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生 王明宇
(1.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动物营养与饲料中心,北京 102209;2.河北正大畜禽有限公司,河北邢台 055350)
日粮配方中,一般通过添加油脂来满足动物对能量的需求。在正常的肉鸭饲料中使用的油脂为植物油,而相对肉鸭屠宰企业来说,具有一定量的鸭油产量,为降低饲料生产成本,充分利用肉鸭屠宰企业自身资源,建议在日粮中添加鸭油,而添加鸭油后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并不清楚。因此,本试验探讨在肉鸭22~42日龄阶段饲喂用鸭油代替植物油的育成期饲料,研究对后期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探讨鸭油代替植物油在肉鸭饲料配方中应用的可行性,为肉鸭生产性能的提高和肉鸭养殖饲料成本的控制、料肉比的降低提供指导。
试验动物为樱桃谷商品代肉鸭,网上平养,共饲养42 d。试验中按照樱桃谷SM3商品代肉鸭饲养技术手册进行饲养管理。
按照NRC(1994)肉鸭营养需要分别设计育雏期和育成期饲粮。对照组饲喂A组料:0~21日龄饲喂正常育雏期饲料,22~42日龄饲喂添加植物油的育成期饲料。试验组饲喂B组料:0~21日龄饲喂正常育雏期饲料,22~42日龄饲喂用鸭油代替植物油的饲料。
本试验设计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鸭,共计1 000只。
0日龄对各处理组鸭只进行称重,获得初生重。7、14、21、28、35、42日龄末分别进行称重,计算平均体重。统计试验期间各周的耗料量,计算平均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统计各组鸭只死亡数,计算死淘率。按照育雏期饲料2.45元/kg,育成期饲料2.15元/kg计算活重造肉成本。
参照中国农业大学主编的《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明道绪,2003)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1。日粮中用鸭油代替植物油,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活重造肉成本、成活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料肉比方面,0~35日龄和0~42日龄料肉比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鸭油代替植物油可降低料肉比。平均采食量,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35、42日龄的日平均采食量试验组要低于对照组。鸭只活重造肉成本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 0~21、0~28、0~35、0~42日龄,试验组的造肉成本都要低于对照组。
表1 鸭油代替植物油对21~42日龄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鸭油的脂肪含量适中,约为7.5%,并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组织中。鸭油中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熔点低,约在33~40℃之间,并且鸭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好,比较接近理想值,消化吸收率比较高(张伟敏等,2005;张伟,1996)。王晓晓(2013)研究了饲用鸭油对猪的营养价值评定,结果表明在基础饲粮和鸭油饲粮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88.45%、88.68%,总能利用率和蛋白利用率分别为87.15%、87.89%和88.10%、89.17%,差异均不显著(P>0.05);基础饲粮和鸭油饲粮的表观消化能和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3.69、14.57 MJ/kg和11.58、12.49 MJ/kg,差异显著(P<0.05);鸭油的表观消化能和表观代谢能分别为35.75、34.43 MJ/kg,体现了鸭油在猪料中应用的强大潜力。鸭油的营养价值比其它动物油脂相对要高,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高于猪油,也高于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接近橄榄油。本试验中用鸭油代替植物油可降低料肉比,可能与鸭油含有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有关,鸭只对其消化吸收率要比对照组植物油的消化吸收率高。在采食量无显著差异性的条件下,高的消化吸收率可使鸭只获得相对较多的能量、蛋白等营养物质,从而促进肉鸭的生长,达到降低料肉比,降低饲料成本的效果。
日粮中用鸭油代替植物油可以降低料肉比,达到降低饲料成本的效果。原因可能与鸭油含有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及鸭油中脂肪酸比例较理想有关,使得鸭只对鸭油的吸收消化率要比对照组植物油的消化吸收率高。
(参考文献若干篇,刊略,需者可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