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开玉
我希望语文课堂呈现的是:意趣共生。
语文课堂是人性的,也是灵性的;是诗意的,也应是舒适的。宋代大儒朱熹曾经讲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这是告诉世人学习的真谛是为了人生的快乐。孔子在更早的时候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虽然没有直接用“意趣”这个词语,但是,却更加直观、真切、深刻地阐述了人们学习以及追求学问、真理的真实意义。“意趣兼得”是将尊重儿童的生命意识放在教学的首位,用心倾听语文在儿童生命里绽放的声音,以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为目标,以学生的主动、互动、能动为表征,注重的是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呈现的是“语言与情趣并重,质朴与灵动共生”的语文学习场。
一、在自然闲适中孕育意趣
语文是有意义的,也是有意思的。一句“癞蛤蟆娶到天鹅喽”便是一个童话故事;“蚂蚁累死了,蚁后还那么胖”则是一个寓言;一句“离离原上草”,让白居易走上诗坛;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让诗人成为尚书……这就是语文的意趣!它俯拾皆是,拥有悠久的历史。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的语文课却没有意思。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想一想……(生思索)
师:把这个词画下来,记住它,考试会考到……(生圈画)
师:这篇课文给说明的道理是……(生记录并背诵)
学生记下了几个所谓的“重点”,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当我们抱着功利的目标,在有限的阅读与练习中寻求语文素养的提升时,反倒是越着急发力越于事无补。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道“功夫茶”,需要的是时间和泡制的工艺。
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孔子游春的场景:孔子领着弟子们在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的泗水河畔,在大自然这个空灵的课堂,于润物无声中使弟子的心智、情愫在教学相长中风行水上般得到了升华。这样的课堂意趣盎然,谁不喜欢?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教这首诗,田老师的方法很简单: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其中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个大花园。
这样的课堂不复杂,也不急躁,但却有意思,有趣味,学生喜欢。
“意趣兼得”的课堂就该不疾不徐,保持一份平和与闲适,蕴含着一分丰富和灵动。在与青草野花的亲密接触中,你会发现语文的田野充满生机与活力。那些来自社会和自然的直接知识远比书本知识丰富、深刻。
语文的田野只适合散步,而不应狂奔。
二、在恣意徜徉中感受意趣
在文字筑成的阡陌上,师生应该恣意徜徉:快乐地读,自由地写。语文课要做的就是两件事:读和写。语文的快乐就在读与写中,读写本身就能够带来很多快乐。
师:下面我们来写“商量”的“商”字。跟我念写字口诀:
一点一横长,
点撇在中央,
底下同字框,
七嘴八舌来商量。
这样的写字场景好玩又有用。
《鸟语》教学的课堂上:
师:让我们也来和布谷鸟对话,你做什么?
生:种田织布。
师:你喜欢什么?
生:勤劳刻苦。
师:你生活怎样?
生(略作思考):快乐幸福!美满和睦!马马虎虎。(笑)
师:你爱吃什么?
生:五谷杂粮!害虫稻谷!
……
这是鸟语的拓展,但于学生而言却是游戏,充满情趣。更重要的是,有意思!
很多人都觉得写作是件苦差事,搜肠刮肚,闭门造车,何乐之有?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实现语文的意义,而语文的意义就在于学会读和写,简言之,它就是为语言而生的。虽说 “教无定法”,但却一定有法,取法之道在于尊重学生学习的天性,尊重语文的学习规律。语文的学习靠“习得”,有课内的“习”,也有课外的“习”——内外兼修。语文的课堂要有所得——得法、得意、得言、得趣。
要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自己首先得有系统、科学的方法。很多时候,方法不当或弱化,其实是由教师自身原因造成的。比如,课堂上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会让学生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时常发现学生只会用书中的语言来叙述主要内容,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需要教给其方法。但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只听到语文老师对答案的评价:“有点啰唆”“不简洁”……但是,对如何才能做到“简洁”“不啰唆”却没有方法的指引和过程的训练,这就是“不扎实”,也就实现不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的目标。再如,《小动物过冬》一课中的生字:“物”“刮”是左右结构,“商”“量”是上下结构。写字时老师边写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左右比宽窄,上下比高矮。这是在将这一类字的写法要领教给学生,学生渐渐就会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在我看来,语文的学习可以有更简单而丰富的内容和方式,那就是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然积累的同时,教给学生沟通、表达的基本技巧。要注意的是,相对于积累,方法永远都是雕虫小技。推敲语言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语言。但语文教师必须说,且要说清。所以,实践语文的课堂主张,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自身的素养。
时常听到这样的话:满堂灌,讲得多。细想想,语文教师不就是要靠讲吗?讲本身没错,且是一种最实用的方法,但重点在于讲得怎样。有些话,甲说出来是“三冬暖”,而到了乙口中则是“六月寒”。讲,本身便是一门学问。
总之,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语文说到底是你自己的,你的课堂你斟酌,你的课堂你掌舵。语文说到底其实就是你自己!“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此话并不霸气,而是一种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