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永安中心小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有时会感受不到“美”的存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通过审美活动,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感知、鉴赏、创造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学生才可以真切地体验到方方面面不同的美。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把美术创造活动与学生日常活动紧密相连,在学校范围内不定期开展主题性绘画创作比赛活动,如:创办“年俗文化展”、“感恩母亲”绘画比赛、“安全在我心中”手抄报比赛、“文明就在我身边”连环画比赛、“我为生命添色彩”剪纸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贺卡、小手工等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真切体会自己的爱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带来的喜悦和温暖。通过线条、画面、色彩、明暗、大小、长短、形象、空间、质感的认识理解,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明白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通过造型、设计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美的表现和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综合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地理解美、评价美、寻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感知训练,即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美”的眼光去认识和观察周围的世界。记得刚教一年级时,班上有个单亲小女孩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几节美术课下来,我发现这个孤僻的小姑娘很有想象力,当时正赶上国画写意创作练习。考虑到她之前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我打算让她从基础的墨色开始练习,可她坚持要画国画,我答应了她。看着她那期待的眼神,我不忍心批评她,只从画的颜色上给她提出了一些建议,接着说:“这么美丽的花儿不但要给你和老师看,还应该让每一个爱花的人看,你说对吗?”她听了我的话,使劲地点了点头。我想:孩子能够将观察到的大自然、生活中的美真实、生动地画出来是最可贵的。通过一段时间的绘画训练,这个小女孩的性格开朗了许多,她的绘画中有了快乐的场景,线条变得灵动了,色彩也绚丽起来。我把她的作品展示给班级同学看,于是,同学对她刮目相看。她对绘画表现出更高的热情。现在,她已经有了自己的绘画天地,创作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这与我平时对她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三、通过观察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美术是视觉艺术,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重视从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首先教师可用直观的教具、模型、范画、多媒体技术等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面具教学中也可模仿学生平时较为经典的表情,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这些是谁的表情,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对面具的制作有了兴趣,学生情绪一高涨,上课效果自然就好。
四、多组织学生开展作品评价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美术作品,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把美好的东西保留下来,进而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多组织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多组织一些评画、评作品活动。在学生完成作业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互评作品,搭建同学间、小组间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师生互教、生生互教,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学生作品水平差不多,对比性针对性强。学生也较感兴趣,学生通过比较、讨论、领悟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明白哪些地方、哪些方面好、成功,哪些地方、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为什么,怎样做效果会更好些。
五、通过鉴赏名家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由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肌理等形式组成,所以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因人的视觉不同而产生不同影响,进而产生的联想也会不同。学生的实际经验不同、想法不同,审美的角度也会不同。鉴赏是学生审美经验形成的首要途径,通过大量的美术鉴赏,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是美和丑,才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从而提升审美境界。名家作品是完美的艺术品,不仅是传播美术知识的典范,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形象美、思想美、表现美,感知和理解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情趣的流露与审美理想的追求,通过美的诠释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产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形象整体的直接把握和领悟,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审美愉悦,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对美的东西有真正的领悟。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美与丑、圆满与缺失、好与差以及思想内容的传递表现的识别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增强学生审美鉴别和审美评价的能力。
总而言之,美术课是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要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旁观者变为积极者,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关键是要加强学生认识美、创造美、陶冶美等教育,特别是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学生人人成为知美、爱美、懂美、造美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把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也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以上是笔者从事美术教学的感受和体会,有不当之处在所难免,今后我一定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出发,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