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娟
(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中心小学校,吉林 榆树 130400)
前言:在如今的时代发展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逐渐变得广泛,教学理念的融合与交流,促进教学手段的逐渐完善和改进,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需要应用有限的课时,提升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的兴趣,激发学生在小学语文课上的学习动力,进而促进授课效率的全面提升。
在日常的教学以及学习中,会发现学生在入学之前对校园生活是有浓厚兴趣的,但是真正入学后厌学情绪是普遍存在的。这种表现在小学语文课上是更加明显的[1]。从对学生兴趣的了解情况上看,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的兴趣缺乏,直接关系到学习积极性。目前在小学语文课上师生之间有代沟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让师生兴趣无法达到统一。也就是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对兴趣的来源判断与学生本身的兴趣点是有一定差异,很多的举措并没有对兴趣激发有真正的作用。另外是小学语文课上学习灵活性是非常强的[2]。在实际授课中仅仅是教师一人的力量是无法达到理想授课效果的。所以教师要想真正实现在小学语文课上的兴趣激发,需要从学生角度入手,在师生互动中提升小学语文课的活力。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上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然后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充分的调动。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这样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的时候,教师播放山水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到桂林山水真实的美丽景色,然后在优美音乐的调动下,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对学生视觉、听觉的一种调动,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对文章阅读的欲望和积极性。
学生本身对事物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并且阅历比较浅。这些都是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是比较有限的[3]。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要结合学生本身的规律以及特点,采取一些教学的策略,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有效激发。小学生本身思维还是比较侧重于形象思维的,所以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比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设置一个题目:若你是作者,来到了威尼斯的时候,在这个小艇上,会不会把这些景物拍摄下来呢?学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景色画出来,然后选择代表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这种情境创和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自身在文章中实现了代入,阅读的效率就会有名表现的提升。
信息化时代下,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上的融入有正确的态度,要了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为小学语文课的开展注入新的动力。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课上积极拓展教学的资源,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经过信息技术的转化,可以成为非常带有趣味性的内容,让学生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并对学习的内容展开积极的探索。信息技术呈现出的视频以及图像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是符合的,用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以及世界的认知。
在小学语文课上课堂评价是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学生本身的心理成长还是比较稚嫩的,面对惩罚以及禁止这些指令会有逆反心理产生,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激励,让学生可以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动力。教师要将鼓励以及激励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这是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上保持自身信心以及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上引入自评、生生互评等多元化评价的方式,让小学语文课的开展更加多样化,学生可以了解到他人的优势以及自身的不足,进而对小学语文课的开展就会有新的认知和理解。
结论:总之,兴趣的激发是如今在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要了解到兴趣激发的积极意义,在小学语文课上采取适当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兴趣激发,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上爆发出更强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促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也是为了日后让小学语文课的开展更加高效和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