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探索

2015-01-14 14:13焦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有效追问精心设计指向性

焦梅

[摘 要]追问,简单地说就是追根究底地问。课堂上及时有效的追问,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又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选择好合适的追问内容,灵活运用追问的方式,把准追问的时机,使数学课堂的追问更加有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 有效追问 精心设计 指向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39

追问,简单地说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在目前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虽然也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追问,但由于教师在追问内容、追问方式、追问时机等方面把握的不够好,导致追问不能真正为深化学生的理解服务。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把握好追问的这几个方面呢?通过在教学中对追问进行探索与研究,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追问内容要精心设计

1.追问内容的指向性要明

课堂追问的目的是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难点,因此追问内容的指向性要明确。

案例:“解决问题”教学

师:四年级42名学生向“希望工程”捐款,第一组捐款430元,第二组捐款410元,第三组捐款390元,第四组捐款450元,平均每组捐款多少元?

投影显示:①(430+410+390+450)÷42=40(元);

 ②(430+410+390+450)÷4=420(元)。

师: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生:算式②。

师(追问):老师从总数除以42就知道算式①是错误的,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1:因为42是总人数,而不是总组数。

师(追问):非常好!那么,如果要想让算式①成立,应该如何提问?

……

上述教学,为了使学生弄清总人数与总组数在解决问题中的区别,教师先后对两个算式的成立条件进行追问。这样教学,追问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解决问题中一个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诸多变化,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提升辨别能力。

2.追问内容的层次性要清

教师如果对追问内容没有经过梳理就开始提问,势必会使学生感到不知该从何处着手回答教师的提问。因此,在追问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依据逻辑顺序或者学生的认知顺序,采取层层递进的追问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认识。

案例:“认识几分之一”教学

师:如果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组做实验,每个小组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生:2个。

师(追问):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组做实验,每个小组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生:1个。

师(追问):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组的话,应该怎样分?

生:半个。

师:这“半个”是我们口语说的,如果让你用一个具体的分数来表示的话,那就是——

生:1/2。

师(追问):如果把这1个苹果分给4个小组的话,应该怎样分?

生:平均分,每个小组分得这个苹果的1/4。

……

从上述教学中可以看出,为了使学生明确几分之一表示的真正含义,教师的追问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使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

二、追问方式要灵活选择

1.因果式追问

因果式追问,简言之就是一种由果溯因的追问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当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见解时,教师要想真正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明白学生知识的由来,就可以采取因果式追问,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案例:“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

师(板书“面积”):从字面上来看,面积可能会与什么有关系?

生:面。

师(追问):能说说你周围有面的物体吗?

生:书、铅笔盒、书桌、黑板、墙壁……

师(追问):你所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面的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樣。

师:我们把这种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

上述教学中,关于面积的意义的教学,教师主要从学生身边的物体谈起,让学生初步明白什么是物体的面,然后在这些物体面的大小比较中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面积。这里,因为有了前面的“因”,才有了后面追问的“果”,使学生理解起来更清楚,学习起来更自如。

2.发散式追问

发散式追问就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同时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这种追问方式一般用于一题多解、多样算法以及各种举例论证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案例:“因数与倍数”教学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倍数的问题。谁能依次说说4的倍数和6的倍数有哪些?(生回答后,师投影显示)

师:对4和6来说,8是谁的倍数?18是谁的倍数?24呢?

生:24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所以24是4和6公有的倍数。

师(追问):所以我们把24叫做——

生:4和6的公倍数。

师(追问):4和6的公倍数还有吗?有多少个?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

上述教学中,为使学生对公倍数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教师通过发散式追问,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对公倍数的认识上,而是不断深入。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更加完整系统地看待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具体。

三、追问时机要准确把握

1.在学生探究的兴趣点追问

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围绕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进行追问,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或者突破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案例:“三角形的认识”教学

师:你都见过哪些三角形的物体?

生:红领巾、三角铁、房屋的屋梁等。

师:你们知道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吗?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把三根木条围成的三角形木框和四根木条围成的四边形木框比较一下并拉一拉,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1:三根木条围成的三角形木框向任何方向都拉不动,四根木条围成的木框可以向任何方向拉伸。

师(追问):假如我们班里一个同学的椅子坏了,前后摇晃厉害,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修好吗?

生2:可以加一根木条与椅子的任意两边构成三角形,这样椅子就不会晃动了。

师(追问):加两根木条组成四边形,行吗?为什么?

生3:不行,因为这样组成的四边形时间长了以后还是会变形的,只有三角形最稳定,不会变形。

……

上述教学,教师主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进行追问,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动手、动脑,又使本来枯燥无味的三角形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增强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2.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追问

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新知的生长点,教师如能在此处及时进行追问,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为学生搭建起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促使学生的学习不断走向深入。

案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

师(投影显示28.8÷12、288÷120、2880÷1220、2.88÷1.2等算式):在这几个算式中,不用笔算,你觉得这些算式的结果一样吗?

生:一样的。

师(追问):为什么?

生1: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它们的结果不变,即28.8÷12=288÷120=2.88÷1.2=2880÷1220。

师(追问):那么,由此可以发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整数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2:依据商不变的规律,可以把小数除法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如何转化呢?

……

从上述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已有的整数除法的知识经验,恰恰是他们学习新知——小数除法的起点。为帮助学生顺利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获取知识,教师的追问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旧知,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指明了方向。

3.在学生思维的临界点追问

学生学习遇到障碍或产生思维冲突时,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似是而非的临界点,教师若在此处进行追问,则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的层次。

案例:“数的比较”教学

师(投影显示5640和8790):你知道这两个数哪个大些吗?

生:8790。

師: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生1:因为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所以从最高位看起,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追问):如果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并且位数也相同,又该如何比较大小呢?如3864○3529。

生2:如果数位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降位继续比,哪个数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按照这样的方法直至比较出结果为止。

……

上述教学,教师首先通过数位相同的数的比较,让学生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然后把问题继续引申,引导学生思考数位相同且最高位数字也相同的数的比较方法。这样教学,既使学习新知与总结方法水到渠成,又让学生深刻理解数的比较方法。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要想使追问更加有效,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不足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剖析,然后采取灵活的追问方式,引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在追问中思考更加深入,达到全面提高学习效果的目标。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有效追问精心设计指向性
一种接收换能器指向性凹陷方法
人大专题询问:增强监督“指向性”
声波测井圆环阵指向性设计
追问
在追问中生成数学课堂精彩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精心 激趣 提问 评价
课堂有效追问例谈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忽逢桃林 落英缤纷——我的“指向性写作”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