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015-01-13 15:55张家港何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古文笔者同学

张家港 何佳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在此想浅谈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學习的主动性。合作学习淡化了教师的主体性,学生没有接受学习的前提,势必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动、自发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合作学习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性,学生在与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能无所顾虑的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语言和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整体性。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个性思维,能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对话、碰撞、融合、创新,互助互动,带动小组整体的发展。

但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实际发挥的效果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小组分配不合理。大多数老师在分配小组的时候都是随意按照前后左右4~6人为一组,往往只考虑小组的组数,而忽略了小组成员的个体情况,这样易造成部分思维快、表达强的学生成为主角,而有一部分浑水摸鱼的同学游离于学习之外,懒于思考,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第二、问题设置不科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教师抛出一个大而空的问题,或无厘头的问题,造成无意义的讨论。教学的难点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第三、规则制定不明确。在许多小组讨论中,教师往往只负责提出问题,而对于讨论的过程、讨论的方式、讨论结果的呈现都没有制定行而有效地措施,这使得讨论流于形式,而没有使之发挥出最大效果。

第四、讨论结果不重视。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往往迫不及待的提早选择好一些靠近标准答案的同学展示讨论结果,或者对一些有个性的想法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而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手段和目的相违背。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明显,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并不明显。如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一个紧迫的课题。笔者在此为大家提供几点参考建议。

第一、合理分配小组人数,规范分组。笔者认为小组人员的组成,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性格、习惯并结合所要讨论的内容。一般不超过4人。例如在古文学习中,笔者认为2人一组最为合适,因为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学习古文的能力没有太大的偏差,而且所要讨论的知识相对基础,大部分内容学生可以自己解决,所以2人一组,一方讲说,一方倾听,可以使得参与者精神高度集中,便于及时检验和反馈。而在散文学习中,因为学生的鉴赏能力有高低之分,笔者认为4人一组为最佳,并且每组适宜选择一名主动性强、钻研精神足、有一定鉴赏能力的成员成为组长,这样可以在鉴赏类的文学作品在讨论时,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而避免一潭死水的现象。

第二、明确讨论内容,细化问题。在教师发问的时候应注意:一节课不可以把所有的问题都用于讨论,应该把讨论的重点明确给学生,问题不可过大过空,要有针对性、指向性、价值性。

例如在古文学习中,笔者明确要求每节课学生讨论的重点放在: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这些重要的文言文考点上,这样就避免学生讨论时过于面面俱到的问题。既节约了时间,又能培养学生寻找学习重点的习惯。

第三、制定合理、有效的规则。为了避免在讨论中出现打酱油的现象,笔者对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了分工和统计,有组长、辩论员、记录员,对每个同学每周参与主动参与课堂的次数进行了纪录,每周评选出最佳发言人,给予奖励,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展示、注重对话。俄国著名教育家契诃夫说:“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后,有着自主表达的渴望,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倾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表达而非答案的唯一性展示。让学生在表达的同时,与其他同学开展互动,这样反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例如在《秋水》中,学生讨论“泾流”时,有的学生认为是“泾水”,是黄河的一个分支,此处是举例论证水流大。而有的同学认为是“径流”,径直流淌的黄河水,因为本文全文围绕黄河展开,而且根据语境,结合上下文,“百川灌河”与“两涘渚崖之间”的并非一定要强调黄河的某个分支,只需强调河水汹涌的程度。不同小组的同学对这两种意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取得了一致的认可。我想,这样的讨论加深了同学们对古文翻译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的概念,比起原先的一位灌输,这样更能加深记忆,当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还能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最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想,这就是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古文笔者同学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老师,别走……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