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100-0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写批注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一直努力探索教给学生写批注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与评价能力,实现阅读过程中"与文本心灵对话"。
要想让学生会写批注,就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批注,怎样写批注。于是,在课堂中,我结合阅读教学,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如何写批注。上了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之后,我有了一个初步的体验。首先,应该让学生从简单的读书批注开始。最简单的读书批注,应该是一些圈点勾画。教师在阅读教学当中,应该从低段开始,从简单的段落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能力。比如,二年级《小鸟》一课,可以这样做:"请你用横线画出文章中父亲说的话。读一读。"又比如,一个段落中比较多动词,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一段中人物的动作,在下面加上△" 这些指令就非常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我首先就用一个主线问题串起全文"为什么要称他们为'五壮士'?从哪些句子看出他们是五壮士?把你认为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其次,让学生有一个范例可循。我让学生找出一个他所画的句子。学生找了一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师:你看出什么?学生:我觉得五位战士很勇敢,所以称他们为五壮士。这些,都是学生的一个浅层次的感悟。于是,我再引导他们与文本对话。师:石头像雹子,请圈出"雹子",从"石头像雹子"你体会到什么?生:说明石头像雹子一样打得很密集,生:雹子很迅猛有力。说明还要奋勇杀敌的决心,五壮士没有子弹了还要用石头杀敌。师:是啊,请把密集、迅猛有力写再"雹子"这个词语旁边。把"奋勇杀敌"这个词语写在"决心"这个词语旁边。这就是我们对"雹子"以及"决心"这两个词语的体会,而批注,就抓住关键词语写就行了。师:再请一位同学讲讲从这句话的关键词句中体会到的感情。这个教学环节,就从画句子,到圈词语,到批注,一步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方法,如何批注。循着范例继续阅读、对话。接下来,学生就按照这个例子,先找句子,谈了体会之后,让不同学生针对句子中的不同词语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圈一个词语,就在旁边写一个关键词语作为批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同时,也让学生个人的不同阅读体验得以交流。为了督促学生,我还规定每人至少画4句话,做好批注。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批注呢?我是在三年级上册的时候开始要求引导学生写批注的。到现在六年级下册,历经三年时间,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写批注的方法,面对一篇新的文本能写出有质量的批注。刚开始要求学生写批注的时候,学生都感到不知道该怎么做,随意在文中划上几个词句,没有理解性的说明,看不出思维的痕迹; 洋洋洒洒不知所云,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切实有效的指导。而教师的指导,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示范。我针对批注的内容,把批注分成几大块:精彩发现,强烈感受,矛盾疑问,生发联想,。按照这几个块逐步分类做出具体的示范。
1.精彩发现
在指导"精彩发现"时,我告诉学生:读课文时要带着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星"去发现,好词语、四字词、关联词、反义词、近义词、优美语句、特别的句式等等,只要是你发现的,都是精彩发现。我还做了具体的示范。
在学习课文《有趣的发现》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他看到岛上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我就让学生把这句话划记好,然后反复读,看有没有什么发现?很多的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这里包含着一组关联词"要么……要么……"我建议学生马上把这组关联词圈起来,并想想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说说话。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精彩发现,就是写批注,学生觉得写批注一点都不难,反而很有意思,因此他们很乐意带着发现的大眼睛去阅读。
2.强烈感受和矛盾疑问
这两种批注学生很容易理解,读到课文中的一些句子,你当时心里有什么想法,把想法写下了就是自己的"强烈感受"。读到课文中一些不懂的语句,不明白的地方,觉得前后有矛盾的段落,就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这就是"矛盾疑问"。同时我强调:批注的语言要简洁、精练,不能太繁琐,用一个词或短句概括,做到言简意赅。同样示范是最重要的!有了示范学生就有法可依,会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学习课文《动手试一试》时,文中有个段落:玛利亚觉得他俩说得都不对,可自己也说不明白。她就找了一条金鱼,把它放进满满的一杯水里,哎呀,水也漫出来了。学生读到这里,感受到;玛利亚很认真,她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去弄明白。不弄明白决不罢休。也有学生觉得矛盾:科学家不是说水不会往外漫吗?为什么水漫出来了?为什么科学家说的是错的?我马上让学生写下来,做好批注,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他们的"强烈感受""矛盾疑问"。
3.生发联想
主要指学生读到文本中的某一词语、句子或段落时,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以往的阅读经验,联想到了生活中、书中等其他的词语、名言、故事、文章或诗歌等等,生发出一些类似的感受、表达方式等等。这类批注最难,学生往往要经历比较深层的思维活动。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融会贯通。这类批注也是最具有个性化的,最精彩的。最能给人以启迪的。在学习课文《我只要第三层》时,文中的有这样一句话:建筑师说:"不先造好下面的两层,怎么造第三层呢?"当时,学生课外已经积累了一部分名言警句,我引导学生:读到这个句子,你想到了哪些名言也是说这个道理的?学生马上想到了: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成就千秋大业的基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建议学生把这些批注在旁边,交流的时候可以这么说:读了这句话,我知道基础很重要,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后来在课堂上交流时果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之所以把批注归为这四大块,主要是起步阶段的批注指导不宜太多太烦,让学生觉得眼花缭乱,难以学会。这几块的批注,也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