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珠元
姿态语言在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着,但教师能意识到它的作用,并把它用好的却不是很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学会用身体形态、眼神、手势动作以及其他的表情来辅助自己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受,也让我们的教学充满亲和力。众所周知,教师一个微笑可以让学生勇敢地把话说完,一个轻轻的抚摸可以给学生无尽的力量,一个得体的手势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巧用姿态语言,能灵活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也会使教师的情感较好地表达出来,并能收到强化、激励、暗示等意想不到的效果,达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境界。
1.巧用手势,促进学习领悟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总能看到令人难忘的场景,教师们是那么的充满活力,那样的声情并茂,灵活的姿态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给学生的是恰当的启迪。这种现象就提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具体的情景,用手、腕、臂等做出合适的动作来表达基本的教学信息,让学生获得启迪,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如在“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教师就得用夸张的手势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合的意思,体会到分的实质,使学生明白:“把两只手从两端向中间聚拢,就表示把不同的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当两只手形成拳头握在一起,然后一只手向一边分开,表示从中去掉一部分,从而形成分的概念。”同样,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2、3、4、5等数的分与合时,还可以采用竖起手指的做法,师生互出手指合起来是5,生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操作,学生自己还可以用左右手来完成这些操作。
教师利用好手势语言,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直观化,也能让学生在模仿实践中理解新知。教师运用手势语言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意会,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促进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巧用体态,给予学生激励
“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丰富语言肯定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那么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同样,如果能给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注视,一个轻轻抚摸,也许会收到比语言激励、实物奖励等更加明显的效果,它给学生的是无声的安慰,无言的激励,也会在不自觉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
如在“米和厘米”的教学中,当我们引导学生说出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时,学生相继找出:透明胶带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语文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教师都能面带微笑地点点头,学生会在老师的无声赞许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展开想象。一个小小的动作,给学生的是力量,也引发了学生更强的创新活力。不一会儿,又有学生站起来直接演示:我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大约是1厘米,可以用这个方法去估测很多东西的长度。还有学生说道:我们的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这时,教师为他们的发言竖起了大拇指,并夸赞道:你们的举例很实用,用我们身体本身做资源是很可取的办法,值得学习推广。
竖起大拇指,点头称赞,微笑认可,这些姿态语言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当学生学习遇到障碍时,老师轻轻的抚摸、期待的眼神等适度的身体语言也会使学习“柳暗花明”。适宜的姿态语言,能够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能够给学生安宁的感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思维活性的提升,大大增强学习效果。
3.用活姿态,增强学习趣味性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确如此,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那么数学学习就会变成学生的幸事,这就有利于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掌握更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使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成为真实。
同样在“米和厘米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活动、做游戏,利用自身的身体语言,促进认知表象的积累,促进学习的推进。如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中指的指甲,量一量宽度,帮助学生建构清晰的1厘米表象。还可以利用1米的直尺,让学生展开双臂,找出1米的距离,并能够清晰感知到:张开两臂时左右两个拳头之间的长度大约是1米。用自己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用自己身体的姿态表示出1厘米、1米的表象,这样的学习一定会让学生记忆永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用活姿态,既能帮助学生科学地建构认知,又能促使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拓展数学学习的渠道,使数学学习更加务实,更加充满趣味。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学习素材,这是一种非常令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一定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关注,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思维也会在这种积极情感的支撑下变得更加活跃,由此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灵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姿态语言,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有一个好心情,有一种安全感,从而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巧用姿态语言,使之成为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积极情感的有效举措,使我们的数学教学闪烁着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