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菁菁,赵性泉
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临床实习阶段是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在学生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围绕传授知识这个中心,教师在带教过程中以书本、课堂为平台,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习效率低和临床能力差;因此,这一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发展的需要[1]。目前,我国临床医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正面临重大转型,即从基于课堂的教学模式向基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教学模式的转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络开放平台用于血管神经病学循证医学教学工作的效果。
1.1 研究对象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参加脑血管病专业临床实习的2012级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6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人,实验组为PBL联合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对照组为传统教学组。由同一组临床指导教师授课。
1.2 研究方法 实验组:建设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循证医学辅助教学资料库:收录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国际、国内指南和共识,建立血管神经病学循证医学资源科;再利用北京天坛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建立各种常见的、典型的脑血管疾病临床病例资料库;最终利用信息化的网络技术,依托开放式综合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全方位立体整合和开放共享。具体教法:教师选择病例,带领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建立微信学习小组群,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在学习微信群内就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案进行讨论,最终做出答案,由教师作总结、评论和点评,并就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同时推送同类疾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图片等,加深学生对此类疾病的理解和印象。
对照组:教师复习理论课内容,选择病例,带领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学生讨论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案,教师给出答案,补充总结。提供同类疾病的病例作为练习,并提供正确答案。
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第2版及《血管神经病学》。每组学生均完成4例病例的学习,分别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3 评估 每个病例教学结束后进行相关知识考试,并在4类疾病学习结束后对每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①对教学方法满意度;②学习兴趣;③语言表达能力;④内容理解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患者基线受教育程度及入学成绩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为(94.6±6.1)分,对照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为(86.7±7.2)分,两组成绩差异有显著性(P<0.05)。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为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1992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循证医学工作组发表在JAMA上的第1篇循证医学文章,标志着循证医学时代的到来,此后循证医学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医学的主流,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模式,而且这一临床医学模式的变革也正在逐步融入临床教学实践中,改变着医学教育模式[2]。
脑血管疾病作为循证医学最先广泛开展的临床领域,目前已经积累了海量来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交叉试验、对照试验、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现况研究、叙述性研究以及系统性评价的原始证据和来自Meta分析及新的诊疗规范的二次证据。而循证医学教学在教法方面的核心是PBL教学法[3]。指导教师可在学生实习期间,针对某些具体的临床情况提出相关的具体的临床问题,布置课后作业,使同学主动寻找答案。在这一临床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现有的教学内容,改革现有的教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局面,使他们能够随着医学的发展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3-4]。同时,这一教学过程也会为日后学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撰写医学科研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运用网络通信平台对脑血管专业的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辅助,有望对教师和学生均起到促进作用[5-6]。因此,我们对网络开放平台用于血管神经病学循证医学教学工作的效果展开探讨,结果发现基于网络开放平台的血管神经病学循证医学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全方位立体整合和开放共享。通过网络管理工作人员每周对实践教学资源分类整合,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资源实现了公开化、透明化、共享化。
个性化知识学习路径拟定体系将参考学生兴趣、特质、知识点难易、知识间依赖关系、知识点重要性等因素,为每位学生制订不同的知识学习路径,也即知识学习顺序。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知识学习路径的方式和步骤包括:录入知识点时预定义学习路径、系统自动随机生成学习路径、教师根据学生特质修改拟定学习路径、学生根据兴趣自主修改学习路径、教师及学生在线磋商调整学习路径等。制订学习路径的整个过程通过微信进行。每位学生通过本体系学习知识的顺序都不完全相同,但最终都需完成所有知识的学习。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学科知识的补充,故个性化的学习顺序不会干扰传统教学方式的顺序进行。
遵照知识学习路径体系的学习任务督促监察体系引入了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措施:基于微信的过程中激励促进措施、微信教学数据与传统教学评价相结合的结果评价措施。虽然微信教学体系中的知识学习顺序因人而异,但最终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全部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本体系设计了主动激励和被动监督两种模式激励促进措施。主动激励方式为学生每完成一定数量的知识点学习,系统将为学生累积一定数量的“经验值”,以及根据其“经验值”授予“荣誉称号”,并展示所有学生的“经验值”列表,使学生互相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被动监督是教师定期审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通过各种方式验收学习质量,对学习进度缓慢的学生予以对应指导。
依据学习任务督促监察体系数据的多途径学习协助体系的方法包括:教师直接指导、诱导资料阅读、教师发起的PBL和学术讨论、学生发起的PBL和学术讨论等。当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可直接通过微信终端向学生阐释问题解决方法和相关知识,或者标记资料库中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学习以便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得益于个性化知识学习路径拟定体系,学生之间的知识学习顺序有所差异,这为学生互帮互助、在相互讲解中加深理解奠定了基础。PBL和学术讨论可适时发起,让学生们针对这些困难在微信上直接讨论,互通知识有无,多方受益。这种PBL和学术讨论可以由教师发起,也可以由学生主动发起,灵活性强。
学生的学习过程、PBL及学术讨论信息都会被微信后台接口记录在数据库中,平台系统外浏览及点评体系提供这些数据的可视化查看用户界面。本体系建设时所雇的外部临床专家和教学专家可以在系统管理员允许时查看本体系提供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本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点评和指导意见。
教学基准线描绘体系暨教师教学指导体系的建设可以通过数据支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给予相应的指导。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教学体系这种数据化的系统,教师可获得本次教学中各种数据的基准线,比如各知识点的难易度评分、学生学习各知识点的平均时间花费、各知识点学习质量相对于学习时间的导数函数、各知识点知识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时间比与教学结果的关系等。根据这些基准线,教师可以获得相应的指导,如获知各知识点合适的教学投入力度等,同时教学基准线的描绘能够促进教学相关的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指导提升教学水平。
建设基于开放网络信息平台和PBL教学法的血管病临床带教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教师较高的综合素质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具有一定帮助,适合进一步推广。
1 Ilic D, Maloney S. Methods of teaching medical trainees evidence-based medicine:a systematic review[J]. Med Educ, 2014,48:124-135.
2 彭斌, 倪俊, 徐蔚海,等.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血管神经病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卒中杂志,2010, 5:782-784.
3 Yaqinudd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as an instructional method[J]. 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13, 23:83-85.
4 潘华, 张星虎, 张在强, 等.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血管神经病学等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见习中的运用[J].中国卒中杂志, 2011, 6:1001-1002.
5 谷岩. 高校开放式综合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 5:24-26.
6 孙博, 范新会, 辛大欣. 普通高校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价值工程, 2012, 31: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