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啸春
夜幕开始降临,在我们城关小学很多家庭中,会亮起一盏盏柔和而明亮的灯。灯下,父亲或母亲,甚至爷爷或奶奶都不约而同地捧着一本经典读物,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这样的经典阅读是诗意盎然的,它能使儿童的心灵产生温暖和无限美好的遐想;这样的经典阅读是理趣深邃的,它能启迪智慧,发人深思,乃至拷问灵魂;这样的经典阅读是史韵丰厚的,它能倾听到悠远的历史回声,接通文化血脉,延续不朽的精神生命。
创设氛围,亲近经典,感受温度
最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是学习、生活的环境和氛围。营造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能使课外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成为小学生的无意识行为,使其自然融入课外阅读的实践之中。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亲近经典的氛围,充分利用学校文化长廊、过道,张贴名人海报、名人诗词碑刻及经典作品简介等,如《论语》《资治通鉴》《史记》等和《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的简介和唐诗宋词等充盈学校各个角落。学生驻足长廊或小坐石凳,耳濡目染经典文化,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阅读。
师生合力打造班级书香氛围,让浓郁书香充盈校园。建立班级小书屋,定期召开好书推荐会,每周上一节经典阅读推介课,每月评出一至两本最受欢迎书目,每学年开展读书节活动。学校还编辑《经典读本》,学生从中获得生命的感悟,人格的提升。
积极开展“书香家庭”“书香家长”的评选。通过印发致家长信,开家长会等,引导家长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利用教学开放日、举办读书节、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让家长感受学校书香文化。鼓励家长为孩子建一个书橱,每月为孩子买一本图书,每天坚持与孩子共同阅读半小时,让书香气息延伸到家庭,使广大家长成为诵读活动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从而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爱好和习惯。
聆听诵读,品味经典,体悟深度
要让学生一时的兴趣成为终生的热爱,让亲近经典的温度渐渐升高,就得让他们聆听诵读,欣赏品味。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通过音频和视频点播,让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和图像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感性阅读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艺术境界之中。
每天晨读,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带领学生诵读唐诗宋词。中午课前半小时,规定为师生自由阅读经典时间;傍晚,师生同读或亲子共读半小时;定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让经典成为每天师生或家长与孩子美的享受,伴着优美的乐曲,讨论着李白的“月下鸟啼”,争论着李清照的“减字木兰花”,欣赏着婉约雅致的越剧、昆曲,探索着大漠戈壁中遗失的神话,点燃着阿拉丁的神灯,沐浴着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民族精神……
融入自我,走进经典,获取高度
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名著,不只是让学生体认文化传统,更要让他们传承与弘扬。当他们与经典对话,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后,还需要与自我对话,让他们的精神触须既延伸到无限悠远的历史时空深处,又向无穷延展的未来岁月挺进,接受精神的洗礼、文化的滋养、灵性的启迪,感悟、积淀升华美好情感,生命在心平气和中向上、向上!
学习《孔子拜师》《两小儿辩日》等课文时,既让学生扩展阅读《论语》,又欣赏《孔子传》等书,让学生感受常人孔子,了解他的生平,感受他遭受的苦与乐,他的性格,他的人生态度,引领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孔子恰如一个在自己身边的智慧老人,与我们一样有血有肉,却又大大超出常人。使学生从先贤那里获得了自我成长的智慧、人文素养与传统文化的精髓相通,成为一个具有“仁、义、礼、智、信”高尚道德的人。
童年是短暂的,我们有责任将经典推荐给学生;童年是美好的,我们有理由在他们的人之初打好生命的底色。在大力倡导课外阅读的今天,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经典意识,让课外阅读与经典相约。积极营造氛围,让学生邂逅名著,产生一见倾心之感;欣赏品读,让他们与名著相守,记下刻骨铭心之忆;融入自我,让经典伴随书香,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松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