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藏身寻常处

2015-01-17 10:28鲁德朝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综合性策划识字

鲁德朝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改的亮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其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并列,成为语文教学的五大一级主题之一,可见其重要性。

为了体现课程意图,教材编写者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重要版块编入了中小学教材。无论是一二年级隐性的综合性学习,三四年级的小综合学习,五六年级的大综合学习,还是七至九年级完整意义上的综合性学习,都体现出综合性、运用性和实践性,都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和教学方向。

经过多年的探索,不少学校和教师在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为了推动其进一步健康发展,本刊拟围绕语文综合性学习展开系列讨论,以引导教师们梳理、总结经验。本期话题:如何做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策划?

主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中心、灵魂和方向。没有主题,活动内容就缺乏内在联系。主题的策划有两大来源:一是教材编排的内容,二是师生根据实际情况商定的内容。教学中仅依托教材中设定的主题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策划新的主题。本文以七至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谈谈如何策划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

一、围绕语文学习策划活动主题

“识字、写字教学”“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版块是语文教学的一级版块。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这四个版块,策划出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主题。

(一)“识字、写字”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策划

七至九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经验,也掌握了很多方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但认错字、提笔忘字、写错别字和书写质量差等现象比较普遍。这与识字量增多、课业负担过重有关系,也与教师教学中不重视识字质量有关系。针对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策划活动主题。

1. 习惯养成类。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识字、写字活动,让学生养成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看清字形(写得正确)、理解字义(用得准确)的习惯,养成正确使用工具书和正确书写的习惯。

2. 成果交流类。通过组织识字竞赛、朗诵、书法临摹竞赛和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展示识字、写字的学习成果,体会汉字的音韵美、形体美和意蕴美;交流自学汉字的方法,交流学习同音字、形近字、生僻字、易错字的方法,交流书法临摹的经验方法,认识书法的审美价值;通过评价识字、写字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书写汉字的兴趣,提高对汉字的自学能力,提高书写质量和审美能力。

3. 实践运用类。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汉字;纠正荧屏、广告、报刊中的错别字;掌握识字工具的用法,正确运用写字工具;坚持书法教育与键盘教育共同发展,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表现汉字的魅力。

(二)“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策划

教材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和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工具。教师要结合对文本的阅读,从教材中挖掘、开辟、提炼适合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拓展延伸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程资源。下面通过实例从四个角度谈谈这方面活动主题的策划。

1. 课文话题类。所谓“课文话题类”是以教材中课文题目涉及到的中心内容作为话题,并围绕此话题策划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策划这类主题时,要注意话题所承载的内容在生活中不同角度的体现,让学生能够从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独特视角出发,围绕中心话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童趣》,如果就文学文,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作者沈复小时候的几件趣事。如果以“童趣”为话题开展综合性学习,策划以“回忆美好童年,珍惜美好年华”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回忆、讲述童年趣事,品读表现童趣的诗文,表演或观看富有童趣的短剧,创作具有童趣的画,叙写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就能引导学生认识童年的美好,进而认识到要珍惜人生的美好年华。

2. 单元主题类。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按单元选编课文,每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或体裁一致,或主题类似。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可以从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中提炼出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这样几篇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这一单元的课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一个共同点——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我们可以策划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主题:认识想象,感受想象的魅力,张开想象的翅膀。

3. 问题探究类。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会发现许多不解的问题。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就可以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弄清问题背后隐藏的知识。

人教版语文七至九年级教材中,都安排有一定数量的诗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什么是诗歌?诗歌有什么特点?诗歌分哪几类?怎样准确把握诗歌的内涵?诗歌的创作要注意哪些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策划探究性的活动主题:诗歌知识知多少?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诗歌的知识。

4. 主题生发类。所谓“主题生发类”,就是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再引申出学生能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来。生发的主题不受文章主题的局限。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反映我国文明家庭建设可喜成就的散文。教学时,教师常津津乐道它所现的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最后也总不忘让学生归纳它所表现的主题:“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贺晓溪)。至此,对《散步》一课的学习就算结束了。如果我们再稍微向前跨越一步,启发学生想一想:家庭成员之爱,除了“尊老爱幼”,还有其他独特的表现形式吗?爱只表现在家庭中吗?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同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什么是“大爱”?由此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并不缺少爱,只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进而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练就一颗感受爱的敏感的心,开展以“爱无处不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将学生学习《散步》的境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策划

在“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写作服务,为写作提供素材、思想观点、情感体验、写作技法和语言表达等支持。这类活动的主题可以从三方面去策划。

1. 搜罗写作素材类。有些写作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感到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围绕写作话题,从不同领域收集写作需要的素材,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

如在以“追寻人类起源”为话题的写作中,可以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神创造人类的神话、猿进化为人类的资料、人类起源的新说法和“北京人”头盖骨下落等资料,然后进行交流,最后进行写作,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了。

2. 丰富内在品质类。学生的写作常会出现思想不够深入,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能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情达意,进而丰富学生的思想观点,积淀学生的情感体验,解决“思想不够深,情感不够浓”的问题。

3. 学习个性化表达类。个性化表达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运用体现个性色彩的写作技法和个性化的语言。教师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能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技法,自如地用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从而解决“辞不达意,技不如人”等问题。

(四)“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策划

此类综合性学习活动意在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设置任务情境、问题情境或矛盾情境,提升学生简明、连贯、得体地与他人交流沟通的交际能力。可从两方面策划活动主题。

1. 情境学习类。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交际情境,分别设置正面、反面两种交际氛围,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会正确交际;或设置情境对学生进行倾诉、表达、应对等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训练。

2. 能力展示类。如,通过即时设置的各种对话情境,让学生自如应对;或开展主题辩论,展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除了围绕学生的语文学习策划综合性学习主题外,还可以在学科整合中确定主题,如策划语文与历史、语文与地理等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

二、围绕生活实践策划活动主题

学生的生活中也存在大量可供挖掘、策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

(一)节日民俗文化类

改革开放后在我国逐渐兴起的“洋节日”,我国通过立法确定的有特殊意义的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各地的民风习俗,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教师可以组织与这些节日民俗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传承优秀的文化和精神,拓展视野,提升文化修养。

(二)地方自然文化资源类

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名胜景观、名人故事、民间工艺等内容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感受自然风光之美,了解名胜古迹的历史,学习名人的精神品质。进而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陶冶情操,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树立自觉保护自然环境、历史遗迹的责任意识。

(三)校园和社会热点类

丰富的校园生活和缤纷的社会生活中每天都有新的热点诞生,现代传媒更是推波助澜地使这些热点持续发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原事实真相,引导学生树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家庭亲情文化类

家是爱的港湾,是学生心灵的栖息地。家庭亲情和家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组织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家庭成员对自己的真诚关爱,感受家的美好,接受家庭亲情、家庭文化的感染熏陶,强化学生爱家人、爱家庭的情感,从而让其从亲情中汲取进步的动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确定的主题,学习资源也要靠师生共同去挖掘。语文教师,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出发,认真构思和策划,就一定能发掘出许多有创意、有价值的活动主题。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综合性策划识字
识字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本期策划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