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5-01-13 08:50许清亮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商鞅历史课堂教学

许清亮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381-01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 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应成为历史教师不懈追求。下面结合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

1.精设导语,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导语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 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 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 ?"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 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善用图片 形象成趣

利用图片可以激发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史实和结论,除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的方法外,使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如在讲唐朝民族关系《和同为一家》一课时,教师可使用"唐朝边疆各族分布图",每讲一个民族,就示意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小纸片帖在图上对应民族的位置,并注上该民族首领及其演化后的民族名称,同时用红笔标出唐都长安,这样,唐朝与周边各族的位置关系便一目了然。利用这张图进行师生互动,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形象记忆,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3.以学生为主体

要尊重主体,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教学民主性的激励作用显而易见,许多思维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绽放。尊重主题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关照到所谓容易被老师遗忘的"角落",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给他们参与教学的各种机会。一些历史教师因材施教,实行了分层教学。他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讲述、提问等环节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和考核中都从层次性出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这种成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发挥团队精神,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上台演讲,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谈自己的认识、理解,教师适当点播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让课堂成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肥沃土壤。

4.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 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 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 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5.精心设计课程的导入,从而诱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教教材的兴趣,兴趣乃是导师也。"由于兴趣所产生的追求和探索知识的精神力量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导言可以采用一切可能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或用一个成语典故说起,让学生到书中去寻找出处;可引用一首诗,一段短文,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探求它的背景;或娓娓动听描述一个历史片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总之,导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虽然千变万化,但根本一条要注意科学性,启发性,领会性和趣味性,给学生以悬念启发,引导其思考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这节课时,老师可课前出示《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这三个成语典故,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三个典故的意思,许多学生都能说出其具体含义,但却不了解他们的出处。这时,教师可发问:"大家是否有兴趣来探讨一下它们的出处呢?"这时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很快地进入了新知识的探索过程。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 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 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商鞅历史课堂教学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树敌太多商鞅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