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2015-01-16 04:03:00岳金凤
魅力中国 2015年52期

岳金凤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青山口乡南台子小学,吉林 长春 13000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个工具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方法匮乏、自学能力低下,以至于许多学生一旦离开教师便不知如何去学习。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因此,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具体方法如下: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朗诵课文二至三遍;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没弄懂的是什么;关于课文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其次,训练学生分四步掌握自学步骤: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要求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培养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大致包含:第一,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专心做作业的习惯,做完作业及时检查的习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第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第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人生长河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而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则是终生所需要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路,总归是由他们自己去走的。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自觉地去读书,去学习,从而服务于社会。学生时代播下了良种,便可赢得未来的丰收。诚如一位名人所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三、激发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高水平的自学动机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保证。教育心理学认为,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指向作用、激发和维持作用以及调节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能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激发学习兴趣。自学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一则自学无教师辅导,二则在面对现代如此多的娱乐媒体静下心来自学的确需要较强的意志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一方面教师要在学习形式上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学习内容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提高志向水平。教师要以榜样和英雄人物的力量来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教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同伴的尊重等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影响较大,有利于促进其自学。随着多媒体网络的教学运用,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电教设备创造逼真的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里充当课文里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既适合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又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强调学习的生活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充满激情。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会利用语文这个工具,只有亲自掌握这个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使用工具,才能更好地自学,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我常想:几个月能培养出一名熟练的汽车司机,二、三年能培养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就在于他们学了知识后,天天实践。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尽让学生吃米糊,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了。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耐心的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在课外作业中严格的进行习惯上的训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