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聪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增加,毕业形势越加严峻,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作用更加显著。本文主要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地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改进方案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学生能够合理地进行自我定位。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挖掘出自身专长,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明确人生目标及自身优势所在,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够实现理想及现实的结合,从而使其更加准确的定位自己。
(2)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能够发现自身不足,通过日常生活及工作等弥补这种缺陷,学生的时间管理观念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及目的性等均增强,能够集中精力将选定的职业目标完成,从而更加完善的管理自身。
(3)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切实可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更加渴望成才,能够认知现有、潜在的优势,更加清楚自身的个性特质,从而明确职业目标;学生学会运用有效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综合竞争力,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成才的主动性。
(4)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较多,然而大学生在校期间未能充分掌握相关知识,未实现所学、所用、所爱和所长的统一,自我潜能未被充分发掘,自己职业竞争没有能够充分地展示是重要原因,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尚未普及,内容缺乏系统性,职业生涯规划仅是在高校内进行教学,然而大学生入学时,相关院校并未充分分析、结合学生的兴趣、性格及专长等,仅是考虑专业的热门程度盲目选择专业。大学生进入高校后,高校并未充分重视这一现象,将其作为教育的一向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中以教学为主,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课程仅在少数高校开展。二是缺乏高水平专业人员,指导存在盲目性。高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度较低,因此资金、设施、政策及人员培训等较少,而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成长环境、经济条件及能力兴趣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其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存在差异,然而大学生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时,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等,缺乏一对一针对性的指导,效果欠缺。
3.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改进方案
(1)推广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政府部门要充分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出台相关政策,督促及引导学校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及服务等,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提供制度。高校在政府引导下要勇于承担责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通过校园网、课堂教学、广播站、校报、专家讲座及宣传栏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进行宣传,使学生充分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能够自觉参与。
(2)加大师资建设,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建立高素质、稳定性高的师资队伍,高校一方面要对已有的人才资源进行发掘整合,并对其进行培养,同时可聘用校外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定期到院校开展讲座等,从而建立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的教师队伍。
(3)建设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重要课程列入高校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重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等设计相关的教学课程,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分级式、有层次的贯穿,完善教育结构。依据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等设计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科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完整的课程体系。
(4)成立专门指导机构,建立服务网络。高校可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指导及服务等工作,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学校可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现代工具为学生的指导提供网络化服务,充分利用职业测评所具有的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提高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使其随时随地可接受全面指导。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教育部门重视的重要问题,通过社会、政府、高校及学生等共同努力,不断的实践及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蒋广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考试周刊,2009(46).
[2]藤 杰.以职业化导向的学业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10(12).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