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词之清空浅析

2015-01-20 11:11董洁
求知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立意姜夔清空

董洁

摘 要:姜 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是南宋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用思力写词,出入于法度之间,他的“清空”蕴含着一系列的法度,是一种可以普及开来的创作风格。本文简单论述了姜夔词作清空的风格特征,认为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意境清空和用词清空两个方面。

关键词:姜夔;清空;立意;用词

尤萧范陆四诗翁,

此后谁当第一功?

新拜南湖为上将,

更推白石作先锋。①

姜夔系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作家,是南宋风雅词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词清丽流转,别具风格,不仅为时辈所称,且被后人奉为一代宗匠,被誉为“词中之有白石,犹文中之有昌黎也”。②

姜夔一生坎坷,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是个漂泊江湖的处士。仕途不顺的他一直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曾依附张鉴、范成大为门下客。但与有些江湖诗人依托权门以拥厚赀不同,他为人狷洁清高,从不依势媚俗,是个清苦古雅的高士。姜夔诗、词并工,尤以词名,

在当时得到普遍的称赏。一个人高尚的品格多少会折射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他清高的品行自然而然会体现在他的词作之中,使他的词带有一股自然的清气。姜夔词作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清空,一是骚雅。张炎(南宋初“中兴四将”之一张俊的六世孙)尤其推崇姜夔的清空,在他看来,这是比雅正更高的标准,他不以清空许周邦彦而独许姜夔,就可以见出他的心仪所在。他又以吴文英与姜夔对比,突出清空的特色。张炎《词源》中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无独有偶,戈载《宋七家词选》中亦曾云“白石之词,清气盘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其高远峭拔之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 由此可知,清空是姜夔词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什么是“清空”呢?“清空”本义当指不染尘埃,不著渣滓。然而,古往今来,清空论数不胜数,甚至被解释得高深莫测,有点让人难以领悟其具体内涵。笔者认为,“清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毕竟这是后人对姜词的评价。姜夔在写词时未必会要求自己的词作要达到清空的境界,但可以肯定的是,白石是用思力来写词的,并且他善于炼字,因此对自己的词作多少会有境界上的要求。另外一点,在承平之世,我们可以追求清空,这体现了人格的高洁和飘逸,但若在国家危难之时,还要提倡清空,就不恰时宜了,因为词作脱离了生活,使人无法意识到现实的严峻性,而一味陶醉于乌托邦、桃花源中,这是不可取的。姜夔所处的时代尚且算得短暂的承平之世,并且他在词的转变过程中功不可没,朱彝尊《词综·发凡》曰:“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使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清空,以便更好地理解姜夔词及其对南宋江湖词派和清初浙派词的影响。我们应该注意到,“清空”是一种风格表达方式,是作品创作中各类要素和信息的一种综合处理的艺术手段和方法。同时,需要通过多个维度去解读和分析,才能理解领悟 “清空”这一艺术特征。

根据叶嘉莹先生的看法,我们要真正了解白石词的清空,先要了解他写词的笔法。而他的词又与他的诗密切相关。姜夔的诗初学黄庭坚,但他并不满意于此,并且觉悟到要自成一家,必须摆脱一味地模仿。因此,姜夔提出了诗的“四种高妙”之说。“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

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白石师说》句意清幽深远,留有余味,从而产生清空淡远的艺术效果。天下一切文化的演进,一方面有继承,一方面有开拓。姜白石同时还把江西诗派做诗的方法运用到词里,一方面在绮丽柔婉的温韦等人词中注入自己的精神格调:洁身自好,卓立独行,倜傥不群,关注国事;一方面工于句字,讲求文章结构的布局等。这样就形成了姜白石合江西诗派的瘦硬与温韦的柔婉为一体的“以健笔写柔情”的独特风格。他运用这种风格把热的东西通过加工进行冷处理,从而带给人一种清空高远之感。江西诗派代表人物黄山谷曾经说,作诗要脱胎换骨,脱胎指情意的本质可从古人那来,但在外表上要变一个方式来说;换骨是指外表上和前人差不多,但变换了实质性的东西,这应该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这种思维也体现在姜夔作词的过程中。白石曾云“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 这便是一种有意识的创新,一种有意识的要与前人有所不同,你们都这样说,我偏偏那样说,这也是一种脱胎换骨。姜夔的词喜好绕着写,尽量走到事物的外围,所以王国维评价他的《疏影》《暗香》并无半点说着梅花;而吴文英恰好相反,他是紧扣事物,能走多近就走多近,实则姜夔只是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罢了,句句紧扣事物写反而失去了想象的空间,所以在这点区别上,也能使姜词给人留下缥缈清空之感。

姜夔词的清空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其一在于境界之清空。高尚的品格映射在词作中,使词立意高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③”在词作中,使用传统的赋比兴手法,融合家国之恨、身世之伤,以及恋情生活的伤痕,可谓寓情于景,情韵深邈,含蓄朦胧,耐人咀嚼。南宋之所以特别推崇、赞美姜词,便是认为他的词写得清空骚雅,既没有柳永淫靡的缺点,也没有辛派末流那种外表豪放而内容空流的缺点。”以《扬州慢》为例,此词是他淳熙三年(1176)途径扬州时感慨今昔而作。昔日满耳笙歌的繁华扬州,遭金兵侵扰后一片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面对“空城”的隐痛,内心感慨万千。“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声声号角,阵阵寒意,愈发衬托空城可怕的寂静。此地有声胜无声,让人觉得甚是苍凉。所有意象此刻在这座“空城”之中,都染上了“空”的意境,无需多言,却使作品内涵丰富而色调淡雅,意境清空高远。再如其词《疏影》,着重赞赏梅的幽静,将本属于人的气质用于花,花人合一,令人神往。自“昭君不惯湖沙远”至上结,旧典新用,令人想起北宋沦亡后被俘北去的旧宫宫人,感到梅花上正凝结着她们流离沦落的无限怨恨。下片先用寿阳公主梅花妆事,让人忆起往事之美好。“早与安排金屋”,实指后妃被劫掠的痛史;endprint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梅花片片吹落,流水飘零,倾诉着无尽的哀愁,只得在“小窗横幅” 的画中重新寻觅梅花的幽香了。此词所咏了然在目,不停留于物,真正做到了“学有余而约以用之”, “意有余而约以尽之” 其善于化用典故,妙用比兴,境界之清空,包蕴无穷!

姜夔词清空体现之二在其用字上。由于身世的凄苦,清贫的生活,仕途的不顺,姜夔内心十分孤寂,因此在词中通过清冷孤寂的意象传达自己的悲伤情绪。眼中所见的客观事物通过冷色调字眼的渲染,也被涂抹上一层淡淡的忧愁。“春点疏梅雨后枝,剪灯心事峭寒时。”(《浣溪沙》),“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暗香》),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疏影》),“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白石词中经常出现“寒”“冷”“幽”“清”等凄凉低沉的冷色调字,让人在读词时联想其人,脑海中不由得显现词人那孤寂、愁苦的表情,其内心漂泊无依的悲凉情怀,在空寂中给人以凄冷幽深的感觉。词品亦即人品,姜夔对冷色调词汇的偏爱使用,也是词人清峻高洁、洒脱高雅的人品表现。通过这些字、词的使用,营造空灵缥缈的意境,从而创作出“幽韵冷香、清虚淡雅”的境界来。再以《扬州慢》为例,《扬州慢》是“清空”的代表作,而它的胜人之处主要在于用语自然,“化”语自然, 非常之处用非常之笔。“池水乔木”且厌言兵,人何以堪?“清角吹寒”,寒在空城,城何以堪?“杜郎俊赏”,重到须惊,我何以堪?“冷月无声”,国何以堪?如此而赏词,则黍离之悲便跃出了字里行间,清空、神趣不是尽在人胸臆之中了吗? 根据以上姜夔词清空的两处体现可见,词人独特的人生经历、高远的意趣、超凡绝俗的风骨,糅合灵动的章法、峭拔的笔力,塑造出了清空旷远的艺术境界。章法和笔力则体现在语言的锻炼修饰、用典使事、意象、格调等,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艺术审美境界、意趣与理想。姜夔亦多取法于周邦彦,然变其秾丽为清空,强调骚雅,《词源》中,张炎亦提到 “词欲雅而正”;提到句法“要平妥精粹”。当然,这一切都统一于清空骚雅的审美追求。

姜夔于婉丽、豪放之外另立一宗,

为词坛带来了清雅词风。他的词作具有一种清雅疏淡、空灵超妙之致。意境的清空缥缈,节奏的跌宕流转,语言的句琢字炼从整体上构架了姜夔词的清空特征。

参考文献:

[1]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长沙:岳麓书社,1988.

[2]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3]叶嘉莹,刘乃昌.姜夔词新释集评[M]. 北京:中国书店,2001.

[4]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叶嘉莹.南宋名家词讲录[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6]张雷宇.幽韵冷香,清虚淡雅——论姜夔的咏物词 [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7]邱丽梅.论姜夔词的“骚雅”与“清空”[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02).

(作者单位:无锡市太湖技工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立意姜夔清空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陆明君
很萌!熊孩子清空7万元购物车
清空你的购物车是我的温柔
说“立意”
清空购物车了吗!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
论新材料作文讲评课的三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