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小学生进行外语训练,能最有效地促进其外语水平和母语水平的同步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而由我国农村的经济现状和教育现状,我们看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还面临着重重困难,需要我们思考一套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努力提高农村的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现状;对策
一、农村小学英语的现状
1.学校软硬件条件因素
农村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教学设备相对缺乏,再加上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素质参差不齐,课时负担过重等主观因素导致大多数课堂仍然是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现代化设施设备如放映机、幻灯机、VCD机、电视机等很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被使用。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2.学校、家长不重视
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多数学校普遍重视语文数学教学而忽视英语教学,把它当作一门副科,这在无形之中也束缚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手脚。学校的不重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小学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只要学好语文、数学这样的基础科目就足够了,更不愿意投资为孩子买录音机、磁带等学习用品,致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因此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了。
3.语言环境缺失
农村学生由于受到地域限制,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英语学习遇到困难后更容易放弃。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1.专业英语教师的引进、培训和家校沟通
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争取引进英语专业的教师,充实到英语教学中来。另一方面,紧紧依托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对在岗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学校也可以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体的集体培训和形式多样的听评课活动,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有更大的提高。加强家校沟通,使更多农村的家长也认识到教育对子女的未来命运的重要性,进而影响到作为英语教学主体的小学生的认识。
2.加强教师英语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1)教师要加强情感投入。古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因此,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我们都要尽量的关怀每一位学生,经常与他们做情感上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情与动作,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功,要多进行积极评价与鼓励。通过教师亲切的教态、热情的鼓励、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快乐、有趣的,而不是令人恐惧的艰难任务。
(2)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表示想象的内容很少,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感知是认识其他活动的前提,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如教家庭成员的词汇和询问职业的句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合家欢”照片,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当学生在这种模拟真实环境的活动中能用所学到的语言去做事情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俗语讲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学要遵循交际性原则,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和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中学习。小学生天真可爱,善于模仿,很容易进入角色。因此,英语课上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在学习有关职业类的单词时,让学生模仿各种职业特征的动作,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练对话,练习句型。通过这些角色扮演,不但使学生复习了有关的词汇,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也寓教于乐。
(4)采用“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法的教学,忽视了语言的实践功能。虽然整体上学生已较熟练地掌握语言点,但未必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恰好“任务型”教学,却避免了这方面不足,从而让学生不仅仅只学会知识而是真正能运用知识。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且使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英语教学必须和生活有机整合才能发挥作用。离开了生活实践,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经验,语言就失去了活力和创造性。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并注意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