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鹏+谢立黎
摘要:以往受数据和分析方法的限制,研究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现状和变化存在两点不足:一是以60岁作为起点不利于掌握主要生活来源变化的所有转折点,二是现有研究无法回答同一批老年人随年龄增大生活来源变化的情况。本研究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45岁为年龄起点揭示从中年到老年主要生活来源变化的重要转折点。并结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队列分析方法分析2000年队列的老年人生活来源在10年间的变化。分析显示:受退休制度影响,我国老年人口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的比例都呈现出阶梯状变化趋势;60~69岁是重要转变时期,城镇老年人依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生活的排位在60岁交换形成“剪刀型”分布,农村老年人依靠劳动收入和家庭供养的排位在68岁交换形成“沙漏型”分布,75岁以后逐渐保持稳定;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老年人自养能力有所增强。研究说明老年人的收入来源结构不仅可以反映出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还可以体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队列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4)06-0003-09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4.06.001
Chinese Elderlys Main Economic Resource and Cohort Change
DU Peng, XIE Lili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pulation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data and analyzing method, previous studies of elderlys main economic resource are insufficient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first, when does transition begin before 60? Second, how does the economic resource change as the 2000 cohort of elderly growing older? This study uses the 6th census data to demonstrate the transitional trend of economic resource by analyzing data from the age of 45. Moreover, trace the 2000 cohort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main economic resource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elderly rely on pensions experienced a ladderlike transition; 2) 60 to 69 was the important period of change and gradually became stable after 75. In urban area, the rank of labor income and pension switched at 60 forming “scissorlike” distribution, while in rural area, the rank of labor income exchanged with family support forming “sandglasslike” distribution; 3) the older people had better selfsupport capabilit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income structure of older people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ir financial situation, but also embody the national level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older people; main economic resource; cohort study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从1994年开始关注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变动情况,现有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运用横截面数据比较老年群体内部的主要生活来源差异。如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1~3]、低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差异等[4~5];二是运用不同时期的数据比较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变化。不同学者们利用1994年、2000年和2010年的全国调查数据分析[6~8],发现老年人对子女供养的依赖性在逐步减弱,主要生活来源的结构从单一来源转变为三大支柱,且主要依靠子女供养、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的老年人口比例也在随着时间发生改变。
尽管现有研究已经勾勒出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大致结构,但或因为数据,或因为分析方法的限制,两类研究在分析上都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在利用横截面数据开展的研究中,大多采用60岁作为分析起点,这对于分析进入老年期后主要生活来源的状况固然没有问题,但却不能呈现出一些重要的转折点。例如,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近一半(47%)的60岁城镇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是离退休金,但是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比例具体是从何时开始低于离退休金的我们不得而知,而两者的交叉点对于研究提前退休现象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又例如城镇女性在60岁时依靠劳动收入的比例已经远低于家庭供养和离退休金,仅为18.4%,其主要生活来源的结构转变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这就需要将现有的分析年龄往前推移,并且采用单岁组进行分析,而现有研究并没有做到这么细致。
另一方面,在分析主要生活来源的变化时,已有研究是将不同时期的相同年龄组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更多体现的是老年人内部代际更替带来的变化。例如,由于新进入60岁的老年人在早期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比10年前60岁的老年人有所改善,使得依靠离退休金和劳动收入的比例有了明显提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批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否会发生变化?例如,2000年60岁的老年人活到2010年70岁时,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否保持不变?依靠子女供养的比例是否会提高?现有的研究并不能回答这些问题。
针对上述发现的两点不足,在本研究中,笔者将利用2000年和2010年的普查数据,以45岁作为起始年龄,采用单岁组分析不同性别和城乡之间主要生活来源的差异,以期呈现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结构的整体趋势和转折点。此外,运用队列分析方法,将从2000年活到2010年的老年人视为一个队列,分析该队列老年人10年间主要生活来源的变化情况。
二、数据与定义
本文使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45岁为分析起点。在2010年的调查中,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分为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财产性收入、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和其他,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将失业保险金、财产性收入和其他归为一类,最终划分为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养老金、家庭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五大类。
2000年的调查中规定“未工作者主要生活来源”问题一共有6个答案选择,分别为退休金、基本生活费、家庭其他成员供养、财产性收入、保险和其他。为了跟2010年进行对比,将基本生活费归为最低生活保障,财产性收入、保险和其他都归为其他。需要注意的是,在2000年的调查中只针对没有工作的老年人调查主要生活来源,而本文考虑的是全部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因此只能将劳动收入作为仍在就业的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这一推论虽然不是直接调查主要生活来源的结果,但从各方面的数据分析看,还是比较接近实际的情况[9]。
三、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现状
1.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总体情况
从总体情况来看,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的主要生活来源仍然由家庭供养(40.7%)、劳动收入(29.1%)和离退休金养老金(24.1%)组成,以这三种形式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93.9%。虽然2010年我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仍然集中在家庭供养、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这三大支柱上,与2000年的普查结果相同。但与10年前相比,各部分所占比例出现了明显变化。依靠家庭供养和劳动收入的老年人比例与2000年相比均降低了3个百分点,而值得注意的是,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的老年人比例比2000年的19.6%增加了4.51个百分点。此外,依靠最低收入保障的老年人比例从2000年的1.6%增长到3.9%,提高了一倍多,成为各种主要生活来源中变化最大的一类[10]。
图12000年和2010年分年龄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
数据来源: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
从分年龄的情况来看,不同年龄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存在明显差异。劳动收入是低龄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如图1所示,随着年龄增高,劳动收入所占比例下降,劳动收入与家庭供养相交于67岁左右,之后家庭供养成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与2000年相比,离退休金养老金呈现出“阶梯状”趋势,分别在50岁、55岁和59岁前后有明显的提高,这主要是受我国退休制度的影响,女性工人50岁退休,女性干部55岁退休,男性一般是60岁退休。由此可以推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和退休制度不断完善,新进入老年期的人口年轻时工作的比例会提高,以离退休金养老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阶梯状”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加之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个体在进入老年期后对家庭供养的依赖会逐渐减小,老年人的经济独立性会逐步提高。
2.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的性别差异
我国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老年人以劳动收入为主的比例最高,达到36.6%,其次是离退休金养老金和家庭供养,比例分别为28.9%和28.2%。而女性老年人则主要依靠家庭供养,有52.6%的女性老年人生活主要来源是子女或者其他家人的经济支持,比男性老年人高出24.3个百分点,见图2。可见女性老年人的经济独立性相比男性更低一些。
图22010年分年龄、分性别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
从分年龄情况来看,男女之间的这种差异就更加突出。男性在69岁以前都主要依靠劳动收入维持生活,而女性从62岁开始依靠家庭供养的比例就超过了劳动收入。在8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60%的男性高龄老年人依靠家庭供养生活,而女性高龄老年人则高达78.3%。在离退休金养老金方面,男女也有显著差别。男性从50岁开始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的比例出现缓慢上升,从58岁左右开始经历一个陡然上升的过程,60岁以后增长趋势又趋于平缓,维持在30%左右。这种变化正好印证了提前退休现象的大量存在,排除一些特殊工种允许55岁退休,有超过10%的男性至少在57岁左右就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不仅加剧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矛盾,还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在讨论延迟退休的同时,首先应该整顿提前退休现象。相比之下,女性提前退休的现象并不突出,以离退休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比例在49~50岁之间经历快速提高,之后便趋于平缓,维持在20%左右,直到70岁左右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这主要跟过去妇女工作参与率低有关。
3.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城乡差异
在城镇,全国以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养老金、家庭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的比例依次占老年人口总体的12.9%、50.1%、31.4%和3.1%。农村各主要生活来源相应的比例为41.2%、4.6%、47.7%和4.5%。从图3可以清楚地看到,城乡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构成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在城镇,是由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养老金和家庭供养形成的三根支柱,而在农村则主要依靠劳动收入和家庭供养两大生活来源。
图32010年分年龄、分城乡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
在城镇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中,以劳动收入为主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而以离退休金养老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比例在45岁到73岁之间呈上升趋势,之后趋于平缓,两者在60岁交汇形成“剪刀型”分布;而以家庭供养和低保为主的人数比例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中国农村中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中,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数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以家庭供养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数比例则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上升,两种来源此消彼长,在68岁交汇形成“沙漏型”分布(各占大约45%)。以离退休金养老金或低保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数比例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涨,但其基数和上涨幅度都非常小,其比例在各年龄段中均低于10%。
从城乡分性别的情况来看(见图4),城镇男性中老年人生活来源更主要依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各个年龄对家庭的依赖都低于城镇女性。从年龄分布来看,城镇男性的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构成的“剪刀”开口比城镇女性大,交汇点在60岁左右,比女性的55岁延后了5年。农村男性的主要生活来源构成了一个左大右小的“沙漏”,劳动收入和家庭供养的交汇点在70岁,之后,家庭供养为主的比例取代了以劳动收入为主的比例,成为农村男性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中国农村中老年女性的主要生活来源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与农村中老年男性基本相似,但与农村中老年男性不同的是,农村女性“以劳动为主”和“以家庭供养为主”的人数比例变化呈一个均匀的“沙漏型”分布,两者的交点比男性年龄低,大约在65岁左右,在此前后,劳动收入和家庭供养比例此消彼长。值得注意的是,65岁以后的农村女性老年人的自我经济供养能力最弱,其享受离退休金养老金的比例甚至低于以最低生活保障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比例,因而农村女性老年人应该成为最受关注的老年人口群体。
四、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队列分析
在过去的分析中,由于受到数据的限制,研究者往往使用图5的方法分析主要生活来源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但是这种比较方式并不能准确反映年龄的影响作用,因为使用横截面数据的比较,不能排除时代和老年人口代际更替的影响。例如,在利用2010年的数据比较60岁和70岁组的老年人生活来源的变化时,由于新进入老年期的老年人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其受教育程度可能更高,女性老年人年轻时参加工作的比例更高,进而享受离退休金养老金待遇的比例可能更高,经济独立性更强。尽管从图5和图6来看,两种比较方式的变化趋势是相似的,但是用图5这种方式分析主要生活来源随年龄的变化并不准确。更好的方式是使用图6中的相同队列进行比较分析,例如2000年60~64岁的主要经济来源结构与2010年70~74岁的主要经济来源结构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排除老年群体内部代际更替的影响,减小误差。
为了进一步说明两种分析方式的区别,笔者在表1中将队列变化与截面数据变化进行了对比。其
图42010年分年龄、分城乡、分性别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
图52010年分年龄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
图6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队列变化
中,“队列变化”是指从2000年活到2010年的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与10年前相比发生的变化,“截面变化”是指2010年各年龄组与同年上一个10岁组相比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到,两种方式比较出来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以队列方式分析时,各年龄段劳动收入的减少比例比用2010年截面数据分析减少的比例更大。以70~74岁组为例,2000年60~64岁的老年人口活到2010年时,主要依靠劳动收入的比例为18.1%,比10年前减少了31.9个百分点。若同2010年60~64岁组的老年人相比,则比同年年轻10岁的老年组低30个百分点。虽然从百分数来看差异很小,但这说明,2010年新进入60~64岁组的老年人依靠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比例较2000年60~64岁组的比例小,结合离退休金养老金比较就会发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新进入老年期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金养老金的比例有所提高而产生的。因此,如果单纯看年龄的影响,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依靠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比例减少幅度更大。其他类型的生活来源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是离退休金养老金的变化,如果以队列分析,各年龄组的比例都有一定提高,这可能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的普及有关,造成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原来没有社保的老年人获得了社会保障。而如果以截面数据比较,整体变化并不明显且有减少的趋势,这是因为新进入各个年龄组的老年人经济独立性更强,造成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新进入各年龄组的老年人。又如依靠家庭供养,虽然从队列和横向的比较来看,比例都是随着年龄提高有所提高,但是截面的变化明显大于队列变化,也就是说,如果使用同一年的数据分析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随年龄增大的变化,则可能夸大年龄提高对家庭供养依赖性增大之间的关系。可见,使用同一年的数据分析主要生活来源随年龄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误差,使用队列的分析方式更为准确。下面笔者就以队列的方式分析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变化情况。
如果把2000年活到2010年的老年人作为一个队列来分析,将其与2000年相比,最突出的变化是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口比例大幅度下降(25.4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的是依靠家庭供养的比例明显提高,比10年前提高了16.7个百分比。相比之下,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口比例比较稳定。
从分年龄的情况来看,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在75岁以后逐渐保持稳定。在此之前,主要是劳动收入与家庭供养此消彼长的变化。60~69岁是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重要转变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老年人由于健康可能出现较大变化,使得其参与劳动的能力减弱,主要生活来源从劳动收入转变为家庭供养,其中农村老年人受此影响更为突出,尤其是农村高龄老年人。从表1可以看到,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生活来源虽然相对稳定,但是依靠劳动收入比例下降的同时,依靠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提高幅度最大,由此可以推测,有相当数量的高龄农村老年人由于健康问题不得不停止劳动后,转为依靠低保生活,这部分老年人面临健康经济状况差、无子女供养的多重危机,政府应该给予重点扶持。
分性别的统计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间,男性和女性老年人依靠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比例都有大幅度下降(见表2),尤其是男性老年人变化最为明显,比10年前下降了26.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女性退出劳动的时间都早于60岁,这与前面分析的女性收入来源转折点吻合。对于女性老年人而言,尤其是高龄女性老年人,对家庭供养的依赖仍然十分突出,但75岁以上的女性老年人10年后依靠家庭供养的比例减少了2.8个百分点,这主要与高龄女性老年人丧偶率高,以及女性老年人在经济方面对老伴的依赖有关,可见婚姻对女性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和最低收入保障的老年人口比例都有一定提高,这些变化主要与近10年来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低保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密切相关。但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筹集资金难,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农村养老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依靠这部分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生活仍然十分困难。
五、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45岁为起始年龄,分单岁组对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构成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队列的角度分析了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总体而言,2010年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仍然以家庭供养为主,但是与2000年相比,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和最低收入保障的比例有了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有所改善。
我国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老年人以劳动收入为主,而女性老年人则主要依靠家庭供养。从变化趋势来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受退休制度影响,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的比例都呈现出阶梯状变化趋势,男性在58~61岁之间快速提升,女性在50岁左右快速提升。
在城镇,离退休金养老金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农村则依靠自主劳动收入。不管在城镇还是农村,老年人的自养能力相对过去都有所增强,但增强的方式不同。随着城镇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城市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程度提高,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离退休金养老金来维持日常生活。但在农村,由于养老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的影响,加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的原因,许多老年人不得不依靠自身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因而,他们的实际经济状况可能较差。从分年龄的变化趋势来看,城镇老年人依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的排位在60岁时出现交换,形成“剪刀型”分布;而农村老年人来源单一,以劳动收入和家庭供养为主的人数比例此消彼长,在68岁交汇形成“沙漏型”分布。
通过比较两种分析方式,文章指出,考虑到老年人口内部的代际更替,以往利用同一年数据分析主要生活来源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存在误差,虽然总体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会夸大高龄老人对家庭供养的依赖。从队列分析的结果来看,60~69岁是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重要转变时期,这与老年人的健康变化有一定关系,而农村高龄老年人受此影响最为突出。75岁以后,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逐渐保持稳定,但由于女性丧偶率高于男性且对老伴经济依赖强,因此,高龄老年妇女丧偶后如果没有其他家庭成员提供经济支持,很容易陷入贫困和老无所养的困境。
此外,分城乡的分析结果为提前退休现象提供了数据支持。队列分析发现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和最低收入保障的老年人口比例比10年前有一定提高,这说明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的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由于扩大了参保条件和覆盖范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障。可见,老年人的收入来源结构不仅可以反映出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还可以体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今后在开展相关研究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挖掘主要生活来源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杜鹏. 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现状与变化[J]. 人口研究,2003,(6).
[2] 杜鹏,武超. 1994~2004年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变化[J]. 人口研究,2006,(2).
[3] 王红丽,丁志宏.我国老年人主要经济生活来源的变迁分析——基于性别的视角[J],兰州学刊,2013,(1).
[4] 同[2].
[5] 姜向群,郑研辉. 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及其经济保障问题分析[J]. 人口学刊,2013,(2).
[6] 杜鹏,武超. 中国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之分析[J]. 中国社会工作,1998,(3).
[7] 同[1].
[8] 同[5].
[9] 同[1].
[10] 杜鹏. 中国老年人的概况和特点[M]//邬沧萍, 杜鹏.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2:110-122.
[责任编辑方志]
分性别的统计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间,男性和女性老年人依靠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比例都有大幅度下降(见表2),尤其是男性老年人变化最为明显,比10年前下降了26.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女性退出劳动的时间都早于60岁,这与前面分析的女性收入来源转折点吻合。对于女性老年人而言,尤其是高龄女性老年人,对家庭供养的依赖仍然十分突出,但75岁以上的女性老年人10年后依靠家庭供养的比例减少了2.8个百分点,这主要与高龄女性老年人丧偶率高,以及女性老年人在经济方面对老伴的依赖有关,可见婚姻对女性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和最低收入保障的老年人口比例都有一定提高,这些变化主要与近10年来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低保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密切相关。但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筹集资金难,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农村养老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依靠这部分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生活仍然十分困难。
五、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45岁为起始年龄,分单岁组对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构成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队列的角度分析了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总体而言,2010年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仍然以家庭供养为主,但是与2000年相比,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和最低收入保障的比例有了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有所改善。
我国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老年人以劳动收入为主,而女性老年人则主要依靠家庭供养。从变化趋势来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受退休制度影响,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的比例都呈现出阶梯状变化趋势,男性在58~61岁之间快速提升,女性在50岁左右快速提升。
在城镇,离退休金养老金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农村则依靠自主劳动收入。不管在城镇还是农村,老年人的自养能力相对过去都有所增强,但增强的方式不同。随着城镇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城市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程度提高,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离退休金养老金来维持日常生活。但在农村,由于养老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的影响,加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的原因,许多老年人不得不依靠自身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因而,他们的实际经济状况可能较差。从分年龄的变化趋势来看,城镇老年人依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的排位在60岁时出现交换,形成“剪刀型”分布;而农村老年人来源单一,以劳动收入和家庭供养为主的人数比例此消彼长,在68岁交汇形成“沙漏型”分布。
通过比较两种分析方式,文章指出,考虑到老年人口内部的代际更替,以往利用同一年数据分析主要生活来源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存在误差,虽然总体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会夸大高龄老人对家庭供养的依赖。从队列分析的结果来看,60~69岁是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重要转变时期,这与老年人的健康变化有一定关系,而农村高龄老年人受此影响最为突出。75岁以后,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逐渐保持稳定,但由于女性丧偶率高于男性且对老伴经济依赖强,因此,高龄老年妇女丧偶后如果没有其他家庭成员提供经济支持,很容易陷入贫困和老无所养的困境。
此外,分城乡的分析结果为提前退休现象提供了数据支持。队列分析发现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和最低收入保障的老年人口比例比10年前有一定提高,这说明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的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由于扩大了参保条件和覆盖范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障。可见,老年人的收入来源结构不仅可以反映出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还可以体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今后在开展相关研究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挖掘主要生活来源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杜鹏. 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现状与变化[J]. 人口研究,2003,(6).
[2] 杜鹏,武超. 1994~2004年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变化[J]. 人口研究,2006,(2).
[3] 王红丽,丁志宏.我国老年人主要经济生活来源的变迁分析——基于性别的视角[J],兰州学刊,2013,(1).
[4] 同[2].
[5] 姜向群,郑研辉. 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及其经济保障问题分析[J]. 人口学刊,2013,(2).
[6] 杜鹏,武超. 中国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之分析[J]. 中国社会工作,1998,(3).
[7] 同[1].
[8] 同[5].
[9] 同[1].
[10] 杜鹏. 中国老年人的概况和特点[M]//邬沧萍, 杜鹏.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2:110-122.
[责任编辑方志]
分性别的统计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间,男性和女性老年人依靠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比例都有大幅度下降(见表2),尤其是男性老年人变化最为明显,比10年前下降了26.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女性退出劳动的时间都早于60岁,这与前面分析的女性收入来源转折点吻合。对于女性老年人而言,尤其是高龄女性老年人,对家庭供养的依赖仍然十分突出,但75岁以上的女性老年人10年后依靠家庭供养的比例减少了2.8个百分点,这主要与高龄女性老年人丧偶率高,以及女性老年人在经济方面对老伴的依赖有关,可见婚姻对女性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和最低收入保障的老年人口比例都有一定提高,这些变化主要与近10年来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低保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密切相关。但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筹集资金难,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农村养老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依靠这部分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生活仍然十分困难。
五、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45岁为起始年龄,分单岁组对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构成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队列的角度分析了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总体而言,2010年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仍然以家庭供养为主,但是与2000年相比,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和最低收入保障的比例有了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有所改善。
我国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老年人以劳动收入为主,而女性老年人则主要依靠家庭供养。从变化趋势来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受退休制度影响,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的比例都呈现出阶梯状变化趋势,男性在58~61岁之间快速提升,女性在50岁左右快速提升。
在城镇,离退休金养老金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农村则依靠自主劳动收入。不管在城镇还是农村,老年人的自养能力相对过去都有所增强,但增强的方式不同。随着城镇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城市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程度提高,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离退休金养老金来维持日常生活。但在农村,由于养老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的影响,加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的原因,许多老年人不得不依靠自身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因而,他们的实际经济状况可能较差。从分年龄的变化趋势来看,城镇老年人依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的排位在60岁时出现交换,形成“剪刀型”分布;而农村老年人来源单一,以劳动收入和家庭供养为主的人数比例此消彼长,在68岁交汇形成“沙漏型”分布。
通过比较两种分析方式,文章指出,考虑到老年人口内部的代际更替,以往利用同一年数据分析主要生活来源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存在误差,虽然总体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会夸大高龄老人对家庭供养的依赖。从队列分析的结果来看,60~69岁是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重要转变时期,这与老年人的健康变化有一定关系,而农村高龄老年人受此影响最为突出。75岁以后,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逐渐保持稳定,但由于女性丧偶率高于男性且对老伴经济依赖强,因此,高龄老年妇女丧偶后如果没有其他家庭成员提供经济支持,很容易陷入贫困和老无所养的困境。
此外,分城乡的分析结果为提前退休现象提供了数据支持。队列分析发现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和最低收入保障的老年人口比例比10年前有一定提高,这说明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的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由于扩大了参保条件和覆盖范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障。可见,老年人的收入来源结构不仅可以反映出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还可以体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今后在开展相关研究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挖掘主要生活来源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杜鹏. 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现状与变化[J]. 人口研究,2003,(6).
[2] 杜鹏,武超. 1994~2004年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变化[J]. 人口研究,2006,(2).
[3] 王红丽,丁志宏.我国老年人主要经济生活来源的变迁分析——基于性别的视角[J],兰州学刊,2013,(1).
[4] 同[2].
[5] 姜向群,郑研辉. 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及其经济保障问题分析[J]. 人口学刊,2013,(2).
[6] 杜鹏,武超. 中国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之分析[J]. 中国社会工作,1998,(3).
[7] 同[1].
[8] 同[5].
[9] 同[1].
[10] 杜鹏. 中国老年人的概况和特点[M]//邬沧萍, 杜鹏.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2:110-122.
[责任编辑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