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3—0056—01
小学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编排意图,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班级特点、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进行设计,而且设计的练习题要能及时对教材中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使之具有应用性、层次性、实践性与趣味性。
一、练习设计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
练习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因此,数学练习内容应根据教材特点,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后,可提问:“怎样的数是质数?怎样的数是合数?1是什么数呢?为什么?你能找出20以内的质数吗?”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特点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个别学生经常会把57和87当质数,因为他们只是粗略地观察到个位上是7,就认为是质数,这时教师若能设计让学生找它们的因数,学生才会加深理解。又如,在教学“对长方体的认识”时,为了强化学生对长方体各部分的认识,教师可设计动手操作的练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顶点、面、棱长的特点。
二、练习设计要体现自主性,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实践证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于相同的练习都能“消化”。因此,练习设计须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以供学生自主选择,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让同桌之间互说一句带“8的乘法算式”的话,有学生说:“我家有8张椅子,他家也有8张椅子,一共有16张椅子,算式是8×2=16。”“二(1)班在校广播操比赛中排成5排,每排有8人,一共有8×5=40名学生参加比赛。”……可见,学生可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调动积累的相关材料,并经过思维加工,生成多个解决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
三、练习设计要有梯度,要为学生提供思维的阶梯
由于学生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以及他们在智力开发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所以他们在认知水平上、技能的掌握上以及数学的思维方法上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每节课对学生的练习搞“一刀切”,布置的作业同质同量,其结果是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已经会做的习题,教师仍然要求做,这就不仅使学生觉得无味,而且还浪费了他们的精力;但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有的练习题他们根本不会做,教师还是要求其完成,同样亦是一种空耗,更影响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要灵活布置,还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分层递进,使学生牢固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定势,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如,在教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和”一课时,我设计的练习如下:
1. 基本练习: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它的棱长的和是多少?
2. 变式练习: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3. 综合或拓展练习: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高3分米的木箱,用三根铁丝捆起来,打结处要用1分米,这三根铁丝的总长是多少?
四、练习设计要少而精,切实为师生减负
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而且更要有质量的保证。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设计的练习少而精,要确保练习一步到位。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还要千方百计寻找闪光点,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得到全面的提升,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是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而且也能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练习,更加喜欢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