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教学

2015-01-16 04:03:00陈贺玲
魅力中国 2015年52期

陈贺玲

(农安县农安镇滨河中心小学,吉林 长春 130200)

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个体有足够的尊重,也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环境,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能让学生使用各类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但是数学本就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只有在教学的时候将其变得趣味化才能让教学的整体效果更佳。

一、创设教学情境深化趣味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开展积极的教学导入。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了解,提出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更好地开展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创设教学情境:有两只蜗牛要吃东西。一只蜗牛沿着三角形的一边不断前进。另一只蜗牛沿着另外两条边不断的前进。如果这两只蜗牛前进的速度相同的话,那么究竟哪一只蜗牛能够先吃到东西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会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都能够想到沿着一条边前进的蜗牛能够最先吃到东西。但是为什么是它先吃到呢?为什么它所前进的路线要比另一只蜗牛的路程要短呢?学生对于这些问题会产生很大的疑问。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进行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具有的特殊关系,大家想一想是否存在一个三角形,一条边的长度能够大于另两条边的总和?大家可以尝试去画一画。”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对教师的问题产生疑问,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兴趣,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轻松的进行问题的思考,能够获得更好地学习氛围与教学效果[1]。

二、游戏操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喜爱游戏,且离不开游戏,更愿意在游戏活动中更好的感知数学知识学习内容。教学活动中合理的使用游戏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能让幼儿摆脱传统数学概念的枯燥感,让数学的趣味性更好,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譬如,教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等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在巩固练习阶段,为能让学生对数字有基本的认知度,可以设计“比一比摘的梨最多”的游戏活动,教师先要在课堂上画一棵树,树上面画好大鸭梨,然后在每个鸭梨上面贴上小纸条,纸条的背面是10以内的加减算式,学生摘下来哪个鸭梨就要对应算出后面的算式内容,然后教师让学生迅速摘鸭梨,只有计算正确才能摘下一个鸭梨,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看哪位同学摘梨的速度最快,这位同学就被评为摘梨冠军。学生在此类游戏活动中学习积极性被调动搞起来,会争先恐后的去摘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最终在比拼中选出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设这类新奇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获得游戏的快感,进而能形成较好的知识体验,这对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有积极的影响[2]。

三、课堂教学中设计合理的动手操作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好动,若能让学生将好动巧妙的融入到数学学科学习中来,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进而能在活动中不自觉的掌握知识内容[3]。

譬如,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讲授《认识物体和图形》这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先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发一套积木,鼓励学生在搭建几步的过程中,对积木的基本情况有了解,特别是在积木搭建完成后,需要各个小组汇报出结果。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追问学生,让学生思考积木的形状是什么,学生能在这个阶段说出自己认识的形状,学生在说出这些的时候甚至能超越课本的限制,能说出很多不同的图形[4]。学生其实在看似轻松的游戏活动中,能对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有简单的了解度,且这种活动也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交流机会,使他们通过合作发现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动手操作的开设必不可少,若能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思维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实践操作有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使数学课堂趣味十足[5]。

四、利用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对成功的体验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更好地对自身的问题进行了解。通过教学评价能够非常好地对学生进行接力,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加强。因此,必须要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倡学习目标的多元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关注,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时的状态,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变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能够建立起更好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加以利用。充分地指导学生并给予学生充分地肯定。对于学生进度较慢,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其积极地鼓励,使其自卑感得以消弭,帮助此类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因此当这类学生出现进步时,教师便要给予其积极的表扬和鼓励。同时,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还要积极地开展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们能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

结束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内容,就要强化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度,更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之人,能在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在玩的过程中更好的感知知识内容,进而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度,使学生能更好的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