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艳飞(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370)
综合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屈艳飞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370)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HR)、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MHL评分均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HR、LVDD、MH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E/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合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多见于老年人群,患者因长期卧床治疗并发症较多,因此,除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合理的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关键[1]。我院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总结了一套可行的综合护理方案,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有确切效果,现对其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护理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NYHA(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中Ⅱ~Ⅲ级标准,年龄>60岁,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或器质性病变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5.11±6.18)岁,心功能Ⅱ级15例、Ⅲ级2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5.16±6.25)岁,心功能Ⅱ级16例、Ⅲ级26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以及吸氧等常规综合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吸氧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及日常生活陪护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即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排便护理、按摩和休息护理、运动护理以及健康行为指导,具体如下。
①排便护理。对于老年患者常出现的大小便失禁,做好尿管留置和定期冲洗工作,协助患者每日排便,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胃肠功能障碍[2]。
②按摩和休息护理。指导患者以良好体位卧床休息,每日定时为患者进行按摩和翻身,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③运动护理。根据心功能分级指导患者合理进行运动,促进心功能恢复[3]。
④健康行为指导。指导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保持良好情绪和生活态度,戒烟酒,坚持良好饮食习惯[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R、LVDD、LVEF、E/A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生活质量采用MHL量表进行评分,分别对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和症状4项内容进行评分,采用0~5分法评分,计算总分,评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HR、LVDD均明显降低,LVEF、E/A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HR、LV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E/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11.1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