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奋琦
〔关键词〕 阅读教学;朗读;默读;
浏览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3—0091—01
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几个口号和做法值得商榷,分述如下:
一、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上开始频频出现一个口号“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个口号所以受到大多数老师的青睐,而且频频出现在课堂,尤其是公开课的课件、大屏幕上。是因为这句话完全把阅读文本的方式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完全符合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此为“伪口号”,原因如下: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阅读方式的选择确是科学的,并非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的。以什么样的方式读课文,取决于课文的体裁、课文的长短、课文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的上课阶段。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体裁、长短、语言特点、上课的过程选择适当的阅读方式。
1.朗读:从文章的体裁、长短、语言特点上看,朗读多适用于诗歌、文言文教学。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把握比较准确的诗文的节奏、体会诗文的音乐美、感受作者的感情。
记叙文、议论文当中一些精彩的片段,也需用朗读的方式才可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妙处。
小说当中的对话往往比较精彩,像《变色龙》《范进中举》等文章中的对话环节,若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和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人物形象的理解就会迎刃而解。
戏剧的阅读教学采用朗读的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只有在反复的朗读和对话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人物的世界、理解人物事件的矛盾冲突。
从上课环节上看,朗读的方式则多用于诗歌教学的始终,文言文教学的初读课文、把握文章节奏以及学生的背诵阶段,小说当中一些精彩的、揭示或深化文章主题的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朗读体会,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默读:课文类型上多用于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教学。记叙文、说明文、小说往往都是比较客观的交代情节、描述情景或特征,加之此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用默读的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在上课环节上,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细读课文,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考、探究时,用默读的方式更为适宜。学生在默读的时候还可以勾画、圈点、批注、思考甚至进行必要的交流,学生眼、脑、手在此过程中都得到了锻炼。
3.浏览: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式,适用于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等文体的阅读教学。在上课环节上,大多用于精读文章之时,学生可以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以浏览的方式可以迅速找到一些关键词语、关键段落。
4.跳读:跳读的方式主要运用在对课文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研读阶段,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找到一些关键语句和词语,通过反复的读与揣摩,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入地理解与感悟。
二、 学好语文就是多读课外书
学好语文绝不仅仅是多读书的问题,理由如下:
1.大量的阅读作为提高语文水平的途径,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语文学习还需要通过强化记忆的方式,对大量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等进行必要的积累,而有许多知识性的东西是必须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才能够掌握的。
2.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基本的字词的积累、修辞方法的掌握和使用、文学常识的了解、语言的综合运用,到文段的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写作等,都需要学生通过经典课文的学习和老师的指导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个人仅从阅读当中只能是得到一些不连贯的、零碎的语文知识和情感体验。
3.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方式是单一的,主要是默读、浏览,所以学生的听、说、朗读、演讲等能力很难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完成。
4.现在的阅读书籍更倾向于快餐式、图片化、电子形式,学生的阅读需求则更多地呈现单一性和简单性,对文本的阅读,则处于浅阅读阶段。他们只注重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的低层次需求。
三、课文只是例子而已
课文只是个例子,这话没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义,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努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之规定。
有人上《黄河颂》,请来音乐老师,教学生唱《黄河大合唱》,一堂课就在歌声中结束了。美其名曰:与其他学科的完美渗透。
当文本只是被当作“例子”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与语文本真渐行渐远了。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