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

2015-01-15 10:36薛丽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肝细胞癌

薛丽娟

【摘 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选取肝HCC患者30例为HCC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肝胆管细胞癌患者30例为肝胆管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特点。结果:HCC组中有8例表现出肝内转移,1例有胆管结石,早期强化患者所占比例为767%;肝胆管癌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有肝内转移,6例有胆管结石,延迟强化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三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鉴别要点主要在于是否发生肝内转移及胆管结石,同时两者的强化阶段存在差异,必须在临床工作中引起重视。

【关键词】 肝细胞癌;肝胆管细胞癌;CT特点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2-02

肝细胞癌及肝胆管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常见类型,对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进行正确诊断,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分别对肝HCC患者及肝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CT扫描,并总结两种疾病的CT诊断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细胞癌患者30例为HCC组,另选取同期来院治疗的肝胆管细胞癌患者30例作为肝胆管癌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且经过术后病理学检查后确诊[1]。HCC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39±27)岁;肝胆管癌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45±2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CT机(美国GE公司生产的CT/e型CT扫描机)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膈顶位置至肝脏下缘部位,具体步骤为:①首先进行全肝平扫;②平扫后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100ml,注入速率为4~5ml/s;③注入完毕后的20~30s及65~75s后分别进行螺旋CT动脉期及门脉期全肝扫描;④增强扫描后进行延迟扫描,延迟时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一般为7~15min。扫描层厚均为8mm,部分病灶较小的患者进行35mm薄层扫描。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根据患者的CT扫描结果,统计两组患者中发生肝内转移、胆管结石的病例数,并分别统计早期强化及延迟强化的患者数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CC组中有8例(267%)表现出肝内转移,1例(33%)患者有胆管结石,患者多为早期强化;肝胆管癌组患者中有2例(67%)患者有肝内转移,6例(200%)有胆管结石,延迟强化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上述三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肝胆管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多伴有慢性胆管炎或胆管结石等合并症,有研究推断其发病原因与胆管系统的炎性反应有关[3]。肝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的确诊指标,患者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CT扫描能够及早发现病症的间接征象,为病症确诊提供条件。因此,分析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31 平扫结果 HCC组患者的病灶部位均呈现出低密度圆形或类圆形区域,有明显的占位效应,且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界限不明,肿瘤发生肝内转移的可能性较高,肝门部位病变患者的肝脏边缘部位有不同程度隆起;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显示,病灶大多为低密度片状区,肝脏边缘有不同程度的凹陷。本研究结果显示HCC组患者中发生肝内转移的患者比例为267%,远高于肝胆管癌组的67%。

32 增强及延迟扫描的差异性 HCC为血供良好的肿瘤类型,血供来源的90%为肝动脉;另有10%的血供来自门静脉[4]。CT增强扫描的早期结果显示:①病灶区有明显的环状强化,强化区域缺乏规律性,且肝动脉的内径明显增大;②门脉期病灶部位的强化效果变弱,直径超过6cm的病变区域中包括有不规则的组织坏死区域。同时,延迟扫描未表现出强化特点。肝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增强扫描特点有:①动脉期的肝脏边缘呈环形或延伸进肿瘤内,导致增强区域呈锥形;②病灶周围有异常灌注现象,且中心区域未坏死组织的强化结果不具有定型特点;③门脉期影像学特点显示,增强幅度减弱,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扫描范围内的胆管区域存在明显结石。本次研究中,HCC患者的早期强化率为767%,明显高于肝胆管癌组。此外,除了较为特殊的肝门区病变或肝内胆管扩张等病变类型外,其它HCC患者有胆管结石或钙化现象的可能性较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HCC组患者中有胆管结石的患者数量为1例。因此,影像学医师可通过观察早期强化图像中的病灶区域形状、门脉期病灶强化范围是否扩大及是否存在胆管结石,并注意延迟扫描图像中是否有强化特点等,对肝HCC和肝胆管细胞癌进行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特点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胆管结石、肝内转移及强化阶段差异等方面,临床诊断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滨,乔慧洁,于德新,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螺旋CT增强特征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A].第二届放射青年医师学术论坛暨第一届全国MR功能成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胡晓燕.18F-FDG PET/CT显像对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的比较研究[D].2011.

[3]雷晓锋.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并4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报告[D].2012.

[4]杨丽,马存文,韩丹.肝内型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CT表现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08,27(2):12-13.endprint

【摘 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选取肝HCC患者30例为HCC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肝胆管细胞癌患者30例为肝胆管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特点。结果:HCC组中有8例表现出肝内转移,1例有胆管结石,早期强化患者所占比例为767%;肝胆管癌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有肝内转移,6例有胆管结石,延迟强化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三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鉴别要点主要在于是否发生肝内转移及胆管结石,同时两者的强化阶段存在差异,必须在临床工作中引起重视。

【关键词】 肝细胞癌;肝胆管细胞癌;CT特点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2-02

肝细胞癌及肝胆管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常见类型,对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进行正确诊断,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分别对肝HCC患者及肝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CT扫描,并总结两种疾病的CT诊断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细胞癌患者30例为HCC组,另选取同期来院治疗的肝胆管细胞癌患者30例作为肝胆管癌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且经过术后病理学检查后确诊[1]。HCC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39±27)岁;肝胆管癌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45±2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CT机(美国GE公司生产的CT/e型CT扫描机)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膈顶位置至肝脏下缘部位,具体步骤为:①首先进行全肝平扫;②平扫后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100ml,注入速率为4~5ml/s;③注入完毕后的20~30s及65~75s后分别进行螺旋CT动脉期及门脉期全肝扫描;④增强扫描后进行延迟扫描,延迟时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一般为7~15min。扫描层厚均为8mm,部分病灶较小的患者进行35mm薄层扫描。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根据患者的CT扫描结果,统计两组患者中发生肝内转移、胆管结石的病例数,并分别统计早期强化及延迟强化的患者数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CC组中有8例(267%)表现出肝内转移,1例(33%)患者有胆管结石,患者多为早期强化;肝胆管癌组患者中有2例(67%)患者有肝内转移,6例(200%)有胆管结石,延迟强化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上述三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肝胆管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多伴有慢性胆管炎或胆管结石等合并症,有研究推断其发病原因与胆管系统的炎性反应有关[3]。肝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的确诊指标,患者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CT扫描能够及早发现病症的间接征象,为病症确诊提供条件。因此,分析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31 平扫结果 HCC组患者的病灶部位均呈现出低密度圆形或类圆形区域,有明显的占位效应,且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界限不明,肿瘤发生肝内转移的可能性较高,肝门部位病变患者的肝脏边缘部位有不同程度隆起;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显示,病灶大多为低密度片状区,肝脏边缘有不同程度的凹陷。本研究结果显示HCC组患者中发生肝内转移的患者比例为267%,远高于肝胆管癌组的67%。

32 增强及延迟扫描的差异性 HCC为血供良好的肿瘤类型,血供来源的90%为肝动脉;另有10%的血供来自门静脉[4]。CT增强扫描的早期结果显示:①病灶区有明显的环状强化,强化区域缺乏规律性,且肝动脉的内径明显增大;②门脉期病灶部位的强化效果变弱,直径超过6cm的病变区域中包括有不规则的组织坏死区域。同时,延迟扫描未表现出强化特点。肝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增强扫描特点有:①动脉期的肝脏边缘呈环形或延伸进肿瘤内,导致增强区域呈锥形;②病灶周围有异常灌注现象,且中心区域未坏死组织的强化结果不具有定型特点;③门脉期影像学特点显示,增强幅度减弱,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扫描范围内的胆管区域存在明显结石。本次研究中,HCC患者的早期强化率为767%,明显高于肝胆管癌组。此外,除了较为特殊的肝门区病变或肝内胆管扩张等病变类型外,其它HCC患者有胆管结石或钙化现象的可能性较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HCC组患者中有胆管结石的患者数量为1例。因此,影像学医师可通过观察早期强化图像中的病灶区域形状、门脉期病灶强化范围是否扩大及是否存在胆管结石,并注意延迟扫描图像中是否有强化特点等,对肝HCC和肝胆管细胞癌进行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特点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胆管结石、肝内转移及强化阶段差异等方面,临床诊断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滨,乔慧洁,于德新,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螺旋CT增强特征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A].第二届放射青年医师学术论坛暨第一届全国MR功能成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胡晓燕.18F-FDG PET/CT显像对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的比较研究[D].2011.

[3]雷晓锋.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并4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报告[D].2012.

[4]杨丽,马存文,韩丹.肝内型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CT表现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08,27(2):12-13.endprint

【摘 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选取肝HCC患者30例为HCC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肝胆管细胞癌患者30例为肝胆管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特点。结果:HCC组中有8例表现出肝内转移,1例有胆管结石,早期强化患者所占比例为767%;肝胆管癌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有肝内转移,6例有胆管结石,延迟强化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三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鉴别要点主要在于是否发生肝内转移及胆管结石,同时两者的强化阶段存在差异,必须在临床工作中引起重视。

【关键词】 肝细胞癌;肝胆管细胞癌;CT特点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2-02

肝细胞癌及肝胆管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常见类型,对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进行正确诊断,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分别对肝HCC患者及肝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CT扫描,并总结两种疾病的CT诊断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细胞癌患者30例为HCC组,另选取同期来院治疗的肝胆管细胞癌患者30例作为肝胆管癌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且经过术后病理学检查后确诊[1]。HCC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39±27)岁;肝胆管癌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45±2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CT机(美国GE公司生产的CT/e型CT扫描机)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膈顶位置至肝脏下缘部位,具体步骤为:①首先进行全肝平扫;②平扫后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100ml,注入速率为4~5ml/s;③注入完毕后的20~30s及65~75s后分别进行螺旋CT动脉期及门脉期全肝扫描;④增强扫描后进行延迟扫描,延迟时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一般为7~15min。扫描层厚均为8mm,部分病灶较小的患者进行35mm薄层扫描。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根据患者的CT扫描结果,统计两组患者中发生肝内转移、胆管结石的病例数,并分别统计早期强化及延迟强化的患者数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CC组中有8例(267%)表现出肝内转移,1例(33%)患者有胆管结石,患者多为早期强化;肝胆管癌组患者中有2例(67%)患者有肝内转移,6例(200%)有胆管结石,延迟强化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上述三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肝胆管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多伴有慢性胆管炎或胆管结石等合并症,有研究推断其发病原因与胆管系统的炎性反应有关[3]。肝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的确诊指标,患者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CT扫描能够及早发现病症的间接征象,为病症确诊提供条件。因此,分析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31 平扫结果 HCC组患者的病灶部位均呈现出低密度圆形或类圆形区域,有明显的占位效应,且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界限不明,肿瘤发生肝内转移的可能性较高,肝门部位病变患者的肝脏边缘部位有不同程度隆起;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显示,病灶大多为低密度片状区,肝脏边缘有不同程度的凹陷。本研究结果显示HCC组患者中发生肝内转移的患者比例为267%,远高于肝胆管癌组的67%。

32 增强及延迟扫描的差异性 HCC为血供良好的肿瘤类型,血供来源的90%为肝动脉;另有10%的血供来自门静脉[4]。CT增强扫描的早期结果显示:①病灶区有明显的环状强化,强化区域缺乏规律性,且肝动脉的内径明显增大;②门脉期病灶部位的强化效果变弱,直径超过6cm的病变区域中包括有不规则的组织坏死区域。同时,延迟扫描未表现出强化特点。肝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增强扫描特点有:①动脉期的肝脏边缘呈环形或延伸进肿瘤内,导致增强区域呈锥形;②病灶周围有异常灌注现象,且中心区域未坏死组织的强化结果不具有定型特点;③门脉期影像学特点显示,增强幅度减弱,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扫描范围内的胆管区域存在明显结石。本次研究中,HCC患者的早期强化率为767%,明显高于肝胆管癌组。此外,除了较为特殊的肝门区病变或肝内胆管扩张等病变类型外,其它HCC患者有胆管结石或钙化现象的可能性较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HCC组患者中有胆管结石的患者数量为1例。因此,影像学医师可通过观察早期强化图像中的病灶区域形状、门脉期病灶强化范围是否扩大及是否存在胆管结石,并注意延迟扫描图像中是否有强化特点等,对肝HCC和肝胆管细胞癌进行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特点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胆管结石、肝内转移及强化阶段差异等方面,临床诊断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滨,乔慧洁,于德新,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螺旋CT增强特征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A].第二届放射青年医师学术论坛暨第一届全国MR功能成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胡晓燕.18F-FDG PET/CT显像对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的比较研究[D].2011.

[3]雷晓锋.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并4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报告[D].2012.

[4]杨丽,马存文,韩丹.肝内型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CT表现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08,27(2):12-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肝细胞癌
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替吉奥节拍性化疗联合TACE治疗晚期HCC的安全性分析
单纯微波消融及其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对比分析肝内型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采用CT的鉴别诊断
细胞自噬在原发性肝癌发生与防治中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