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为强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延伸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重要的途径。只要多读书,扩大知识面,语文综合素养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这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藉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
【关键词】 推荐 班内交流 家校合作 引导方法 读书沙龙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44-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吕叔湘先生也说:“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可见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多么重要,它是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很多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面很窄。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不够,另一方面在家时父母忙没时间陪孩子读,家庭缺少阅读气氛,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都不高。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努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一、根据不同学段,推荐优秀读物,定期班内交流。
1、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指定刊物,强制阅读。
课外阅读行为在不同的学年段,应进行相应的阅读指导,根据学生知识量的累积,由扶到放的过程。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比如是一星期一本,精心推荐一些优秀的儿童读物,要求家长配合监督学生阅读。因为年龄因素,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比较直观,推荐一些以注音插图的童话、儿歌、寓言、科普故事等名篇为主,读书启蒙阶段应当接触些水平较高,能引发好奇心的读物,如《小猪唏哩呼噜》、《木偶奇遇记》、《小屁孩日记》等等。教师利用时间在课内进行阅读心得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可以记录在日记本上,让他们在阅读后体验快乐,也无形中锻炼了习作水平,语文综合素养也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慢慢地会由原先的强制要求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并根据情况不断地增加阅读书目。这种一举三得的办法除了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外,也适用于一些中年级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
2、中高年级时推荐书目范围扩大,让学生自主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到中高年级阶段,教师在推荐读物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相应地推荐适合的读物,并且推荐的范围要扩大,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考查的方式是每周一篇读书心得,也利用课内时间进行交流,教师要进行讲评,显示出老师对学生在家阅读的重视,无形中会让学生把阅读当成一项重要的作业,久而久之,阅书课外书在学生看来就像一天三餐一样,是件很享受的事。当然课外书要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价值,书的深度要适合孩子的阅读水平,不同知识层的孩子选择阅读不同的读物,强迫学生看人他不懂的书,只能引起她对书的反感。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应当涉及的内容包括中外名著、天文地理、文史小说等,比如《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下五千年》、《史记》、《水浒传》、《我的儿子皮卡》系列、《野火春风斗古城》、《马小跳》系列、《鲁滨逊漂流记》等等。
二、家校合作,共创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位教育家说过:“家校合作,才能培养出各主面都优秀的孩子。”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家庭配合也起了很不可替代的作用。
1、在家给孩子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倡导家长陪读。家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制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此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孩子也一定会爱读书的。从牙牙学语开始,父母就要给孩子讲故事,当孩子上幼儿园及小学一二年级时,家长要认真听孩子讲故事。孩子大了些,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书上的内容。有家长的参与,孩子不但在阅读中扩大知识,而且能体会到家的温馨。这样更有效地提高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2、创建班级图书角,增加阅读资源。学校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另一个场所。首先动员全班学生将个人图书带到班级之中,创建班级图书角,这样互换互利,弥补学生有限的书源,增加阅读资源。寻找各种机会加强学生间关于图书内容的交流。其次,有效安排阅读时间。例如,学生中午早到学校那段时间,让孩子们看看书,或在教室里,或在走廊上,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读。经常置身于阅读环境中,不但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会带动那些不爱阅读的学生加入这个行列。
三、引导良好的读书方法,保持阅读兴趣
偶尔读读书很容易,但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并不容易。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是关键。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通过学生个体再去摸索、完善,使某种方式更适合自己,使使阅读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件快乐的事。
笔者认为读书时最有效的环节就是边读边动笔。毛主席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平常会要求大家记住三种通用方法:摘抄法,即好词佳句摘抄法。写提纲法,即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将文章的写作要点、框架结构,故事梗概用列提纲的形式写于读书笔记之上。写读后感即写心得。在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几种方法交替使用,让学生养成一读书就拿笔的好习惯。只要有方法,他们的阅读就有方向,兴趣自然能长久保持下来。
四、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使学生在课外体验到成功,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沙龙活动,给课外阅读展示成果的空间。比如:朗诵比赛、美文赏析、名人名言交流会、现场作文比赛等等。开展这些活动,学生们为了取得胜利,肯定会去多读书,做充分的准备。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能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唯有读书才能进步,培养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03期
[2]《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