致。”[8]文化同质化抹去了不同文化的特色,削弱了各国文化自主的能力,使得文化核心趋同一致。
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是保持语言文化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汉语中融入新的语言元素,对汉语的繁荣发展本应是一件好事。只是这个新的语言元素有些特殊,它背后所代表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势文化。当两个文化势力相当时,彼此可以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而当一方明显强势时,另一方弱势的文化就很容易被同化,导致其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色彩消失。所以,面对语言的变异,特别是变异中含有强势语言元素时,我们必须警惕变异可能带来的文化同质化。
(2)文化认同替代化。文化同质化的趋势导致人们对本土文化产生疏离感,引起文化认同发生变化,引发认同危机。
新加坡心理学家居维宁等人曾在该国华裔学生中进行过一项语言倾向与价值观趋向关系的研究。研究发现,虽同为华裔学生,偏爱使用汉语与偏爱使用英语的学生在价值观取向方面出现了明显差异。偏爱汉语的更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而偏爱英语的学生则更认同西方价值观。[9]可见,当我们使用一种语言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承载的文化信息影响并产生认同倾向。正如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在《2010年度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说:“一个人说什么语言、写什么文字,就浸染了这一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如果中国人说汉语越来越少,那么我们离自己的文化也将越来越远;如果中国人说英语越来越多,必须用的时候用,不必须用甚至不应该用的时候都用,那势必也就会不断亲近西方的文化和传统。”[10]
英语的全球化使得当代世界面临着一个共通现象:认同的失落与冲突。全球化导致的跨国迁徙重塑了原有的社会及政治结构,对原有的社会文化根源及认同产生冲击和影响。据统计,当今世界有500家跨国公司控制着33%的全球国民生产总值、75%的全球贸易;全球有7 500万人就职于外资公司;美国境外至少有2 500万人在为美国公司工作,其中1 200万人来自发展中国家;英语已经在互联网上享有独特的优势,90%以上的网络内容都是英语的;从新德里到华沙和里约热内卢,耐克、索尼等全球品牌的蔓延树立起新的社会标准。[11]这种由英语及其所代表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文化和政治体制正不断入侵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所代表的文化模式和意识形态不断冲击着大众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年轻人,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性为他们带来了不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二文化空间”,对西方文化的认同正逐渐替代着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文化的重建、复兴或是创新离不开文化认同。没有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真切认识与认同,就无法实现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语言作为文化的符号,是文化认同的底线。因此,当语言发生演变时,要特别注意这种演变可能带来的文化上的认同替代。
汉语字母化用词对汉语文化的生态化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控制可以促进汉语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控制过头或毫不作为又可能导致汉语文化沦陷在英语全球化的扩张中。要解决这种语言变异带来的问题应从长远考虑,因为语言的变化并不是简单易控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中涉及复杂的语言演变和社会文化历史变迁。人们首先要学会了解变化、接受变化、适应变化,才能做到将变化引导到希望的方向上去。汉语字母化用词的特殊性更要求人们不能用一个简单一刀切的语言政策来实现控制,还需要经济文化发展的配合。建立一套适度有效的语言规范体系需要从语言、文化、社会多方面考察,从汉语自身语言文化特点出发,在多方研究论证的前提下,结合语言文化发展的特点,兼顾生态环境的平衡。
两种语言形式的共存是否能够长久,吸收还是被吸收,取决于其背后的文化博弈,更取决于健康的文化生态环境。只有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语言政策才能为语言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将汉语及汉语文化引向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
[1] 苏金智.语言变异与文化变异[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2):29-34.
[2] Thomason,S.Contact as a Source of Language Change[C]∥In Joseph,B.D.Joseph & R.D.Janda,(eds.) The Handbook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Malden, Mass: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3: 687-712.
[3] 金岱.文化现代化:作为普世性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当下中国问题的文化进路论略[J].学术研究,2011(1):145-153.
[4] 刘涌泉.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1):85-90.
[5] 韩燕.字母词的现状及未来:基于第5版和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比较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60-63.
[6] 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110-115.
[7] 谭小宝.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8(8):64-65.
[8] 张裕.文化同质化将导致“悲惨世界”[N].合肥晚报,2009-10-22(A21).
[9] Chang,Weining C., Wing Keung Wong & Jessie Bee Kim Koh. Chinese values in Singapore: Traditional and modern[J].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3(1): 5-29.
[10] 王登峰.2010年度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0-03-18)[2015-07-18].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14/2010_4_20/1_14_4525_0_1271759812500.html.
[11] 赵念渝.较量:翻译、编译背后的“语言”软实力[N].解放日报,2008-04-20(8).
责任编辑 虞晓骏
On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Dilemma of Chinese Characters Romanization
HANYan
/ChangzhouUniversity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 is critical to the language var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cology, language variation interacts with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ultural pursuing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external English generate a special Chinese language variation-Chinese alphabetic words, whose further development may have reaction on Chinese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ringing abou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cological impact.
Chinese alphabetic words; language variation; cultural ecology; dilemma
H0-09
A
2095-6576(2015)05-0077-05
2015-06-21
韩燕,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和语言学研究。(chris1121@163.com)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本土化目标驱动下的汉语外来词规范原则研究”(2015SJB464);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汉语字母化变异现象及对策研究”(14jsyw-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