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林
〔关键词〕 学校文化;行为文化;教学行为;行政行为;
文化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3—0023—01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学校风气、学校氛围的体现,是学校理念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标志文化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代表着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这四项内容相互渗透,互为依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环境文化和标志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行为文化和理念文化”是发展的根本。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就学校行为文化建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行为文化概述
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包括管理机制的建设、学校办学规范、师生行为规范、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校园生活的运行等。
二、学校行为文化的建构
1. 教育行为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内使全体师生对学校理念认同、接纳,形成共识,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对外使学校理念由内向外传递,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形象,获得更多公众的认知、评价及赞誉。这一系列的活动主要是指学校的各种仪式、典礼以及各种主题活动、习俗活动。其中的仪式典礼包括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文艺演出、毕业典礼、新教师上岗仪式等。主题教育活动是指按序列开展爱国教育、感恩教育 、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健康教育及养成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2. 教学行为文化。教学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学校课程文化。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以“学、做、思”为原则,在积极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的同时,采取“主题整合式”全面整合、规范、提炼学校所有的活动课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序列化的、常规化的、体现学校文化主题的校本课程。
我校根据新建学校实际,提出“436课堂”概念,并设计出体现“学、做、思”合一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436课堂”的三大立足点:立足学校文化、立足课改传统、立足课改精神。“436课堂”是学校“海纳文化教育”的核心支撑,是对新课改“导学案式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是课程改革精神与学校文化融合的产物。
3. 学校行政行为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在形成过程中,行政行为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必须在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大框架下,加强民主建设、制度建设,改革管理模式实施分层管理。这个分层主要包括学校制度、教工手册、学生手册三个方面。其一,学校制度包括:总则、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其二,教工手册是学校教师生活相关制度的总和,也是教工了解学校文化的手段之一,它是在坚持学校核心理念基础上制定的。学校全体教工人手一份,将手册内容认真学习与落实。其三,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制度,这也是学生了解学校文化的手段之一,它是在坚持学校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的。学生人手一份,将手册内容认真学习与落实。
4. 学校习俗文化。根据传统节日文化,构建学校行为文化。如:退休教师团拜会、师德建设月、校园艺术节、师生联欢节等教学文化节日。中秋节、重阳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特殊纪念日。
5. 班级行为文化。班级行为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硬文化和班级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所谓软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三、行为文化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要常抓不懈。行为文化建设涉及到师生形象、素养、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的培养与实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有计划、逐步实施、不断完善的过程。学校要制定长远规划、分管领导统筹,把行为文化建设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常抓不懈,抓细抓实抓好。
2. 行为文化建设应与环境文化建设、理念文化、标志文化建设同步。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文化的支持,更离不开制度文化的约束和促进。故学校文化建设要统筹兼顾,相得益彰,突出各自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多方促进行为文化建设健康向上,逐步成熟。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