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高中的历史课教学
上课铃响后,教师和学生进入教室,通常师生会先共同讨论上堂课或者这门课的议题。然后,学生会读一些教科书或讲义,并与一位伙伴做口头讨论,之后老师会做简短的说明。一般来说,学生都会将重点内容做笔记,因为教科书的叙述一般都比较长,做笔记的方法可以帮助提取摘要和主题。有时候会分组研讨一些议题,小组容量大致会是3到6个学生,然后再打乱重新组合,再次讨论和分享刚才的议题。有时候学生也可能依据议题进行短剧表演,也可能因为教师或课程需要,两周的课程中会看一两次电影。比如,讨论十字军时,会讨论十字军是谁造成的?发生在何地?何时?为什么?结果如何?也会呈现一张地图,在地图上标明十字军的位置,为下一节课准备相应的戏剧等。
由于罗素高中强调“学习是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要求教师的教学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使课程的实施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而成为一种运作的文化,使学生在这种文化中能够设置自己的目标,学会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并且能够实验他们在其他情况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是罗素对教学方法的一种价值定位和整体规划。
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罗素高中的老师尤其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环境,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 10 分钟,剩下的时间会准备很多高水平的问题,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思考,达到教学的目的。老师Jukka谈及教学法时说,“芬兰老师在课堂上有很大的自由,教学不仅仅是说和听,老师还要扮演激活学生的工作”,Jukka说她在一天之内可以问学生500个问题以上,虽然每个问题在学生思考 30秒后即可回答,但循序渐进的追问会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的答案,“通过熟悉的话题,我让学生对这门科目感兴趣。比如,如果我们学习社会福利这一环节,我就带他们去政府福利办公室参观,我相信,只有进入到情境里,他们才能自主地学习和看”。
罗素高中将不同课程模块划为两种方式,一是循序渐进,以母语和文学为例,10 个模块分别为“文字和语言”、“作文的结构和意义”、“写作的方法”等;二是分门别类,以数学为例,15 个模块分别为“函数和方程”、“多项式”、“几何”等。每个模块为一个阶段,学生可按需选择学习。
上图是罗素高中一位学生的课表,由此可见,每个课程模块在每周被安排了3节课,而每节课又为75分钟,于是每周每个课程模块的学习时间多于225分钟,这样这个课程模块每学期至少7~8周、21~24节课。学生们也反映,集中学习的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