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也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事实证明:对于人一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往往是一个人的品性和德行,而不是单纯的技能或知识。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知道感恩,他的一生就有良知和责任相伴随行;每个人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整个社会才有可能更加和谐,日臻完善。
在我国,以德为先,厚德载物,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德育,在教育方针中把德育列在首位。但德育的效果和现状都不尽如人意。近几年先后出现的“苏丹红”“黑心棉”“三聚氰胺”“染色馒头”“瘦肉精”“毒豆芽”“地沟油”,以及“南京彭宇案”“广东小悦悦事件”这些都深深刺痛着人们的道德神经,一次一次突破道德的底线。我们的德育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不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但只是抱怨和牢骚并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改变,如何用自己的行动为道德重建出力。为此,我从一位品德老师的敏感、良心、责任出发,从让学生学会感恩入手,我从感恩主题以及小学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适合开展的班会课、队活动课、年级组大队活动、心育活动等,遵循“引导—体验—内化—实践”的原则,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并有系统的活动中养成感恩品性;在实践中积极用心探索,找到学生品德养成的现实路径和规律。
一、感恩亲人,做一个孝顺的学生
司马迁在《屈原贾谊列传》中说道:“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父母赐予我们生命,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时间和心血……亲人对我们的恩情深厚而无私,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孝敬亲人是我们做人的起码的道德。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长辈呵护着,从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也不知父母的希冀和期待。他们常常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甚至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与父母顶嘴、争吵,但从来不会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着想,体验生活的忙碌与劳累。他们往往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对父母的关心和爱视为理所当然,更不懂得去回报父母的爱。四年级的学生刚好十岁,据调查了解,许多家长都为孩子举办了隆重的生日宴会。针对这一现实状况,我决定利用生日这个契机,在四年级举办“今年我十岁——感恩父母”年级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再一次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和家长一起过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生日。
在此活动中全体四年级学生相聚一堂,共同度过自己十岁的生日,全体任课老师和家长代表、嘉宾见证他们的成长,分享他们的快乐。这个活动展现了一个有意义的十岁集体生日,让学生回忆童年的美好生活,回忆长辈对自己的无限关爱,体验父母培养自己成长的艰辛。同时,通过集体生日的活动,让学生们懂得珍惜这份亲情,从小要孝敬长辈,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的关怀。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给家长回一封信,有学生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原谅我以前的不懂事,原谅我以前的任性。今天我十岁了,我已长大,我已成人,我今天真的读懂了你们对我深深的爱,我会珍惜你们的爱,我会懂事,会用实际行动回报你们的爱!
十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个成长的里程碑,是时候告别幼时的淘气、顽皮,做一个会体贴父母、关爱他人的小当家。这样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激发了被淡化的情感。感恩的善根在潜移默化熏陶着学生,从而逐步培养了学生感恩亲人的情愫。
二、感恩社会,做一个爱劳动的学生
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们感恩社会,因为有了社会的馈赠和关爱,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社会,其实就是一个集体的代名词。在这个集体中,有你、有我、有他,老师、父母、农民伯伯、环卫工人、警察叔叔、科学家……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都让我们得到了很多:农民伯伯用他们辛勤的汗水让我们吃到可口的饭菜;环卫工人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作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环境;警察叔叔不辞辛劳地维护着现今社会的稳定和安宁……学生们应该知道自己生存在社会中,是每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奉献,为自己的生存、成长搭建了舞台、提供了可能。我们的每一次成长、每一项成功都是在社会种种力量的烘托下取得。
如《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播放 “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视频资料。以这种具有震撼力的、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有影响力的“英雄”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内心深处那份最真、最纯的感恩他人和社会的美好愿望。接着展示学生收集的许多普通工人辛苦工作的图片和资料,直观地了解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最后组织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社会上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知道他们的成就,体会他们的付出,让同学们深深地懂得:社会上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付出和帮助,只有心存博爱,才能感恩社会。
就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道理,我们用心灵从细微处去感知,终于发现: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所领受的恩惠都是难以计数的。正如活动中学生们所说:“一朵花带给我美好的心情!”“一阵风带给我清爽!”“一个微笑给我前进的勇气!”
三、感恩朋友,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学生
我们不仅拥有亲情,还拥有友情。友谊是人间的春风,是沙漠中的绿洲,因为有了友谊,我们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和友善,也学会了感动。感谢朋友,成长中带给我许多泪水和欢笑,求学中给我许多自信和磨炼,生活中给我许多帮助,并且给我提供帮助的机会。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很大,这些学生在家庭里没有年龄相近的伙伴,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交往的经历,因此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而且任性,很少有人在同学遇到困难时能不假思索地伸出援手,更多的是事不关己的无动于衷。
在主题班会课《我的铅笔借给你》的教学中,课始学生表演: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教完生字,学生开始聚精会神地写《习字册》。写着写着,叮叮的铅笔断了,她在铅笔盒里找了很久也没找到第二支笔,坐在位置上都快急哭了……然后我提问:这样的情况,你应该也碰到过吧?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后心中都会产生感谢同伴帮助的情愫,接着通过听故事,让学生感受互帮互助的益处;从儿歌《互帮互助的小蚂蚁》的听、学、唱中巩固互帮互助作用,从中感悟其中的快乐;再把学生从儿歌中拉回现实,从一些周围经常发生的事中给学生创造互帮互助的教育环境,逐步明确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应该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同学,最后制作感恩卡来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同学,激发学生从小互帮互助的情感,使学生懂得怎样用实际行动来感恩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四、感恩老师,做一个勤奋的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当今社会已营造出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的背景下,仍有不少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因此,我班举行《绿叶对根的情义》主题活动,对准学生的心弦音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老师。
在整个活动准备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为了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来感恩老师,先由问题调查组学生从播放采访录像、汇报调查统计结果开始,让同学来谈感受,到配乐诗朗诵《老师,您辛苦了!》。可以这样说,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老师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更深刻的认识。接着,由真情讲述组学生从播放一组师爱主题的幻灯片,讲讲发生在身边的师爱小故事,到写心志、赞师恩,使学生感受到师爱无处不在。然后,由资料收集组学生从播放采访录像,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讲述名人尊师小故事,到演唱《感恩的心》,使学生对老师的情意转化为实际行动来感恩老师。如此巧妙地利用资源,环环相扣,使活动有序展开,逐层深入。最后在《感恩的心》优美的旋律中结束本次主题活动,韵味无穷。
整个活动中,没有说教,有的是引导学生们回忆老师帮助自己的成长历程,名人们尊师重教的故事,同学们深情的诗朗诵,大家对如何报答老师恩情的真情告白……让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了解老师对学生们的恩情,感受到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由衷地向老师表达敬意、谢意,并通过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的似海恩情,达到“润物细无声”。
五、感恩生活,做一个自立的学生
有人说,生活是什么?是从平淡中寻找温暖,从失败中寻找成长,从失意中寻找真诚……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她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她是真诚而感人肺腑的。怀着感恩的心来品味一切,才是真正在生活的人。
在《Hold住逆境》活动设计中,我先出示影视片段欣赏——《笑比哭好》,然后让学生结合影视片段,谈谈应该怎样正视逆境。接着开展活动:游戏天地“玫瑰征途”。全班选12人参加比赛,每6人为一队,在各队折返处,放置一个窄口饮料瓶。游戏开始,各队第一人蒙上眼睛,手拿一朵玫瑰,由起点出发,凭感觉将手中的花朵插进花瓶,再沿原路返回,依此类推。如果没有插好,或者插在外面,就被淘汰。玫瑰是幸福的象征,谁都想摘取这朵幸福之花,然而玫瑰花下却是长满刺的茎。“玫瑰征途”便是一个模拟游戏,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去感受成长道路的艰辛。游戏是残酷的,达到要求的人便可以奔向胜利的终点,而达不到要求的人便会惨遭淘汰。人生亦是如此,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因此,我们只有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才能拥抱理想。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步入人生的最初阶段。小学生就像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一样,有待工匠的打磨。老师像工匠一样琢玉刻石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学生们美的心灵,让他们从小就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愿我们的学生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天天都是感恩节,世界因感恩而变得更加美丽。品德教育任重道远,我等将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