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芳
【摘 要】作文教学相较于语文教学的其它各个环节而言并不是一件非常麻烦且辛苦的事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这帮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作文,那是比巧妇为无米之炊又更加难的事!对于巧妇而言,那只是无米而已,至于其它还是有的,如烹饪之技术啦,各种为炊之器具啦,以及水电煤气等能源资源啦。而对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而言,那是要什么没什么!那怎么办,这顿饭还一定是要做的,总不能老是饿着肚子吧!再者一说,那么多作家不也没有因为这顿饭做不成涌现出来了吗?显然,这顿饭不是做不成,而是做得成;不仅做得成,而且做得好!那么这难为之炊又该如何做成做好呢?结合近来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和探究来看,认为这难为之炊还得巧做巧为!
【关键词】聚粮找米; 传方授技;输“电”送“气”
作文教学相较于语文教学的其它各个环节而言并不是一件非常麻烦且辛苦的事情。然而现在,我的的确确地感到作文教学的困难,说的直白点,教三年级的学生学写作文,每次布置练习时,简直就像是要你逼着他们做一顿无米之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这帮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作文,那是比巧妇为无米之炊又更加难的事!对于巧妇而言,那只是无米而已,至于其它还是有的,如烹饪之技术啦,各种为炊之器具啦,以及水电煤气等能源资源啦。而对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而言,那是要什么没什么!那怎么办,这顿饭还一定是要做的,总不能老是饿着肚子吧!再者一说,那么多作家不也没有因为这顿饭做不成涌现出来了吗?显然,这顿饭不是做不成,而是做得成;不仅做得成,而且做得好!那么这难为之炊又该如何做成做好呢?结合近来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和探究来看,认为这难为之炊还得巧做巧为!具体的办法是:
一、聚粮找米
显然,三年级的学生,初学写作,一无什么生活阅历,二无什么知识积累,头脑中应是茫然一片、了无所有的。拿什么来完成习作呢?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不过有一点是很明显的,既然要做饭,又没有米,当然得把米给弄来吧。那么这米到底该怎么弄呢,是去买还是去借,或是去抢还是去窃,总得有个办法吧。我想,去抢或是去窃都不大好,毕竟不文明,算不得是真本事!那这作业催得这么紧,又不准我们同学去抢去窃,买又无钱,借又无处的情况下,又该如何是好呢?其实这非常简单,有两只米瓮就隐藏在他们自己的身边,其中的一只那米虽说算不得是他们某个人的,但也确实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你看,就某一个学生而言,让他写一篇文章,他自己所占有的那点资料的确是了无所有的,但是,如果把他们每一位同学的那点少得几乎可忽略不计的“米”聚集起来,我想,弄一顿饭还是不成问题的。再有,我们老师自身相对于学生而言不也是一只大米瓮吗?只要我们老师舍得给学生的话,那他们做饭的米还会没有吗。不过,我们大多数老师认为这米还是别帮他们聚帮他们借得好,觉得这样给学生的话是不是让他们得来得太轻巧了些,并由此增强了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今后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去想办法,说到底,就是担心这种给予不是帮了他们而是害了他们!
实际上这种担心在笔者看来是完全多余的,我们在给学生的时候,并没有说就是双手奉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种合情合理的方式来给学生,比如说让他们自己来聚来找,不让他们轻易地拿到这为炊必需之米!这样以来,一可全学生得米为炊之愿,二可去老师予之反伤之虑。我在教学生初写作文时就做过一些相关的探索,并对两种做法兼而试之,结末两相权衡,觉得闯开米瓮和闭而不舍的结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记得在三年级第三个单元的作文习作中,我就改变了此前两个单元习作教学的方式,不两捂盖子了,而是在布置了习作任务之后,带着学生一起聚“粮”找“米”,以防出现和前两次习作一样的问题:学生无话可说,作文三言两语。
记得这次习作的题目是“秋”,布置任务之后,我就带着学生一起来聚“粮”找“米”。具体的做法是巧妙地设置几个与写作相关的问题:
(1)一年有四季,是哪四个季节?我们同学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依次来描述一下这几个季节的特点?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各个季节有个整体性的把握,从而更为明确突出地把握秋季的特点,并把学生讨论的结果整理板书如下: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夏天烈日炎炎,草木葱茏,万物繁盛;秋天秋高气爽,草木枯黄,落叶飘飞;冬天寒风凛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今天我们要写的是“秋”,我们同学可以来谈一谈秋天里各种景物,如秋天秋地,秋山秋水,秋风秋雨,秋花秋实等等的特点吗?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展示一些带有明显季节性特点的图片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来描述,并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整理板书如下:秋季的天有着高阔辽远,云淡天蓝,雁掠长空,鹜伴霞飞的动人情景。秋季的地既有着前期的金谷匝地,麦浪无边,农家收割忙碌,机器轰鸣四处的动人丰收场景,又有着无边落木、衰草连天、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断肠凄凉画面。秋天的山既有着枫叶流丹、苍松凝翠的诗情,又有着千山木叶,疏远空阔的禅意。秋天的水既有着水面如镜、澄澈清明的怡人特性,又有着溪枯河断、水落石出的伤人特点……
(3)在秋天里,我们同学会做些什么事情,进行些什么活动?在做这些事情,进行这些活动时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这些我们同学回答得会比较的活跃,比如放风筝、登山、野炊、摘野果、拾棉花等等都是他们的活动项目,感情的主旋律是“快乐”!
显然,通过这几个问题,增强了我们同学对秋天的了解,丰富了我们同学对秋天的感情,自然也就增添了我们同学写作的素材,他们这为炊之米也就切实地有了着落!并且这米不是我们双手奉上的,是他们通过努力自己找来的!这种通过聚“米”借“米”的方式弄出来的虽说算不得是某一个学生的“饭”,但在他们初学始做、靠个人力量无法达到的境况下,吃吃大锅饭还是未为不可的!毕竟还有饭吃嘛!
二、传方授技
本来,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写作的最大麻烦是无东西可写,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痛苦我想必定困绕过不少从事写作的人。不过,如果准备好了东西,有了素材,写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得多!碰到思路通畅,直写无碍时,任由各种奇妙的思绪在纸上生发,心灵的清泉在笔底流淌,那种快乐和愉悦又是难以言喻的。可是我们现在谈的教育对象是三年级的初学写作的学生,他们可是从未写过什么作文,大了不得在二年级的时候练过写写稍长一点的句子,至于作文是怎么回事那是根本不知道的。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虽说我们已经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帮他们把这写作的材料给弄回来了,不过,在这种情形之下要求他们完成一篇习作,不正如把柴米油盐之类的东西往一个从未弄过饭菜的人面前一放,要他们做出一顿美味佳肴来吗?所以我认为,要教这样的学生“做饭”,还真得事先也教教他們一些基本的方法。结合教学实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来逐步传方授技。
首先,让学生掌握作文的直观样式。学生并不知道他们天天读的那些课文就是一篇篇作文,所以在教他们写作时,千万别觉得告诉他们作文长得就和他们所学的东西一个样这个问题非常幼稚,如果你那么认为的话就的确是不了解我们的这帮学生了!作文长得怎样?和我们人相似,它有头,有身子,有脚。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比喻,让他们知道作文大致的结构组成,在写作的时候就有所依据,而不是提起笔来乱写一气。这样的结果,我想写出的作文即使再拙劣,最起码看上去象一篇文章!不是吗,在我们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了多少一段到底的畸形作品!分两段的虽说也不少,但比一段到底的又不知强出了多少,所以对此还并不十分气愤。当然,我们老师讲了并不等于学生就掌握了,但是如果我们稍有疏忽的话,学生犯错的情况相对而言就要严重得多。在刚开始的几次习作中,我就疏忽了交待他们在写作时一定得把文题写上,结果作业交上来后,就很有一部分学生没写题目!于是乎,我只有向他们强调:下次写作,一定别忘了“戴帽子”!真的,初学写作时,我们老师的心得比竹筛还细,否则,牙根就不知道“饭”是何物的他们,煮出的不仅不是稀饭,连糨糊都不如!那吃苦头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自己!
其次,让学生掌握各个部分应该写些什么。在这一环节里,我们有一点是必须认清的,那就是千万别指望能够教给他们什么非常重要的写作技巧,比如开篇设置悬念,文中写出波澜,结尾余韵悠长等等等等,也就是说,你别指望在初次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让他们写出什么出采的文章!不过,如果你执意要那样做的话,我想那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因为这与揠苗助长一般无异,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而已!故此,我们在给他确定各个部分的写作内容时,千万别贪多务得,只要给他们大至地圈定一个相对具体的内容就够了。比如,还以“秋”这个话题为例,我们只要告诉他们各个部分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完成即可。第一部分:总写“秋”。写一写秋的气候特点,秋的景物特征及你对秋的感情。第二部分:分写“秋”。具体描绘一下秋天某种或某几种景物,景物的特点要与第一部分表达的感情一致;或详尽地叙述一到两件秋天里曾历经的事情,事情要很好地体现“秋”这个季节特征,以便扣住文题。第三部分:点题。可抒发对“秋”的感情,也可发表对秋的看法。当然,文无定法,这一点我们是非常清楚的,但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我们老师还是不可无法,有必要给他们设个“圈”下个“套”,当他们适应了我们平时给他们下下的一个个圈套,也正是他们摆脱圈套,获得自由的时候。当然,这是砺炼多年的后话,那时,也正是他们学有所成之时。
三、输“电”送“气”
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写作文无异于第一次吃螃蟹,需要极大的信心和勇气!故此,我们老师在布置作业做出要求时,难度不要太大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需从旁鼓励,给他们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我看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好比我们在做饭菜时,当米、菜及油盐酱醋等准备得一应俱全时,缺少电和煤气等能源一样,同样没办法做好饭菜。写作文时,如何给学生们以必要的“电气”,的确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第一,通过老师当堂示范写作方式增强他们的勇气。每次作文指导时,在带着他们寻粮找米、传方授技之后,我都会利用以上所搜及的材料和所讲的方法当堂作一篇文章,并将其板书下来。当然,这与以前我所主张的“导而弗牵,适时引导”的观點有很大的区别,在这里,我是既导又牵,大有不舍放手的架势。实际上这样做的原因非常的简单,那是因为现在的教育对象发生了改变,原来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生或高中生,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约束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所面对的是初学写作的三年级的学生,从来就没有写过作文,当然就得牵着扶着了。这好比小孩在刚学走路时,我们大人就得牵着扶着,不能急着松手,否则,小孩不仅会摔得鼻青脸肿,还会失去继续迈步的勇气,延长学走路的时间。做任何一件事情的勇气是生于对外在世界的信心,如果能通过老师这种轻松而又自由的写作方式增强学生学写作文的信心,进而增添他们不惧怕困难的勇气,无疑会对他们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在作文评改时多提优点,少说缺点。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鼓励性语言的宽容与慈爱,肯定性语言的赞赏与支持,都会让学生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作文求索之路上倍感温暖和欣慰。由此,他们并没有感到自己是在孤军作战,而是身后还有人在关心他、爱护他、支持他、帮助他;由此他们并没有感到自己是在屡屡受挫,而是在成功的道路上伴着鲜花和掌声凯歌前行。这种心态在写作中,特别是在初学写作的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和有意义啊,对我们大人而言,写作尚且是一件辛苦的差事,更何况是小孩呢!不是有人说,文章是作家用笔醮着胆汁写出来的吗!我们大人面对写作都会发出如此苦涩的慨叹,幼心的心灵又怎能缺少鼓励和赞美的阳光呢?
显然,输送“电气”这一举措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它虽说构不上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智力性因素,但确是作文写作中一个非常积极且活跃的部分,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地去学去写,也就有了创造奇迹的可能!
总之,虽说教三年级的学生学写作是件非常麻烦且头疼的事情,同时,学生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好比碰到了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但只要我们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注意方式方法,巧做巧为,就一定能把这顿难为之炊做好!做香!