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程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策略。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完成情感教育的实施,一是面向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二是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情感教育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从传统的关注学生技能的提升,转向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渗透中,形成了新型的高中信息技术培养目标。在这三个层面的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上的教学常常被忽视。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连接的是教师的价值传授和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情感教学策略,对学生健康心灵和完美个性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在以学生为主体,营造情感教学氛围为立足点,探讨高中信息课程中的情感教学策略。
一、面向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传统的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在情感教育中,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注重学生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在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协调中,取得情感教学的最佳教学效果。
首先,注重情感教学的整体性。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状况,才能顺利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高中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由于接触电脑信息技术的时间存在着先后之分,学生的信息技术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为了更深入地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试卷测试等多种方式了解所教授班级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状况。
其次,注重情感教学的差异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思想情感状况受到各方面在的制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情感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每个班级的内部学习状况都不一样,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可能千差万别。有些班级甚至出现学习实际效果天壤之别的情况。
有一部分学生的文化类科目学习得很好,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上就显得莫不经心,对于他们而言,这门课程的学习可有可无,并不会对自己的学习造成损害。因此,在教学中应当转变这类学生的学习观念,并在教学中强调教学的互通性和实效性,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学习信息库,提升学习效率的能力。
还有一部分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较早,教师教学的内容早已被熟知,他们在学习中就要求更多的自由,趁老师不注意,安装聊天软件和游戏,不关心教学的内容。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在处理使应当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教学策略,比如,利用相关的教学软件进行适当的提醒,采用当众呵斥的方式,不仅会使学生的自尊心遭受到伤害,也会给其他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带来影响。通过私密性的提醒方式,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除此之外,有些学生可能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好,但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上表现出一些过人的优点。这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强调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并通过在班上建立兴趣小组的方式,让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展示,激发其学习欲望。另外,通过鼓励其参加电脑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的比赛,引导其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与知识的正确发挥。
二、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新课改下注重将课堂的中心放置在学生身上,但这并不表示教师的角色完全被隐藏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角色依旧重要,不容取代。教师在实施情感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等多种方式,营造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情感教学环境。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用上,应注重教学内容和生活以及学生兴趣的关联性。信息技术本身和时代的关联性密切。信息技术的根源是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相联系。例如,在学习用WORD制作表格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收支情况,制作一张家庭月生活明细支出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和家庭的联系变得密切,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意志与愿望,也激发了其学好信息技术,服务家庭和生活的兴趣。
其次,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配套的硬件环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准备好学生完成本次任务需要的软件和素材,如果需上网则保持网络畅通,这样学生不会因为意外的打断而失掉完成任务的兴趣。因此,在情感教学中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各种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掌握知识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能力,形成对生活和社会实际有意义的情境。那么,学生对上机过程中学习到的各种技能和方法,会产生成就感,在“境”的激发下,产生“情”的触动。
最后,要注重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热情的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生的学习中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位置,因为它并不是直接和高考成绩挂钩,学生对信息课的学习热情度不够,所以直接引起教学过程中教师职业热情度不高的现象。在师生间感情逐渐隔阂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也产生嫌隙,更别提教学效果的提升。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具体比如在课前检查和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教学中教师的教态要自然、得体,表情要真挚、亲切。在提问题时,教师若能走下讲台,师生互讨,就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学生学习的空间是广阔的,教师若能倾注更多的耐心和情感,便能使学生用心接纳,在信息课堂上,浇灌出更鲜艳的情感之花。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至关重要,不容忽视。高中信息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个体成为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人,情感教学的渗透能促使这一目标的更好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信息学校技能,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更多情感因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素养,引起情感的共鸣。通过非智力情感因素的影响和引导,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为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具有信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珠婷.《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策略》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作者简介:
陈珊(1980~),女,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研究方向: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