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林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408-02
语文教学,无论是旁征博引、教法新颖的课堂,还是条分缕析、沉默乏味的课堂,都会受到批评指责,人们常说"人人都可以教语文",而我却迷惘在"语文教什么"和"语文怎么教"的迷途中。这两个根源性的问题相信每一位专业的语文教师都思索过,并且不断地研究着。我认为,"怎样教"是建立在"教什么"之上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根本在于理解语文的特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内涵就是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使我们能够运用母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通过语文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如果学习语文不能听说读写,就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因此,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是通过掌握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来实现思想交流的工具;人文性则是强调对情感的熏陶,心灵的考验和学生生命的成长。
2.文课上教什么
课堂上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强调工具性,语文课堂就成为文字的堆砌,语法的罗列分析,如同数学死记公式;如果只强调人文性,语文教学就如同讲述历史故事,繁冗而文本泛滥。语文课上究竟该教些什么呢?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下面我简要从基础、能力、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四方面写出几点拙见。
2.1字词句是基础。字词句是语文的基本构件,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材料积累,肯定就情不达意,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情与意。因此在教课文时,学习其中的字词句是义不容辞的。但是,教字词句就不能简单的注音了事,关键在于理解字词的含义,进而辨析形近字,遣词造句加以运用。例如,"撩拨"动词,手上的动作,引申义为"挑逗、招惹"。例句:财富这位"大众情人"不时的向大家抛媚眼,撩拨你的心弦。注意与"潦草、缭乱、嘹亮"等的区分。
2.2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语言的积累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前提。听——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授课,体会语言的魅力;通过学校的广播促进听觉得使用,打开你的耳朵,让语言之风吹进来。听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电视、视频、音乐等,并且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听的欲望。久而久之,如同小婴孩牙牙学语,他们会将听到的机械的说出来,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自身的再创造。说——语言积累的又一途径。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课堂前五分钟进行即兴演讲活动,内容不限,只要求表达清楚,语言流利。另外,举行故事会、诗词朗诵、小型辩论赛等,不同风格和不同知识侧重点的说话练习贯穿整个教学。这些方法不但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读不同类型的书,而且还能丰富和锻炼学生的语言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经过听、说训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渴望。启发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经年累月,你便会发现自己再次面对说话训练时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好的作家必然博览群书。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不管是字词句基础,还是听说读,都是为写作服务的。语文课堂上写作练习不仅要做到口头与书面相结合,写片段与成篇撰写、日记每日练和作文话题训练,还要循序渐进,师生共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激活自身的语言积淀,又能吸收他人的新鲜词汇,不断丰富自身。
2.3掌握学习方法,分析文章技巧。"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一言堂,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学习被动,新课改要求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⑴教师少读,学生多读。学生仅靠听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通过反复诵读才能熟悉文本,才能有语言积累,语文素养的形成,才有更高层次的思考。(2)教师用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是学生在文本中发现问题并讨论得出结论,教师的问起穿针引线的作用。(3)分析文本,一是文本的内容、结构、思路,如故事情节,事件起因经过,文中景物,人物形象、性格等。二是写作的技巧,如字词的锤炼,修辞手法的运用,艺术手法技巧包括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判定,象征、欲扬先抑、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的作用,还包括段落大意,文章层次,结构安排的技巧,如写作顺序、线索等。
2.4与文本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进入文本的世界,与文本对话,与其中的人物对话,体验人物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成败得失。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创设情境教学,将学生引入文中之境,用心聆听,体验,潜移默化中文中的人或事熏陶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志趣,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以上阐述了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这四者是相互统一的,教学必须以字词为基础,通过听说读写积累语言,达到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进而掌握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总之,语文课堂只有遵循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原则,才称得上真正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