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2015-01-16 04:03:00赵连平
魅力中国 2015年52期

赵连平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中心小学,吉林 长春 130519)

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好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需要多方面的要求和配合,包括了创新性、指导性和前瞻性。与此同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根本要求上也有对应的体现。为了高效完成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明确教育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完善各环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针对当前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外延等理解不清、把握不明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当加大对在职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将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学习落到实处,提升教师对新型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力度。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的方式,通过教学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集体组织教师学习数学核心素养理念,让教师充分掌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加强互动沟通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数学内容都是具有一定的讨论性的,同时数学讨论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必要途径,学生通过数学讨论能够潜移默化的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来进行小组形式的教学,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开展讨论不能能够得到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比如,在进行《百分比》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个数之间的比较,其比较的形式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有百分之几这种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小组来对这种问题进行讨论,对求百分比的方法和结论进行总结,然后对他们的求法进行分析,并和普通的运算关系进行比较,在小组讨论后教师还要对他们的结果进行集中的讲解和完善,学生通过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在小组协作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研究,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试能力的提升,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当下,社会发展迅速,只具备基本知识和应试技能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掌握的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中,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解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点,抽象的概念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如,在课堂中,准备一个纸箱,在纸箱中放入30个黑球、45个白球、60个黄球、50个红球,然后组织学生摸取纸箱中的小球,并让学生记住自己摸取小球的颜色。学生摸取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统计,看看哪个颜色的小球摸取的次数最多,哪个颜色小球摸取的次数最少。学生可以自由成立小组,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自主展开探究,并对摸取小球可能性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更乐于参与实践,有效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自我价值,进而提高了自信心。

四、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完整评价体系

长久以来,教师和学校一直把学习成绩当作衡量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其他重要素质,这极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素质衡量的偏差,使得教师对学生能力、素质掌握不全面,不能设计科学的、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很有可能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弄巧成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完整、全面的评价体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全面考评,最终得出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而不是仅仅依靠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对学生划分等级,做出不完善的评价。

例如,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增加课堂表现成绩、课下活动参与成绩、小组成员互评成绩等等,课堂表现成绩可以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等,课下活动参与成绩包括小组讨论的参与次数,以及教师布置的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还有一些主动完成的扩展内容等,小组成员互评则是指每一个教学阶段完成后,小组成员间对各自在小组中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与其他成员间的交往情况,反映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评价学生的素质增添了新的角度。

结语: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教师要严格的遵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遵循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把具体的教育落实到位,同时教师也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吸取教学经验,注重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