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胜权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本文结合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对初中科学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科学 新课程 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32-02
科学是一门包罗物理、化学、生物等丰富内容的学科,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和航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对于广大科学教师来说,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提高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值得大家一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以下是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科学教学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一、教师做到精心备课,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为了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准备,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节,针对学生主体设计教学方案,这样教学活动才能井然有序,顺利开展,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1、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然后在仔细研读初中科学教材内容,明确每个单元的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主题以及编写者的编写意图,从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构思备课,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案,了解每道训练题的训练方向和目的,为教学方案的设计奠定基础。
2、精心设计,优化教学环节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懂得把握语言的艺术,精心推敲只言片语,从课前导入语到课中过渡语再到课后总结语教师都要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为引导学生所服务。其次,在设计思考问题的时候也要精心的考虑,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教学目标为思考方向,突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另外,教师要积极查找资料,提高作业和练习题的广度和深度,既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要起到锻炼、巩固和提高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根据实际,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适时的引导和调控促进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努力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新课改提出要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要注意在科学课上增加一些探究性较强的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依据定好的探究方案与计划展开探究学习。
1、设计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你想建造一艘船,先不要购买木头,也不要给他们分配任何的任务,而是先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这就说明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先不要急于教学生应该怎么做,而应该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是引导学生走进学习大门的指引着。古人有云:“学贵知疑,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详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要想让学生一下子接受所有知识有些困难,如果教师先做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新知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从班级中挑选一位身体强壮的男生,再挑选一位身材瘦小的女生,让他们一人拿一把大小相同的茶壶进行喝茶比赛。同学们都猜测肯定是男生先喝完,结果却让他们大为惊讶,女生很快喝完了茶水,而男生还没有喝完。这时学生心中的疑问会逐渐扩大:为什么喝茶与自身的力气大小没有关系?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男同学手拿茶壶的茶壶盖上没有小孔,而女生拿的茶壶盖上却有小孔,这个小孔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其兴趣也大大提高。
2、创新课堂互动方式,提高教学的民主性
要想实现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只需要在学生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才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但绝非全部包办。要注意引导他们加强彼此间的互动沟通,为他们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保证他们能够自由表达各自的观点与看法。对于他们所提出的观点要认真倾听和包容,即便是这些观点不正确,也可以引导他们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3、优化教学评价方式,保持自主学习积极性
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把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不能对他们的探究学习不管不顾,也要参与其中,但要以引导为主,对所实施的探究计划要给予建议,要特别注意对过程实施的科学性、程序性和安全性给予提示,鼓励学生大胆创造,用积极的方式进行评价,注意关注细节。另外,讨论交流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从交流中提高活动质量,学到更多的方法,积累自信心,获得肯定,从而能够持续地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三、重视开展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教学的有效支点。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激发学生质疑精神
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已经得出的结论,不带领他们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无法让学生感受探索自然科学的乐趣,更不能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合理安排实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一般包含三个阶段:设疑引导、思疑辨疑、解难释疑。其中,“设疑引导”意在通过一些常见现象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思疑辨疑”意在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和预测,估计可能出现什么结果,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商讨相关的实验过程和设计方案;“解难释疑”是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验证,运用多种组织形式,最后排除疑问,获得正确结论。这样一来,通过实验和质疑的相互结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分散教学难点,促使学生自己建立探究规律,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此外,教材中对于一些理论概念的导入,往往花费较大篇幅,这使得教师在备课时倍感压力,上课时也需要花费较多口舌,而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如果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实验导出,并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老花镜看近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有怎样的变化?如果看远处的物体呢?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如果透过圆形的鱼缸看里面的鱼会发现鱼会变大,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以上问题的引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记住光能够折射的原理。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验的引导作用,让实验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支点,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实验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参与实践探究的主体,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并自主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例如,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只出一个问题:给你准备一杯水,在允许添加必要的辅助材料的基础上,你能利用这杯水进行哪些实验?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讨论,学生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①给水加热,观察水沸腾的情况;②用装满是的透明玻璃杯看书上的字,可以起到放大镜的效果;③将一支笔斜插入水中,可以看到光的折射现象;④在水杯中盛入不同质量的水,然后敲击水杯,可以听到不同的音调;⑤在水中加入食盐,可以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等等。通过结果简单的小实验,辐射延伸出了很多的科学知识。当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后,教师要予以肯定与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3、利用课外实验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要想让学生学好科学,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外实验,通过课外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习了浮力以后,可以做鱼儿能在水中自如沉浮的实验。让学生用一盆水,一块小石头、一小气球、一支注射器(20毫升)一根细软的小橡皮、一根细线。先将小气球拉松驰,再将小橡皮插入,不要插到底。用细线扎紧,在它的下面挂一块小石头,然后将注射器活塞拉至顶端。再将小橡皮同气球连接起来,并确定整个装置不漏气,然后一起放入水中。通过推拉注射器的活塞能使石块在水中沉浮自如。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对鱼体内鳔的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能明白鱼在水中浮沉自如的道理,进一步想象出为什么潜水艇能在海水中沉浮了。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做课外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四、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积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多媒体是当今广为流行又经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因此,作为老师必须要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效果。
1、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初中科学涵盖的物理、化学知识抽象性强,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传统教学方式简单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讲而学生只负责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引进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可以将静止的、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逼真的表现出来,动静结合克服了枯燥、抽象的弊端,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增强物理现象的真实感,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物理知识,让学生轻松高效的掌握科学知识,获得科学本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小孔成像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传统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口头陈述讲解小孔成像的现象和原理,通常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成像过程,将现象和原理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了。
2、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演示实验效果
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理解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有着重要的帮助。但在实验教学中,有一些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同时操作难度大、不易观察,对实验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过程,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逼真的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避免实验造成的伤害,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实验的结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多媒体模拟实验可以将实验的细节清晰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技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因为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使用传统实验来演示核聚变、核裂变、原子的结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分子的运动这些实验,这时我们就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独创性,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过程,将实验的现象和实验的过程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到抽象、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强化理解记忆,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3、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教学不受时空约束,可以将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现象和事物再现于课堂,并且将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使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过程一目了然,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科学知识,理解知识原理,从而使学习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这些就是教学的难点,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就取决于我们能否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将这些难点知识简单化,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例如,浮力的产生、电磁感应、电磁的形成都是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后都是似懂非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以画面的形式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这样原本的难点就会不攻自破,学生在面对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不仅感性上得到了认可,同时也化解了教学的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水平。
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科学学科的特点是:每一个知识点中都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研究教材,深入挖掘存在于知识点中的德育因素,找准切入点,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学生思想,实现教学内容与德育的最佳结合与完美统一。唯物辩证法中最根据的规律是物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例如:物体相对的“静止”和“运动”;力的“作用”与“反作用”;摩擦中的“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化学中的“结晶”和“溶解”、“氧化”和“还原”以及“化合”与“分解”等。这些知识中都渗透着“对立统一规律”的唯物辩证思想,作为科学教师,有义务通过知识教学向学生揭示物质矛盾的普遍性,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一观点观察生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课后做到及时复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有的学生虽然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专心听讲,但却没有及时复习的习惯。这种学习方法很不好。事实上,应及时复习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最佳复习时间是学习当天。科学实验证明,根据人类的记忆规律,新学内容遗忘最多的时间是两三天后,过了这个时间,就要花双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所以说及时复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新课结束以后,就要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才能使刚刚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更加稳固。所以,对于教师当天讲解的新知识,学生在课堂外要及时进行复习,不能只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就完事大吉了,应再回头看看书,理理知识脉络,再进行必要的背诵、记录和思考。一个优质的复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尝试记忆”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回想课堂上的内容,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忙,第一时间把问题和疑惑解决掉,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然后再通过老师的课后作业或习题对自己的复习成果进行检测,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初中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并在教学实践中营造良好氛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并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全新感受,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建梅.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探索[J].科技信息.2012(01)
[2]朱学献.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3)
[3]杜灵芳.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
[4]陈海萍.科学教学需要慢教育[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科学版).2014(S1)
[5]王质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高科学课堂效率[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