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方针,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将为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领域配置、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随着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开通运行,新型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不断涌现,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水平。宁夏自治区是一个自然条件艰苦,仍未完全摆脱贫困的西部欠发达的省区,在农村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支付结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服务手段落后,观念陈旧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支付服务需求。本文将结合宁夏地区实际,总结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成效,切实围绕普惠金融的内涵与延伸,提出深入推进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途径与方式。
一、普惠金融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比较
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人民银行在2009年实施的一项惠农工程,通过在金融服务薄弱的农村地区大力开展支付系统建设和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丰富支付结算手段,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城乡支付服务一体化发展。可以说,普惠金融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其共同的目标都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让广大农户、小微企业等相对贫困群体也能享有到现代化支付体系所带来的方便、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宁夏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成效与难点分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建制的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成立,现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其中包括:1个西部百强县、8个国家级贫困县),181个行政乡镇,2311个自然村。截至2013年末,宁夏全自治区现有人口65419万,人口数量在全国30个省份中位居29位,多于青海和西藏,其中农业人口31391万,占总人口的5202%。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黄河中上游,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海拔1090-2900米。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东西窄南北长,地势北低南高。北部是宁夏平原,有14个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南部属于黄土高原和荒漠化草原,有8个县(市、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面积占宁夏全区的59%。这里严重缺水,生态环境脆弱,西海固被称为“苦瘠甲天下”。
农业方面,全区现有耕地l500多万亩,人均25亩以上;是全国8个宜农荒地超千万亩的省区之一,是全国4大灌区和12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草原面积4000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养分积累,被国家列为“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太西煤被誉为“宁夏五宝”。
现代化支付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运输的“高速公路”,完善稳定的农村支付体系对于加速农业产业资金的周转,保障涉农资金快速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助推作用。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宁夏地区实施了“五通”工程即自助设备“通县城”、支付系统“通乡镇”、便捷服务“通乡村”、现代支付“通农户”、特色服务“通农村”),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支付服务渠道,鼓励和推动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在国家粮食、农副产品收购,果蔬种植、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类专业市场的广泛应用,畅通了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渠道,丰富和优化了支付工具结构,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周转难、汇划难、结算难”的问题。
截至2013年末,宁夏农村地区特约商户6054户,较2009年增加5129户,增长5545%;ATM723台,较2009年增加416台,增长1355%;POS机4722台,较2009年增加3662台,增长3455%;发卡量7007万张,较2009年增加5263万张,增长3018%;惠农卡487万张,较2009年增加219万张,增长817%。
另一方面,在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同时,涉农银行机构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在研究和制定相关惠农措施时也会考虑投入的成本和收益问题,需要政府在相关领域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然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有限,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出现了停滞。
(二)产品创新意识不足。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手段仍然局限于系统建设、网络配套、非现金支付工具等传统的项目推广,而对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了解不够深入,总是将传统理念照搬到农民身上,造成了水土不服。这就需要研究和制定适合农民需求的方案,创新业务品种,改变这种“敲锣赚吆喝”的尴尬局面。
(三)费率减免不到位。随着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粮食直补、农村低保、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等各类补贴逐步发放到位。按照有关规定,银行机构代理以上业务,不准收取任何费用,但银行机构需付出工本费、人工费等成本,农民大多收到了补贴就全部提现,代理银行沉淀存款过少。据了解,在城镇投入金融机具成本收回年限是4年,而投入农村地区的金融机具成本收回年限是12年甚至更长,收入和成本的悬殊严重影响了各涉农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另外,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对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的金融机构收费标准进行规范,同时,提出禁止服务点向持卡人收取任何额外费用。为顺利开展助农取款业务,金融机构暂时按照每笔05元向代理点支付手续费,而在使用率低的银行卡助农取款点代理收入很少甚至毫无收益,严重影响了代理点的积极性。
四)农民用卡意愿不高。一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较城区偏低。由于年青人都外出打工,长期留守人员以孩子和中老年为主,这一群体对银行卡接受能力和认知度普遍不高,现金到手才是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日常收支主要通过现金进行结算,加之银行卡案件的报道,让农村居民对使用银行卡产生了心理恐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卡的推广。二是刷卡费用问题。人民银行制订新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手续费标准,每笔取款手续费由按取款金额的1%降至08%,每笔最高收费限额由50元调至20元,每人每卡每天取现不超过5000元。较普通持卡人,农民工银行卡取款手续费下调后农民确实享受到一定的优惠。但是对于农民来讲,如果支取11万元现金,按现有的规定需要3天的时间且需支出48元的手续费,这项支出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来讲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农民面对用卡的各项服务费用望而止步。
三、普惠金融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调动银行机构、政府部门等各方积极性,将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纳入到地方建设规划当中,加强金融、财政、税务、工商、电信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支农、惠农工程落到实处。可成立各相关项目工作的领导小组,对建设农村便民金融服务点、开展手机支付业务试点、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金融服务等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分工:当地政府部门负责整合制定各项惠农政策,建立财政奖励基金,鼓励企业、个人参与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各涉农银行机构负责具体项目措施的实施、监督等工作。
(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丰富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内容。
一方面,开发“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的涉农银行卡产品,农民不仅可以通过柜台或者ATM机、网银等渠道自主发起贷款额度使用,而且也可以使用银行卡办理存取款、转账汇款、刷卡消费、缴费等多种支付结算业务,一卡多用极大的方便了农户的使用。另一方面,丰富创新支农服务电子终端产品功能,在终端机具上开发了集刷卡消费、转账汇款、支付缴费、余额查询、账户管理和信贷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功能,提高支农服务终端机具的服务效能。
(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提升农村支付结算服务能力。
以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为目标,充分发挥电子银行的渠道延伸服务优势,建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户提供刷卡消费、转账汇款、助农取款、余额查询等支付结算服务,实现村级基础金融全覆盖;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开展手机支付试点工作。通过无线终端和智能手机,向试点地区农户提供账户查询、转账汇款、小额取款、支付缴费等结算服务;在相对富裕的农村地区建立“金融超市”,通过在“金融超市”设立电子银行体验区、自助银行服务区和金融产品成列区,配备专职社区金融服务经理,为社区农户提供金融咨询,面对面的为他们讲解金融业务,指导他们进行存取款、转账、电话费缴纳等业务操作,并提供一站式信贷服务,缩短农户与金融之间的距离;依托农村农资销售商店公司),以三农/社区便民终端为服务载体,设立农村“社区银行”,为农户办理刷卡消费、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余额查询、话费缴费等多种支付结算业务。
四)实施惠农补贴激励措施,促进农村支付结算方式转变。
制定具有城乡差别、适合农村金融市场的收费标准,或者对一些农民较为陌生的新型支付工具采取免费试用、政府补贴等方式减免服务收费,提高农民使用支付工具的积极性。适当减免汇兑手续费,对农民汇款采取每笔定额收款的方式收取,提高支付系统使用效率;降低现行农民工银行卡收费标准,减免农村地区跨行交易收费,弥补农村网点不足劣势;对农村地区特约商户实行扣率优惠政策,鼓励商家运用POS机具,促进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
五)加强服务宣传和维护回访工作,营造良好的支付结算环境氛围。
高度重视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宣教工作,通过印制宣传折页、制作宣传视频、发放宣传品、组织金融宣传文艺演出和金融知识宣传月活动等方式,利用农村营业网点、农贸集市、助农取款服务点、三农社区银行进行支付服务的集中宣传,组织客户经理利用进村入队收贷收息间隙进行挨家挨户的分散宣传,向农户加强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结算知识的普及宣传,帮助农户提高金融知识,转变支付习惯,接受电子化的便捷支付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