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2015-01-16 04:03:00左远娜
魅力中国 2015年52期

左远娜

(五棵树镇中心小学校,吉林 榆树 130400)

下面主要探讨一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语文老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缺乏自制力,同时又活泼好动,内心较为敏感,很在意别人的看法,老师要从内心去关爱和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产生偏爱。要与学生成为生活上的伙伴,学习上的朋友,充分的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可以自发的亲近老师,愿意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向老师倾诉,从而老师可以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小学语文老师要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潜移默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发掘教材心育因素,提升学生心理修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老师要尽力发现和挖掘教材,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时代感强,是丰富学生情感和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好教材。比如,《将相和》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好教材;《卖火柴的小女孩》重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等。老师要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把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中。比如《草船借箭》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詹天佑》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课文。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业失败做合理的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提出努力方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永远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必胜的信心,引导学生走向成功。比如,《为人民服务》中“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就是对待挫折的最好态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介绍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成功心理教育。比如,《向往奥运》中,我国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申奥成功;《鲁宾孙漂流记》中鲁宾逊克服住房、食物、孤独、寂寞等困难,终于返回现代文明等,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成功心理教育的好例子。小学语文教材的情感教育内容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小学生的情感正处于逐渐发展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磨练意志等。

三、利用评语启迪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文是学生心理状态最直接的反应,小学生会利用作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通过作文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获知学生的近期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作文,老师要及时回复,给予学生充足的表扬,看到他们的闪光点,这样不但可以加强他们的干劲,更加努力地学习,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在作文批改中,老师要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心理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生作文的评语里,老师恰当地应用一些“悄悄话”,可以在思想上更好更深刻地去启迪和引导学生,使他们的身心更健康地成长。利用作文、日、周记评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稳定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除作文外,小学老师要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日记,鼓励学生将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想法写在日记中,抒发他们情绪的同时,也与学生进行了书面交流,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开导和解决。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与学生通过日记等进行交流时,要让学生建立对自身的信任感,承诺学生会为其保密,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让日记真正成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疏通心灵的桥梁。

四、运用语文课外活动,塑造健康完美品格

语文学习不能把眼光死盯在有限的课本上和教室内,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走进社会和生活,开展各种语文活动,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语文知识竞赛、演讲、专题探讨、情景剧扮演、辩论赛、语文画报、模拟采访等。老师可根据学习和讲授内容的需要,适时安排合适的内容。例如,在课文中学到同学们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周围的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心。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可以先由老师圈定相关范围,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准备,然后进行比赛,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巩固活动效果。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快乐、竞争、自信与合作,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形成。又如在学校外面的书吧里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在开放式优美的环境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同时也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学习的双赢目标又一有效途径。

总之,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存在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小学教育真正优化成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