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舫芳,朱 华,王孝勋,马雯芳,田 辉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与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资源的应用学科,是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一门有特色的课程。长期以来,我校中药鉴定学实验课基本全部开设显微鉴定内容,教学方法弊端较多,问题日益突出。以中药学专业为例,实验课总学时为57学时,其中观察药材显微特征验证性实验课占48学时,老师和学生都对单一的、大量的显微鉴别实验课感到乏味与枯燥,很难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改变上述不良的情况,学习借鉴了侯益民等[1-3]的研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笔者从2012年起对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尝试。现总结如下。
1.1 改革思路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授课计划(总学时96课时,理论课时54课时,实验课时42课时),根据中药显微特征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及学时,重视培养学生中药显微鉴别、性状鉴别及新技术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将DNA鉴别技术用于中药真伪鉴别。各部分实验内容学时安排如下:显微鉴别20学时,药材性状鉴别8学时,理化鉴别2学时,中药DNA分子鉴定10学时,实验考核2学时,具体见表1。
1.2 改革内容
1.2.1 适当删减验证性的内容 在突出中药显微鉴别特征的基础上,适当删减验证性的显微观察实验课内容,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原来显微鉴别实验共安排48学时,现显微鉴别实验可适当删减安排20个学时。选择代表性强的中药进行显微鉴别,利于学生对重点药物显微特征的掌握。本教学实验选取的药物均为中医学常用药物,如大黄,是一味经典的中药,中医的经方中,均能看到它,在鉴定学实验中,它代表了蓼科植物的一些普遍特征,内含明显的草酸钙簇晶,并能进行微量升华,根据温度的不同,产生不同形状的蒽醌结晶,如此特征性的现象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能深刻的记住了大黄的特征与含有的成分。肉桂专门观察它的石细胞、红花观察花粉粒,等等,都是看其具有鉴别意义特征的部分,不再做其他验证性的观察,实验课的内容仅作为一个引子,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在课余时间来进行其他方面的验证。
表1 中药鉴定学实验内容
1.2.2 中药显微特征的集成与整合 将具有相同显微特征的中药材在实验课中进行集成与整合,在一次实验课上安排,利于学生掌握药材显微特征的共性与差异性。本实验教学内容均是采用中药中常用的药物进行观察,如五加科的人参,蓼科的大黄,毛茛科的白芍,它们均含有草酸钙簇晶,所以将它们放在同一次实验课上安排,方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类。在熟悉、掌握所观察的中药显微特征的基本特性的同时,对不同药材的显微特征进行细致地观察,分析中药显微特征差异。如花类药材中,临床常用的红花、洋金花、丁香均具有花粉粒,但是其花粉粒的形状又各异,通过花粉粒的形状可以对三者进行区分,在掌握共性特征的同时对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及总结归纳,更深刻地掌握药材特征。
1.2.3 安排适当学时进行中药材性状观察 性状鉴别是中药鉴别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中药材性状观察可使理论课知识形象化,巩固课堂内容,使学生易于掌握常用药材的外观性状。我们安排8学时开展中药材性状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应用理论课上学到的经验鉴别的俗语,如:野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外形“马头蛇尾瓦楞身”,何首乌的断面有“云锦花纹”等等。结合课程进度将显微鉴别实验与性状鉴别实验适当交叉安排,两大鉴别手段相互交融,提高学生对药材真伪的鉴别能力,同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论课上的专业术语及药材的典型性状特征,提高学生对药材的鉴别能力。
1.2.4 安排水试、火试及理化鉴别实验 乳香、没药两位药均来自橄榄科植物的树胶,外形相似,不能通过外形来区分两者,开设乳香、没药药材的水试经验鉴别内容,通过简单的方法对相似的药物进行鉴别;运用火试的传统鉴别方法对海金沙、青黛进行鉴别;增加理化鉴别实验,通过理化反应鉴别五倍子。多种方法的综合学习、使用,培养学生中药鉴别的综合能力。
1.2.5 增加DNA分子鉴定实验 增加分子生药学技术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采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技术对广西道地药材正品及伪品进行DNA鉴定与分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科研思维能力。DNA分子标记是近年来应用在中草药研究中的新技术,为中草药基因图谱建立、遗传多样性评估等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ISSR是近年应用较多的一种新型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现代的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引入到广西道地药材的真伪鉴别研究中,使学生了解中药鉴定的前沿技术,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验安排如下:实验一,鸡血藤嫩叶DNA的提取与纯化(石英砂-CTAB法);实验二,ISSR-PCR扩增与产物检测;实验三,引物筛选;实验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对实验课的改革进行评价及反馈,了解改革实施效果,以便后期进行实验教学的总结及改进。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匿名填答。问卷第一部分调查学生对整体的实验设计是否满意,第二部分对所采用的五项改革内容分别设问进行反馈调查。
受试对象选择2011级中药学本科班72名学生,发出问卷72份,收回问卷70份,有效问卷70份。结果如下:78.57%(55人)对中药鉴定学实验设计满意;88.57%(62人)对实验内容感兴趣;对实验内容的增加,77.14%(54人)建议增加性状鉴别,68.57%(48人)建议增加野外实习及市场调查,42.86%(30人)建议增加理化鉴别,34.29%(24人)建议增加显微鉴别;91.43%(64人)认为野外实习及市场调查对学习、生活最有用,其次是性状鉴别、理化鉴别和显微鉴别;对实验课授课方式的接受调查,71.43%(50人)选择问题式实验教学方式(课前布置自学内容,学习小组查找资料,上课时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解答),67.14%(47人)选择开放式实验,65.71%(46人)选择设计性实验,仅35.71%(25人)选择传统方式。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支持前述的实验设计,并对中药鉴定实验感兴趣。需求增加中药鉴定学的实验中性状鉴别实验较多,其次是野外实习及市场调查、理化鉴别、显微鉴别。学生认为实验中对其在日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是野外实习及市场调查和性状鉴别,其他几项均在50%以下。为探求其原因,通过走访学生得知,大家希望能够多学传统的辨别方法,仅仅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区别出不同的中药材,例如通过眼看、口尝、手摸、实地调研的方式。还有学生提出可以增加一些识药比赛、药房实习等形式,增添实验的趣味性。对于实验课授课方式,学生倾向于问题式、开放式及设计式,希望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完成中药鉴定学的实验,体现出追求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此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提高了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的兴趣。本实验课程改革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将具有相同显微特征的中药材显微特征进行集成与整合,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增加分子生药学技术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采用ISSR技术对广西道地药材正品及伪品药材进行DNA鉴定与分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今后将不断探索,进一步完善中药鉴定实验教学。
[1]侯益民,王静,王超.开放性实验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94-95.
[2]黄达芳.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改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519-520.
[3]米仁沙·牙库甫,依明·朵哈甫,热娜·卡斯木.结合新疆特色药材探讨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49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