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寒强
[摘 要]交往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师生、生生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尊重与对话是一切教学的基石。数学教学有着一切教学的共性要求,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如何基于数学学科和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将尊重与对话既作为有效教学的基础保障,又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尊重与对话,进而实现数学教学价值的提升,是数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尊重 对话 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03
作为教育生活中最大的教学活动,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自然也承载着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构建生活方式、实现教育价值的使命。这样的使命并不会轻易实现,而需要以尊重和对话为前提,用浙江大学金生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师生之间的教育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对话,通过对话形成真正的沟通和交流,形成真正的相互作用”。金教授所倡导的对话,实质上是师生间的真诚对话,这种对话是伴随着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融合。这样的对话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展开呢?
一、以差异为前提,以尊重为基础
在集体学习中,差异的存在是显然的:经验上的差异,思维上的差异,能力上的差异,知识背景的差异,语言表达的差异,个性爱好的差异……面对差异,有些教师在潜意识中不能接受,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希望全班学生的学习速度要一样快,学习效果要一样好。事实上,只有好差、优劣、快慢、繁简、正误并存时,交流和对话才可能展开。
学生的差异可以通过课前调研发现,比如,设计“课前学习单”,或者进行访谈,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也可以在课堂中捕捉,充分“暴露”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基础等认识差异。
一位教师在教学“9加几”时,设计了“你会算9+4吗?在下面的空白处展示你的思考过程”的课前学习要求。从学生呈现的学习单来看(如下图),有的学生擅长画图,有的学生擅长列算式;有的学生方法多,有的学生方法少……这些差异正是课堂上开展对话的有利资源,方法不一样的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启迪,而方法多样化中又能找到统一性、简便性、快捷性等。
能否包容差异,能否看到差异的教学价值,跟“尊重”有着紧密的关联。尊重具有多重意义,首先是每个学生都享有上课、学习、表达,以及拥有公正评价的机会,而不是做“群众演员”,更不应该受到冷落与歧视;其次,表现为对学习水平、能力、结果的差异的认同,凡事需要一分为二,思维有“快”,就有“较快”、“不快”,能力有“强”,就有“较强”、“不强”,让学生从“不好”走到“好”,从“不快”变得“快”,从“不强”成为“强”,才是教学的本真追求。有尊重,才有宽松的学习、自由、坦诚、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故而,创设一个被学生所认可、接纳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对话的基础。
二、以对话为途径,以共生为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沟通需要借助“对话”来实现。我想这里的“对话”不应只是言语上的应答,更应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野融合和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有意义的活动,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
教学对话要有主题内容。在课堂中,对话的主要内容就是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要在明确主题的情况下展开对话,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发生多元的碰撞,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才能让学生掌握新知。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师生之间的每一次交流,都应该与教学内容或学习内容相关。脱离这个主题,对话就是无效的、不合理的、无用的。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照相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继续与学生交流:“老师也特别喜欢照相,你们认为老师喜欢照正面还是侧面呢?”学生开始小声议论起来,此时顺水推舟:“如果照正面,你能看到什么呢?侧面呢?背面呢?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师生之间看似平常的对话,实际上蕴含了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教会了学生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去观察同一个物体,也让学生掌握了如何完整地去描述一个物体。
教学对话要有特定任务。课堂对话需要服从一定的话题,但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而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等全方位的发展。通过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能从心底里接纳别人的意见,与别人共享自己的成果。
如 “分数的意义”的练习题“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应是( )。”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左边是一个整圆,右边将同样的一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3份。
生1:这个分数是一又四分之三。
生2:我认为用四分之七来表示更准确一些。
师(充满期待):请生2说说你的想法。
生2:左边的那个圆也可以平均分成4份,总的来看,这是将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7份。
师:有道理,用四分之七确实更能表达出图中阴影部分的意义。(教师正准备转入下一题的分析,有个学生突然站了起来)
生3:用7 / 8也是可以的。(学生哄堂大笑)
师:前面两个分数虽然形式不同,但大小是一样的,你这个分数与他们的不一样,能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吗?
生3:两个圆放在一起,难道不能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吗?从图中看,就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了8份,表示的是这样的7份,也就是7 / 8。
生4(反驳):你的想法不对,图中把两个圆单独放的,就是表示把“一个圆”看成是一个整体。
生3(据理力争):可也没有说不可以把两个圆当做一个整体呀!用7 / 8不行吗?
师: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生:把什么看成整体。
师:是啊,把谁看做整体,是分数产生的前提和依据,他们的争论提醒了我们这么重要的知识。
(教师在题目中补充了“把一个圆看成整体”的字样,再让学生说出答案)
……
如果没有教师的友善态度,学生数学的思维就不能被打开;如果没有教师的耐心倾听,学生不同的意见就不可能得到展现;如果没有教师的虚心接纳,学生的激情就不可能迸发。总之,对话应该是“互动、互惠、双赢”的,师生在对话过程中也应该是“共识、共享、共进”的,这样才能使学生进行富有个性、富有创新性的学习,发展学生无限的数学思维。对话的终极目标不是区别优劣、好差、强弱,而是走向共生。
共生是一种普遍的生物现象,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更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用共生的理想来观照数学教学,就能将差异、尊重、平等、对话等价值观很好地植入学生的思维之中,并最终积淀为他们的素养。若如此,数学学习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数学学习本身。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