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调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积极性

2015-01-16 04:03:00杨晓红
魅力中国 2015年52期

杨晓红

(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中心小学校,吉林 榆树 130400)

前言:古人曾讲“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教师的教育根本目的不是“教”而是让学生“学”。这个目标是否实现,主要在于教师能否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身才会更加愿意学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伴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使小学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变革。但与此同时小学教师也发现了许多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妨碍了日常教学效率。目前,虽然全面普及素质教育,但在小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加重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匮乏。但教师为了学习进度却只能不停的去讲新的课程,导致学生在下面一刻不停的记笔记,仿佛错过了一分钟就再也敢不到了。长期运用这种方式教学,导致教师忽略了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教师所讲的学习内容,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只能是“左耳进,右耳出”,而且学生在课下还要学习其他课程,这就使语文的复习时间相对变少了。因此,如何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二、调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积极性的具体策略

(一)根据学生需求来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个人通过对某些事物的缺乏想要获得满足从而产生出“需求”的心理反应。由于每个人需要的东西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情绪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需求入手,采用鼓励赞扬的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需求,让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致大大提高。例如,在《晏子使楚》这节课中,如何更好鼓励学生去认真的总结课文,这时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着手,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晏子要到楚国去访问,结果遇到楚国大臣刁难你该怎么办,在积极互动中,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除了问答形式,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更好的语文学习,每两位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一个扮演晏子,一个扮演楚国大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亢奋的情绪下完成学习目标。

(二)改变课本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

直接有效的课本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内在活力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合理提高。在教《春日》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对古诗的了解来进行绘画,这样一来整个的课堂氛围就会变得非常活跃,让学生一边读古诗一边作画,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也可在一旁给学生讲解古诗的含义与诗中对于“春日”景色的描述,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三)以学生主体调动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主体,不停地向学生灌输学习内容,始终让学生处于学习被动地位,使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只能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学习的主体变成学生,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育和激发潜能。这就需要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材,抛弃传统上的固化教学思想。有效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教师应大力提倡学生个性,理解学生在探究中所犯下的错误,积极在课堂中建立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发表各种学习意见与见解。将从前以教师个人讲解为主的方式,改变成以学生的沟通交流为主的模式,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更好的提升。但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身差异不同,导致其学习效果也不同,有些学生课文朗读比较好,还有一些学生则是羞于朗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次提问的方式,让乐于朗读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挥,也让其他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最终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课堂都活跃了起来。

结论:总之,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的乐学、愿学,让其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愉快,语文老师的教学效率会有显著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更高质量的教学成果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