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赫艳杰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校也处在全面改革的转型时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研究生同样面临着学习、生活、恋爱婚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加强和改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研究生扩招,金融危机影响着研究生就业的观念以及对前途的信心,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及社会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也存在不少不足之处。
首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研究生是具有较高智力的群体,人们就自然而然地认为他们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和社会都有着较深刻的认识,认为他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因而就认为没有必要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存在误解。现实中人们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偏差,把它理解为是帮助有心理障碍的研究生克服心理障碍、对有心理疾病的研究生进行治疗的一种方式,导致其无法正视自身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最后,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途径的探索不够。当前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与大学生的基本上是同一班人马,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探索,使得研究成果在现实中的实际作用不大。
研究生是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对社会的期望也较高。心理学理论认为,期望值越高,心理承受力就越差。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文凭的价值在降低,社会上高学历人才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再由于优胜劣汰、择业竞争等改革的深入,研究生找工作时也需要努力推销自己,就业前景也不像理想中的那么乐观。一旦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定会导致心理不平衡。如果这些郁闷没有得到及时疏解的话,很容易将其演变成心理疾病,从而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心理学上的角色冲突,是指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自己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时所现的矛盾心态。对于当代的研究生来说,角色冲突的矛盾是相当普遍的。首先是时间和科研的角色冲突,研究生既要按时上课、学好应选课程,同时还要撰写代表自己科研能力的论文。
社会的发展要求对研究生的培育,不仅让他们成为富有智慧的人,还要培养成为思想健康的人。然而现实中,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几乎成了教育功利性的工具。对于刚录取的研究生来说,学院规定他们参加各种讲座,虽然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力,但这对研究生的发展不无益处,也无可厚非。然而一些社团组织搞的一些活动,无关紧要的,却要求大部分研究生都要参加,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占用了大量宝贵时间不说,还让研究生在学校中过早地接触了形式主义,形成了社团只会做无用功的抱怨,失去了它本来提高研究生能力的良好目的。
心理专家认为: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都来自不合理或不合逻辑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对客观现实缺乏合理的认知。具体表现为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片面化。①研究生是时代精英、天之骄子,渴望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然而也容易在自我意识方面出现偏差。这就要求研究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地把自己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走出自我封闭的天地;确定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找准自我评价标准;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乐观而不盲目,克己而不过分。
近年来,生态学的观点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生态学的观点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最主要的是强调物质硬环境和人际文化软环境的重要作用,强调系统生态环境即整个校园环境的建设。②高校要注重研究生所生活的物质硬环境和文化软环境的建设,为其提供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注入人文关怀,这就可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提供较好的环境基础。以学术论坛为载体,鼓励质疑争辩,促使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的学术氛围来丰富研究生的学习渠道。
学生生活在自己的寝室、班级中,与同学接触频繁,能及时地了解身边的人,这样就能够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当身边的同学有异常时,他们往往能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或帮助找相关的辅导教师。朋辈心理辅导能使研究生当前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为及早发现和诊治研究生心理疾病提供信息和帮助,能防患于未然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对自己进行着内部的整合,也就是说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帮助了自己,这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也有利于朋辈辅导员自身的健康成长。
注解:
①王勇慧,李菊顺. 心理学: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②林莺莺.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 福建师范大学党报,2005,4.
③何秀梅,熊建练.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