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5-01-17 01:59杨丹
艺术评鉴 2014年21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情感体验

杨丹

摘要:新课改以来,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实施在音乐教学当中,没有引起音乐教师的足够重视。因此,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聆听大量的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时刻关注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音乐认知能力等,了解学生的审美趣味,增强音乐审美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  情感体验  心理特征

音乐审美教育指以音乐艺术为内容和手段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艺术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美育功能是由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它能最强烈地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育人的功能。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文化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塑造健康以及全面发展的人。

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在音乐教材编写中将以审美为核心的原则放在首要位置,这一基本原则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渗透音乐审美教学。在过去的音乐教学当中,由于过分注重双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不够丰富,淡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音乐作品的选择也过于强调政治性、思想性,没有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兴趣需要选择音乐作品,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热情不够高涨。因此有必要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感受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渗透音乐审美教学,并与音乐审美体验有机结合。为了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一、丰富情感体验,以情感染学生

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特征首先是情感教育,当代美国著名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家贝内特.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第一版中,正式提出“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的概念,认为音乐表现了人类的情感形式,音乐教育就是情感的教育,音乐教育的功能即审美教育的功能。可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其教育过程应侧重于情感-体验原则,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包含激情的引导、深情式的讲解,把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内涵及音乐情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刻画得淋漓尽致,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就对一线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要表达的情感及风格特点等给学生讲解,要善于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审美因素,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在演唱时更好地表现歌曲。教师在示范时的神态、表情、演奏、范唱等方面都要传达情感的信息,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和风格特点,并与作品的情感相吻合,给学生以完整的情感体验,使其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注意教学与心理相联系,循序渐进进行审美教学

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等设计相应的音乐教学内容,迎合学生的审美趣味。小学1-2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时间短,模仿能力强,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手段,应引导学生多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感受。小学3-6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认知能力的扩展,学生体验感受音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经过两年的基础音乐学习,掌握了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能够较完整的演唱歌曲。在这一阶段,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并运用三角铁、铃鼓、串铃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个性较强,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现出对流行音乐的热爱,可以此为切入点,设计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流行音乐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辨别流行音乐。聆听世界各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意识的将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融入到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注意力毫无保留的融入到作品中,与音乐中的情感相融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渐趋成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能综合的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各种体裁、风格的作品进行赏析,尤其是经过民歌、中外经典名曲改编的流行音乐更能博得学生的喜爱,指导学生将自己的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当中,在鉴赏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将个体精神与音乐作品的精神境界融为一体,达到音乐教育的育人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活动全过程,还要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比较,才能使音乐审美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三、提供大量听赏活动,增强学生审美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聆听大量的艺术作品是提高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唱歌综合课还是欣赏课对于一首音乐作品至少要让学生聆听三遍,每一遍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得审美体验唱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初学歌曲要让学生正确的演唱歌曲的音准、节奏,在学生基本演唱熟练歌曲后,要对歌曲的力度、速度、乐感进行处理,并给予声音的指导,让学生演唱的更加深情。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可采用齐唱、轮唱、合唱等形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让学生即兴编创简单的节奏、旋律,发掘审美创造潜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中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线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审美教学,要有一双慧眼,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设计的教学内容迎合学生的审美需要,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审美教学。

参考文献:

[1]贺婉莹.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审美教育[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2]覃江梅.“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评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7,(11).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情感体验
洞察儿童审美心理特征,保护儿童原生性表现
抓住幼儿心理特征 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谈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