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国芬
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学生难免有无趣之感。因此,针对计算教学中最难的“退位和连续退位减法”内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算理的理解上。
案例:
(一)
师(出示主题图,如下):根据主题图,谁能列出算式?(生列出算式:215-93)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吗?大胆试试看!(学生先在自备本上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能算出正确结果,但有少数学生得到的结果为222)
师:十位是多少减多少?差的百位上是几?(生答略)
师(用计数器拨珠演示计算过程):想一想,十位上怎样减呢?不够减怎么办?百位上还剩几颗珠子?(让学生看清十位不够减,找百位,百位上的2退1只能是1)
学生在计数器的帮助下,理解了退位减法的算理。
(二)
师(出示第二道习题,如下图):你能帮大象算出它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吗?动笔算算看!(学生尝试计算)
师:你们有没有遇到困难?发现了什么?
生1(迟疑):我发现610-375,不仅个位不够减,十位也不够减。
师:是的,这就是连续退位减法。我们一起请计算器来帮忙吧!(先引导学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然后让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竖式)
这时,我发现有少数几个学生发生错误,于是又找了几个学生分别说说个位、十位是怎么减的,并让发生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
(三)
接下来,我出示三道竖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发现只有几个学生发生错误。我想,学生计算粗心总是难免的,只要以后加强练习就能提高正确率了。就这样,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从学生的计算结果和计算思路来看,都可以说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基本上理解了算理,掌握了三位数的退位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
午间短课,我来到教室,在黑板上写了四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在十分钟时间内完成。时间到了,居然还有6个学生没有完成。批改下来,学生的错误层出不穷,全对的只有10人。于是我让学生订正,其中一个学生订正了三次,最后流着眼泪对我说:“老师,我不会做。”这句话,给了我当头一棒:原来顺畅的教学背后,学生出现错误并不是我以为的粗心,而是不会做。
反思:
1.理解背后,应紧跟巩固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基于这一教学理念,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在认知冲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计数器的操作演示,学生明白了退位减法的算理。但是,新知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由“退位减”到“连续退位减”又是知识飞跃和提升的过程,学生在没有得到及时巩固训练的情况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错误背后,应寻找原因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他们总结计算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教师经常会把学生的错误简单化,只要是计算出错的,都统一贯上一个名字——“粗心”。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真的都是因为粗心吗?案例中的学生就给了我们教师很好的范例,此时学生的错误就不是因为粗心造成的。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题追根究底,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
3.练习背后,应紧跟刺激
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高效的、统一的运算方法与熟练的计算技能,使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因此,为追求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加强课堂练习。针对学生怕烦、怕厌的“恐计算”病,教师要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以封闭性问题为主,以开放性问题为辅,让练习形式多种多样,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
(责编 蓝 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