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价值

2015-01-15 09:36:16王丽
中外医疗 2015年29期
关键词:二聚体肺动脉栓塞

王丽

长春市第二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 130062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价值

王丽

长春市第二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 130062

目的 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来该院入住的96名患者作为观察组,疾病分布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1例、肺动脉栓塞30例、恶性肿瘤35例。31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 结果 观察组中各类型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超过正常值,对照组含量属于正常。观察组中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一个分子标志物。临床上可能引起血栓的疾病,均应考虑进行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血浆;D-二聚体;测定;临床价值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当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其含量很低;当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其在体内含量将会明显上升[1-3]。因此,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对诊断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整群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来该院入住的患者96例,通过对几种疾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进行测定,观察其含量变化与疾病发生严重情况的关系,进一步评价其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来该院入住的患者96例。按疾病类型分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1例,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2±7)岁;肺动脉栓塞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5)岁;恶性肿瘤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4)岁。上述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来该院检查的健康人群31例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3±4)岁。对照组人群均在两周内无服药史。各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血浆中D-二聚体的测定 利用D-二聚体的抗原性,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操作如下。

采用日本积水医疗株式会社D-二聚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收取静脉血5mL,以1:9的比例用3.8%的枸橼酸钠胺进行抗凝,5 000 r/min离心10min,上层黄色透明液体为血浆。取得血浆后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的说明步骤进行操作[2]。

1.2.2观察组血浆中D-二聚体的测定 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根据患者的病理状态,选择合适的时间测定。操作同对照组。

1.3 各疾病中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价值

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检测。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血管内皮损伤和组织创伤,机体发生纤维蛋白溶解,出现血栓。此时,D-二聚体出现最早,人体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增高。因此,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对检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很重要。

用于肺动脉栓塞疾病的诊断。肺动脉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者外源性的栓子将肺动脉的主干或者分支产生了堵塞,导致肺循环发生了障碍。因为出现了血液栓塞现象,导致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较正常来说升高。虽然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的细胞过分的分裂增殖,高于机体正常需求的部分发生聚集,形成肿瘤。大量实验证实,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的D-二聚体含量较正常人大大升高。因此,检查是否患有恶性肿瘤时,要进行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检查。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计算,治疗前后检测指标变化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判定标准

正常健康人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14~0.26mg/L。若所测含量高于正常值,则证明有相应疾病的可能[4-6]。

2 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均超标,对照组D-二聚体含量正常。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分别较对照组相比P均<0.05,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组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结果及相关数据(±s)

表1 各组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结果及相关数据(±s)

组别D-二聚体含量(mg/L)t值(与对照组比较) P值(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n=3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n=31)肺动脉栓塞(n=30)恶性肿瘤(n=35)0.21±034 3.81±1.13 5.33±1.24 7.20±1.41 -17.755 -22.513 -28.993 <0.05 <0.05 <0.05

3 讨论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各疾病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均超过正常范围。对照组健康人群D-二聚体含量均属于正常值。同时,经过统计学的t值检验后,P值均<0.05,即每组疾病与对照组分别比较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例如恶性肿瘤的均数±标准差为(7.20±1.41),与正常范围相比差距最大。因此,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对于疾病的诊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D-二聚体是纤溶酶将纤维蛋白进行降解的产物,能够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的生成,起到平衡作用。

对于D-二聚体含量测定的研究较多,时勇等[7]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了临床测定,测定结果显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人群有升高,初步证明了临床检验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重要价值。根据肺动脉栓塞的发病机制,从中得到启发。由于肺动脉栓塞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均会发生血栓现象,而当机体发生血栓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时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则反映着高凝状态的轻重程度。该文就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恶性肿瘤的组织异常增生,血液聚集等经证明均有明确的血液变化,因此检测D-二聚体的含量是临床上血液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可以用作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一个分子标志物[8]。所以对发病机制中可能发生血栓的疾病,该科室对肺动脉栓塞患者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跟踪,以此来检测疾病发展状态,这一方法发挥了显著性的作用。因此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期间,均应该注意血液中各指标的变化,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是血浆中最具标志性的项目之一。因此,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对于上述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D-聚体含量是评价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方面的一个指标。因此对于很多涉及到可能发生血栓、纤溶亢进等现象的疾病,它的含量检测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为临床上指定诊疗方案等提供方便。加上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在实际操作时简便、快捷,故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进行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1]高丽枫.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作用及展望[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1):17-18.

[2]王合珍.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4,4(6):148-149.

[3]姜凤全,曹盛吉,王俊峰.肺血栓栓塞患者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9):1279-1280.

[4]李炳生.CA-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8):616.

[5]何雪明,黄中学.硅沉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J].内科,2013,8(3):71.

[6]何恩萍,吴家梅.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8):2.

[7]时勇.肺动脉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1):1447-1448.

[8]陈亮,周嘉敏,黄启伟,等.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3(8):89.

The Clinical Value of Plasma D-dimer

WANGLi
Clinical laboratory,Changchun Second Hospital,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62 China

s]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lasma D-dimer.MethodsSelect 96 cases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14 to May 2015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our hospital.It includes 31 cases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30 cases of pulmonary embolism,35 cases with cancer,select 31 cases healthy people as the control group.All the patients gave the plasma D-dimer content determination.ResultsPlasma D-dimer observation value of the patients with various types of disease in observation group is higher than normal and the control group is normal.D-dimer content of each type of disease in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ich i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D-dimer is a hypercoagulable state in vivo and fibrinolysis of amolecularmarker.It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determination of D-dimer contentwhen the disease can cause blood clots in clinical.The variation in content of D-dimer has high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clinical disease.

Plasma;D-dimer;Determine;Clinical value

R4

A

1674-0742(2015)10(b)-0191-02

王丽(1972.11-),女,吉林长春人,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

2015-07-19)

猜你喜欢
二聚体肺动脉栓塞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肺动脉肉瘤:不仅罕见而且极易误诊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CTA表现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