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学习的“厚积而薄发”

2015-01-13 10:40居晨燕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记忆力大脑课外阅读

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正在挨饿,给他一条鱼,只能解决临时的饥饿,而授于他捕渔的方法,则解决了他根本的生存问题。与此相同,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除了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授予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方法非同寻常,一旦谁掌握了它,谁能就掌握较好学习的秘密武器,一生受用。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阅各门各类的书,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的学习,是非常注重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原则的。 “厚积薄发”的说法是自古有之的,“积”就是学生处理信息的过程,“发”则是学以致用中的用。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

怎样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呢?

一、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一条重要途径。朗读的过程是一个把死板的、躺着的书面文字,用灵活的、感性的声音将其树立起来。我们所说的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而我们必须抓住“读”这一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达到与文章作者的心灵相通、意境相融。这种借助于读而达到那种富有创造力的悟性理解,也正是在语文教学上所追求的上乘境界。

重视诵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读,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要真正做到以读为本,首先就要将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即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并对整个读的过程的各个阶段有明确的指向:初读要求读准、读通、读顺;细读要求理解内容;精读则要抓住重点句段,细加品味,感悟其情;熟读则要积累语言,以至背诵。

其次读书的形式要多样,指导要得法。朗读的形式包括范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年级、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等方面,区别各种朗读形式的各自功能和适用范围加以合理运用,并要加强指导。比如在低年级时,由于学生年龄小,语文知识不足,朗读能力处于形成时期,教师可以多采用范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朗读的特点;到了中高年级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个人析词断句、领会情境的能力明显增强,教师则可以逐渐对学生进行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的训练。

二、强调背诵

背诵是扎实积累的好办法。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适当背诵些有价值的材料,犹如常做体操增强体力一样,可增强记忆力。据生理学家研究,重复的刺激可以帮助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部记忆和外部记忆。记在大脑里为内部记忆,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部记忆。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科学家们曾经讲过,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的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及时记住知识的能力是弱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的,很多人记住知识是要靠反复的记忆。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部记忆变为内部记忆,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

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除此以外,背诵还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等多种功能。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又大多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典型篇目。通过背诵,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以此来不断充实他们的语言库存,并从中领悟和体味作者布局谋篇、谴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长此以往,学生各个方面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都会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

三、广泛阅读

多读多写是进行有效积累的首要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实际上就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仓库。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可见广泛阅读的重要性。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规定背诵篇数的同时,也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为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一举动很显然是要引导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抛弃烦琐的课文内容理解的方法,引起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较大的阅读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都知道,现如今每学期开学除了发给学生一本语文教科书以外,还给每名学生配备了程度适合的《课外阅读》教材,而这本书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独立阅读的。除此以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在小学的各个阶段可以阅读一些程度相当的报刊、杂志和知识性资料,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总而言之,积累之于语文学习有着不容低估的重要性,它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供写作的素材,丰富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正如《劝学》中所学的积累小流汇成江海,积累跬步到达千里。就让我们在积累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去拓展语文学习的一片广阔的天空吧!

作者简介:

居晨燕(1977~),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青岛香港路小学,语文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记忆力大脑课外阅读
你的记忆力好吗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非凡的记忆力等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