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镭
摘要:在腹式呼吸法的运用中,喉咙打开是一个关键步骤,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歌唱呼吸的运用当中,应该充分重视喉器与各呼吸相关肌肉群的协调调动,不能光就呼吸论呼吸。而呼吸时喉器的运用,决定着喉咙是否充分打开,呼吸是否通畅,是科学发声的关键一环。本文拟就腹式呼吸运用机理和低位喉器之间的有机联系做探究。
关键词:低位喉器 腹式呼吸法 横膈膜 声带 假声带
在Bel Canto的故乡意大利,有一句传统的声乐谚语:“歌唱的艺术就是研究呼吸”。英国的弗尔赛也在他的著作《嗓音训练》中指出:“只有知道怎样呼吸的人才能唱歌”。我国唐朝的《乐府杂录》很早就提出了“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古今中外在论及歌唱的著作中,对呼吸的重视都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些论著却没有具体指明运用气息的细节和方法,即使是意大利的声乐大师们也没有统一的说法,各种见解纷纭不一。历史上延续下来的通常被大家认知的呼吸方法有:锁骨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这四种方法都不乏著名的支持者,比如十九世纪享誉国际舞台的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珍妮.林德(Jenny Lind)所运用的就是锁骨呼吸法,而另一位拥有万千狂热歌迷的德国女高音莉莉.列曼(Lili.Lehmenn)则使用的是胸式呼吸方法,十九世纪意大利学派的弗朗西斯科.兰培尔蒂(Francesso.Lamparti)则坚信胸-腹式呼吸,而著名歌唱家吉利(B.Gigli)则是腹式呼吸法的忠实拥趸。不同的演唱者,都各自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呼吸方法,但谁也不可否认,他们都一致强调和重视气息在歌唱中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的、符合生理结构的歌唱呼吸方法成为了声乐学界的共识。
一、符合歌唱生理的腹式呼吸法
事实上,人们向远方呼喊、大笑的时候,或者极度悲伤时的抽泣,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会不自觉的使用类似歌唱呼吸的深呼吸。因为这时运用的是典型的使用腹肌进行呼吸的方式,这样的呼吸方法被形象地称为腹式呼吸法。而在声乐理论研究上第一个提出使用腹部肌肉来控制呼吸的人,是十九世纪美声学派的代表人物兰培尔蒂(父)。这位意大利的声乐教育家明确的指出:“当气息的保持和控制是由腹部來进行时(从腰围到骨盆),歌声不论是高是低便可以得到自由的伸展。”澳大利亚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琼.萨瑟兰(Joan.sutherland)在描述这种腹部呼吸的感觉时,曾说道:“当我深深的吸气时,横膈膜就像是胃的深渊,或者说是腹部,确实,比胃还要深下去,是腹部的深渊”。我国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也明确提出:“我主张腹式呼吸,这样的呼吸既深又放松,并在吸气时没有明显的吸气的声音”。(见《中国音乐》1986年第1期)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基在来华讲学中相当推崇这种呼吸技法,他说:“我之所以喜欢腹式呼吸,就是因为它更接近于自然,在歌唱时,要用躺着时的呼吸方法来呼吸。吉诺.贝基先生还说:“腹式呼吸可以吸得很深,可以很快的呼气,比如我在演唱罗西尼的《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中费加罗的那段快的咏叹调时,用胸式呼吸是来不及的,容易落在音乐后面。”
此外,意大利的声乐家们还注意到婴儿啼哭时本能的去运用腹部的那种自然状态。意大利传统声乐流派的教师喜欢让学生模仿婴儿啼哭的状态,以此来感受腹肌活动的功能。著名high c之王帕瓦罗蒂曾经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讲学时当场模仿婴儿的哭声。时至今日,这些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的声乐大师们在谈到呼吸技巧时,往往会告诉人们:不要忘记婴儿啼哭时的呼吸感。
二、横膈膜的运用是腹式呼吸法的核心
腹式呼吸要求呼吸要饱满、轻巧,有控制的进行吸气和呼气。而这一切的关键则取决于对横膈膜的控制。肺是用来呼吸的器官,吸入的气息量的多少和肺的扩张程度是成正比的。肺本身并不能自主独立运动,完成呼吸运动它必须依靠两组肌肉群的扩张和收缩。想要吸入饱满的气息,必须使肋间肌和腰腹部肌肉群协助和促进横膈肌上下运动。人们为了满足歌唱时大气息量的需要,总是尽可能地扩张肺的容量。为了获得最大的肺活量,肺扩张的方向有两个:向下扩张和向两侧扩张。其中向下扩张是最主要的也最具意义,因为下降横膈膜获得的空间最大。横膈膜位于胸腔的下方,起着隔离胸腔和腹腔的作用,它可以上下弹动,向下压迫横膈膜以使膈肌扩张,可以变相的扩大胸腔的容量,获得肺扩张的额外空间,使得肺中有气压感。这样得到的呼吸深,获得的气容量大,很有利于歌唱。
横膈膜的肌肉强大而有力,当横膈膜处于静止状态时,它犹如一个倒扣的碗。当吸气时,横膈膜受压迫向下沉至最低位置,产生形变,扩大了胸腔的容量。呼气时,横膈膜向上运动,恢复原状,在这过程中腰部有继续扩张感。横隔膜的运动主要依赖腹部周围横膈膜肌肉群的支持动作。所以直观上观察,吸气时由于横膈膜挤压腹腔,使得腹直肌向侧面扩张,看起来像是腹部向外膨大。呼气时则腹部内收。这样在歌唱中就能感受到深的呼吸,并能让呼吸的位置达到最下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腹部的支持。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为了说明腹部支持的重要性,曾在接受采访时用手指着自己的肚子对采访的人说:“就在你歌唱时甚至有人可以打你一下。”他说:“为记忆清晰,我习惯用一条系得很紧的弹性腹带,现在我还在用。有时我也用腹部顶着钢琴(三角钢琴)练唱,我可以(用腹部)把钢琴推开”。说着他用腹部将钢琴推开,接着说:“我感觉唱歌时要能把顶住我(腹部)的任何东西推开!”作为获得众多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赞同的腹式呼吸法,吸得深和下降到最低的气息位置,无疑是他们最认同的也是有别于其他呼吸法的特征和优点。
三、低位喉器和横膈膜下降的关系
要得到最低的气息位置,横膈膜就必须充分下沉,而喉器的打开对横膈膜下沉有重要意义。要想达到歌唱时理想的大气量,就必须在吸气的每个环节做到畅通无阻。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口、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是储存气息的器官,而鼻、口、喉咙、气管是吸入和呼出气息的通道,气息在经过喉器是否通畅,是整个吸气的先决条件之一。喉器位于颈前正中部,是由软骨、肌肉、韧带和纤维膜组成的,喉器的下面连接着气管,气管上端是连接咽喉的喉头。喉器的上方有会厌软骨,下方是环状软骨,中间是连接着环状软骨的甲状软骨,由左右两片方形软骨向前结合而成,也叫喉结,它起到保护喉腔和声带的作用。声带是两片富有弹性的带型膜状物,两片声带中间的空隙叫做声门,声带是一个弹性结构,它构成了声门的边缘,它的前部附着于甲状软骨,后部分别和两侧的杓状软骨的声带突连接。气息要进入肺部,首先要通过喉器。意大利著名声乐大师基诺.贝基曾说:“打开喉咙的重要性就如同你从房间出去要先开门一样。”而打开喉咙在外观上的标志就是降低喉器的位置,获得下沉、稳定的喉结。由于喉的组成结构主要是软骨,因此喉器中咽管是通往肺部的主要通道。这条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状体,上段叫做鼻咽管,中间部分叫做口咽管,下面部分叫做喉咽管。实际上我们降低喉器就是有意识地去伸展和扩张喉咽腔,调整和改变咽部状态,扩大进气通道。咽部的扩张和伸展主要是纵向的,获得低位喉器的手段主要是通过降低喉位和抬高软腭,这样才能扩大咽腔的空间。因此要使得气息通畅,就要充分打开喉咙,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取决于喉器的位置是否放低,并充分打开。
四、低位喉器与假声带功能的关系
进行腹式呼吸时,当肺叶充满吸入的气体,横膈膜就会下沉,腹部器官受到横膈膜的挤压产生位移,表现在外的感觉就是腹部以及整个腰部一圈都会扩大,当肺的气息饱满时,甚至后腰也会扩张,这是因为后背肌和腹肌都能感受到这股张力的牵引。这股向下、向后的张力和小腹向上、向内收缩推动的力量,相互作用,产生相互制约的均衡。这股抗衡的力量会在横膈膜处位置产生一个平衡点,帕瓦罗蒂是这样形容这种感觉的“胃部就像有个气球的感觉,充满气的气球上下活动”。只要找到这个支撑点,并稳定的掌握这种平衡,就能获得理想的声音。这是因为这股平衡的力量关系到声门的闭合。当声带处于歌唱状态时,喉部内外肌肉收缩,声带拉紧,两片声带由于拉力而互相靠拢,使得声门闭合。但从充满气体的肺部仍然有气息经过支气管、气管在声门上形成强大的压力,迫使闭合的声带分开,与声带自身及喉内外肌紧缩产生的拉力形成对抗,声门被反复吹开后再闭合,产生了“基音”, 受咽、口、鼻、鼻窦、气管等器官的共鸣作用而增强和使之发生变化,成为歌唱的声音。呼气时喉咙的充分打开可以更好地收缩腹部,上腹向前撑开,小腹收缩使劲使气往内往上输送,横膈膜由于气息的作用,产生一个稳定而缓慢的恢复过程。这一控制过程需要低喉器的保持,通过腹部肌肉、横膈膜、下肋协调产生的稳定而有力的气息,对声带的压力会产生类似生活中搬动重物时对假声带的作用。人们在拼命发力的同时会不由自主的发出“嗯”的声音,其实是因为假声带阻挡住气息所造成的。这种主观上腹部的扩张与假声带挡气相结合,可以使得真声带能更加自由充分的振动,并能获得自然的颤音。控制运用好假声带,让它既独立又能协调的配合工作,需要重视低喉器的作用,只有低喉器才能让自肺部中源源不断的气息毫无阻滞的成为动力,这股动力在真声带和假声带区域均匀的覆盖上了平衡的压力,使得发出的声音柔和而丰满的,充满艺术感,还能有效地避免声音挤卡和粗野的叫喊,以及对声带产生破坏性的冲击。要想掌握这股平衡的力量,需要首先保持低喉器,做到喉咙的充分打开,保证气息的通畅。另外,在寻找支撑点时还要克服人为的撑气和盲目的扩张,因为那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闭气和闭声。
一个稳定的低喉器使得喉咙充分的张开,气息可以驱动横膈膜,毫无阻滞的让尽可能多的气息进入肺部,获得大气息量。这样的呼吸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喉咙打不开,气息过浅,气往上浮,无法获得横膈膜的支持。而没有横膈膜的帮助,肺部的气息就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吸不进来吐不出去,造成气息僵硬。当然,保持喉咙充分的打开和强调低喉器并不是要求无限制的下沉喉器。如果喉头被压制得过低,或者喉咙开得过大都会造成喉器肌肉紧张,不仅不能获得横膈膜的支持,气息也无法深入,甚至会出现漏气的状况。
意大利有句话:“你把气吸好,打开喉咙就唱,这,就是意大利唱法。”可见,一个稳定的,强有力的,控制自如的喉器,是歌唱呼吸的前提,也是歌唱呼吸的关键。只有专业的、系统性的训练,才能协调好声带与气息间的协同关系,获得Libero(意为声音很松弛)的声音。而这一切,都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唐]段安节.乐府杂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美]弗·兰培尔蒂等.嗓音遗训——世界声乐史上历代大师教学经验荟萃[M].李维渤译.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意]吉诺·贝基.吉诺·贝基第二次讲学记录[M].北京:中央乐团外事办公室,1984.
[4][美]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黄伯春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5]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李晋玮,李晋瑗整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6]彭莉佳.发声常识与嗓音保健[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冯葆富:艺术嗓音的保护[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2000.
[8]冯葆富,齐忠政,刘运樨编.歌唱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
[9][美]威廉·齐纳.歌唱——机理与技巧[M].李维渤译.北京:世界圖书出版公司,2000.
[10]管林.论声乐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11]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