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中心小学,吉林 长春 1305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新课改推行后,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愈加突出,教学效率低,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教学能力的提高,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师采取主动式教学的一种计划性手段,教师通过制定教学计划,可以明确在各个阶段对小学生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对教学的进度进行时间上的安排和内容上的丰富。首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不能偏离教学的目标,只有围绕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计划,才能更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才能厘清教学计划的脉络和看清整个教学的轮廓,针对性的在各个阶段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计划的执行不能过于按部就班,一定要将教学的目标这一中心突出出来的前提下,丰富教学的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计划只是一个大致的计划,具体执行的时候要根据学情全面考虑,教学的效率才能更高,教育教学才更具有针对性。
想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是很困难,但要注意学生的意愿,是否能接受教师的帮助。现代教育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改变以往的不良师生关系,倡导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亲密和谐的友谊。教师处于上级地位,要主动与学生多些交流,增进彼此的友谊。教师在学生的交流之中,能获取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从中可以吸取合理的建议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教学,这为以后扎实学生的基础,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其次就是注意及时地获取学生的课堂反馈,有时可能因为学生的状态不佳或是教师备课的失误,会使学生遗漏一些知识点的学习,所以教师为了避免遗漏的知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阻碍,要积极向学生了解情况,收集一些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为学生解决,对于一些个别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向别人请教,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其节奏,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探索与创新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是现阶段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而在这一阶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不断进步,进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研究改变教学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来选择和设计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轻松愉悦,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我最终决定将教学方法定为分角色朗读课文。因此,上课之后,我首先以自我推荐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角色的选取,而旁白则利用“传递书本”的小游戏选出。由此可见,这种选取方式不仅在朗读之前活跃了气氛,更是增强了学生对这一课文内容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各个方面的特性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具体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并对学生采取语言的鼓励,其中涵盖了对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以及行为举止的鼓励等,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学生积极的回答某一个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语言的鼓励(你回答的很全面了,如果能在具体一点就更好了,再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例如在《一株紫丁香》时,可以就文本内容中出现的关于紫丁香的特点,让学生尝试在列出一些紫丁香特点,如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答案是偏离了文章的重心,教育工作者就要及时引导,增强学生自信心。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利用“写得很棒,文章美妙绝伦啊”等生动形象的话语来给予学生无形的认可以及信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结语:总而言之,为了转变传统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不良现状,提高課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理念,立足小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当中既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又要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课堂变成小学生主动探究、领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