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培兰
摘要:提高听力障碍儿童对语言能力的模仿、理解、应用是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根本的教学任务,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要重复不断地对听障儿童进行说话,利用不同动作、口型来培养听障儿童的听力复苏,加强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要把这一过程作为训练听障儿童对语言理解、表达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特殊教育;听障儿童;智力开发;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35-01
在特殊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不厌其烦,精心策划,合理利用与身俱来的眼耳口鼻舌头手脚腰等相关部位作为教具,对听障儿童不厌其烦、重复不断地加以训练,以提高听障儿童的表达、模仿领会和适用能力。
1.语言训练要从长期和儿童说话开始
与听障儿童说话,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慢慢诱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语言学习有困难的听障儿童需要比普通儿童增加千百倍的听闻机会。对着听障儿童的视线说话,跟他们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们、请他们做任何事情、帮他们做任何事时,要常常给他们说简单的话、做简单的动作。首先叫他的名字:某某某,等他注意你在叫他时再和他说话。听障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他对你不注意的时候你对他说话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但你也用不着特意把脸靠过去,要想办法把他的头转过来再和他说话。只要在声音可及的地方,采取很自然的声音喊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做到循循善诱。
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与听障儿童说话。以眼前看得见并且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作为话题,这样效果很好。不但大人要尽量和听障儿童多说话,也希望儿童和儿童多说话,并且大人可采用正常儿童语言、口气和听障儿童说话,让他们知道这时候应该怎么说或怎样回答才好。
引导听障儿童说话也要适可而止。父母为使孩子会说话,同样的话教孩子说四五次,有时孩子会不答你的话,嫌你重复啰嗦。听障儿童也一样,有时说多了他们也会不高兴或拒绝说话。略比正常儿童多说两三次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能重复两次以上。但遇到同样的事情和同样的情境时,存在着重复提醒的必要,也不必刻意重复,只要在适当的情境下,显得很自然地对他们说话,让听障儿童理解你所说的语言的含义,便可期待他们会说出话来。
引导听障儿童说话不必矫正他们的发音。即便他们说不好,只求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会抹杀掉好不容易培养和激发出来的说话动机。只要他们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终究是会改变过来的。监护人或老师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长期学儿童讲娃娃语,这样会导致他们的语言停止不前。
儿童说话只发语头或语尾音时怎么做呢?这个时间也没有必要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状况时,监护人或老师适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能表示他们有表达意思的动机,这时应多加鼓励,以提高他们学习语音的积极性。
听障儿童语言可模仿电视广告进行学习。教师及监护人要极力给听障儿童营造语言气氛,要相信他们都能克服语言障碍,可让他们适时观看电视广告,若禁止他们观看电视广告和唱广告歌曲,才能学习有用的语言这就错了。事实上禁止他们说广告词和唱广告歌曲对他们学习语言是没有用的。不如让他们经常看看电视,模仿电视节目适时配合情境说些自己喜爱的语言和话题,慢慢提高其理解能力,以其慢慢说出他们喜欢的语言。
有的听障儿童出现鹦鹉式的语言怎么办呢?这时像广告一样,想矫正也矫正不了,不如敞开心胸不要刻意去矫正,最好是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当时的情境,多制造对他们说话的机会。同时,要有耐心地听他们说话,听障儿童虽然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但他们要想说话时监护人或老师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谈话。他们反复问同样的问题时,老师或监护人要认真的回答,并且慢慢矫正语音。如此,在面对听障儿童说话时他们也比较愿意以语言或非语言的姿势、表情及手势等方式来回答老师或监护人。
2.听障儿童语言训练要从模仿动作开始
没有任何人自生下来就会说话,从不会说话到开始说话,要经过大脑、身体的各部位器官、精神心理的一系列发育准备。小孩子学习说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包含多方面的模仿。模仿是示范者和学习者两个人之间的个人活动。声音模仿是动作模仿的高级阶段,所以训练听障儿童的语言,一般都在测试他在何种程度上具有模仿能力开始。语言基础弱的孩子在语言训练开始之前,都要进行动作模仿的训练,切忌不加分辨地矫正听障儿童张嘴模仿语言。动作模仿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顺序进行。训练过程中要遵守行为训练的强化原则,正确使用"奖励、辅助"的激励技巧。动作模仿的技巧具有以下实在意义。
2.1帮助听障儿童逐渐减少"面对面" 与人交往的恐惧感,直至感到愉快而产生兴趣。"说话"对听障儿童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从学说话开始就进行面对面的交往,这会使他们因畏难和挫折感而后退。动作模仿则容易辅助,容易成功,有助于克服听障儿童心理障碍。
2.2帮助听障儿童感知到另一个人的举动与自己有关系,积极营造对"示范者"的感觉和示范的反应意识,通过奖励强化,是听障儿童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反应结果。一旦这种意识建立,就必须加以巩固,并随着动作模仿的复杂程度而增强,语言模仿的能力就具备了前提。即使是语言模仿已经具备相当能力的听障症儿童,动作模仿训练也仍然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及合作学习活动中的配合能力,从而进行模仿进入较复杂及多步骤的动作交流。
3.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训练要从游戏开始
3.1有的听力障碍儿童还没有交往的意图,还不会用说话、手势、眼睛来表达意思。玩具和游戏对这些儿童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发生的玩具盒,把玩具放入盒中,摇摇它再倒出来,这样能取到增强眼耳口鼻等器官的识别功能。
3.2鼓励听障儿童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活动。试玩"偷看波波"和"捉迷藏"等游戏。关键是要把听障儿童吸引到游戏中来。当玩"偷看波波"游戏时,用一块布蒙住自己的脸,尽量把脸贴近听障儿童,慢慢贴近,如果你面对的听障儿童转身过去了。这时你坚持跟过去,并且再进一步贴近,叫他的名字,当他看到你蒙住脸时,他会有意无意地去抓你脸上遮住的布。当你突然露出脸时,它会产生许多偷看的表情。这时,你要鼓励他继续发挥。只要是他感兴趣的游戏都可以重复,激励他高兴愉快地和你进行游戏。
总之,通过鼓励听障儿童参与各种游戏和语言训练,长此以往,坚持不懈,使他们对生活、对人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极大兴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读与写·上旬刊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